第209期

人生無設限 真愛便是希望

當代傑出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不論在婚姻或是學術研究上,他的成就不斷超乎世人想像,創造奇蹟。

人生無設限 真愛便是希望

記者 劉雨婕 文  2015/03/29

當你被診斷出罹患不治之症,剩下僅僅兩年的時間可以存活,你會選擇苟延殘喘度過餘生,還是放手一搏,闖出人生未知的可能性?被譽為當代傑出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也面臨了上述的人生抉擇,但他選擇相信愛情、順從生命,突破身體上的限制,在科學界留下不朽之作,同時也向世人宣告他奉行一生的座右銘:「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愛的萬物論】電影預告片。(影片來源/Youtube
 

當科學遇上藝術

【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雖然是一部以霍金博士生平為主軸的傳記式愛情電影,但影片當中卻運用許多科學理論來貫穿劇情發展。電影開始的第一幕,導演就用了黃金色調的唯美場景勾勒出霍金與前妻潔恩(Jane Wilde)以及三個孩子模糊的身影,霍金坐在輪椅上不斷旋轉,而時光彷彿隨著他倒轉的動作,回到了西元一九六三年的劍橋大學,此時的霍金年輕氣盛,心中懷抱著遠大理想,也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

劍橋大學為英國當時人文薈萃的聖殿,也是霍金與第一任妻子潔恩相識的地點。一位是成天研究宇宙萬物的古怪科學家,另一位則是具有虔誠信仰的文學院學生,兩人的背景天差地別,卻因為對於彼此的好奇開啟話匣子,進而相知、相愛,羈絆一生。科學與藝術,看似兩種毫無關聯的概念,卻在導演的拍攝手法上產生聯繫,也在霍金與潔恩兩人的愛情之間合而為一。
 

勇敢放手 另一種相愛方式

就在霍金前途似錦的顛峰時期,一場突如其來的病痛改變了他的一生。年輕的霍金被診斷出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症,醫生預估他將只剩兩年的壽命能夠存活。對此霍金感到無比憤怒和沮喪,一想到璀璨前程即將被黑暗吞噬,然而自己卻無能為力,他選擇封閉自我,一個人安靜地度過餘生。

然而,潔恩卻義無反顧地以愛相隨,承諾會陪伴霍金走完剩下的兩年時光,即使旁人勸告她這將會是一場以失敗收場的硬仗,潔恩依然無所畏懼,一句我愛他就是她的勇氣和力量。當霍金與潔恩如願手牽手步入禮堂,也陸續生下三個孩子,現實生活卻漸漸開始產生壓力,壓得潔恩喘不過氣,她開始尋求外人的幫助,來維繫家庭的運作。但最終兩人依然步上離婚一途,放手讓對方過自己期望的人生。


雖然潔恩義無反顧嫁給霍金,兩人最終卻以離婚收場。
(圖片來源/
CHECK MAGAZINE

不是不愛,只是真愛走到盡頭時兩人都需要學會放手,讓所愛的對方擁有選擇人生目標的權利,也能過著更好的生活。原先預期的兩年時光,卻毫無預警地延長至二三十年,潔恩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愛著霍金,也支撐著整個家庭,眼看著自己的人生將一輩子被綑綁,無法完成心中的理想,潔恩只能選擇放手,讓另一個崇拜霍金,願意繼續照顧他的女人來接替自己的任務。然而霍金又何嘗不是出於愛而放手呢?眼睜睜看著兩人之間的感情被現實消磨殆盡,他所能做的就是讓潔恩自由,尋找真正屬於她的幸福。

許多人都難以參透這個道理,總認為兩個人一定要長相廝守才能獲得幸福, 但人生的磨練不單單只有愛情一門學問,隨著年齡不斷增長,不同階段的壓力多少會消磨戀人之間的愛情,不論這段感情最後的結局如何,永遠將愛人視為第一位,為了對方的幸福而付出最大的努力,這就是電影欲傳達的真愛,也是霍金跟潔恩的真實寫照。在時間的洪流中,人類依循著它的腳步不斷往前走,毫無回頭的機會,只能將昔日的青春年華當作回憶收藏進自己心中,因此每一步若能走得踏實,走得沒有遺憾,對自己而言就是卓越的人生。
 

時空理論 印證不凡一生

霍金博士不屈不撓對抗病魔的傳奇故事為世人景仰,而他的成就也屢屢突破眾人的期待。在他的暢銷著作《時間簡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關於倒轉時光這部分,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可能,但在人的心中或許真的有可能實現。

回顧霍金的一生,他從劍橋崛起,隨後發病、結婚、得到博士學位、養育兒女並不斷接受治療,最後打破醫生預言持續活著,時至今日依然健在,成為不朽的傳奇。他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道:「We are all different, however bad life may seem,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you can do,and succeed at. While there's life, there is hope.」一席話為自己的人生做了最好的註解。即使上帝侷限了他的身體,束縛他充滿無限潛力的靈魂,但是家人和潔恩對他的愛讓他找回希望,也找回對科學和生命的熱情。雖然他和潔恩最終無法共度一生,只能以老友相稱,但曾經愛過就是永恆的記憶,也是人生中最耀眼奪目的片段光影。

霍金在書中假定的時光倒轉,便是導演在片尾巧妙運用的手法。透過霍金和潔恩的眼神,觀眾看到他們創造出來的三個孩子,象徵延續不斷的生命力,同時也穿越時空,回首霍金不凡的一生,雖然走的顛簸,但也走的踏實、堅毅。時光和生命都無法倒轉,必須不斷地向前進,但人們可以選擇回憶過往,讓昔日的感動成為未來的動力,一步一步穩穩地走下去,直到生命盡頭。
 

傳記式題材 延燒電影圈

【愛的萬物論】為第八十七屆奧斯卡獎傳記式電影的最大贏家,出演霍金博士的艾迪瑞德曼
(Eddie Redmayne)也獲頒最佳男演員獎,他的精湛演技演活了霍金畢生的樣貌,觀眾有目共睹。近年來以傳記式題材改編的電影逐漸受到全世界電影圈的青睞,像是與本片共同角逐本屆奧斯卡多項大獎的【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講述電腦之父艾倫圖靈;或是二○一三年臺灣出產的國片【世界第一麥方】描寫關於冠軍麵包師吳寶春;甚至是名導演盧貝松多年前執導的【以愛之名:翁山蘇姬】(The Lady),這些電影都就是以觀眾耳熟能詳的名人事蹟作為電影題材,而仰賴這些名留青史的偉人是否能成為票房保證,就端看導演和編劇說故事的功力。 


男星艾迪瑞德曼因出演霍金博士而贏得第八十七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
(圖片來源/
BEAUTIMODE

傳記式電影著重紀實,但因應觀眾需求,多少會帶有些許娛樂色彩,如何在現實與虛構之間尋求平衡點便是最大的挑戰。【愛的萬物論】以女性視角來呈現史蒂芬霍金的一生,讓這部科學傳記式電影增添不少愛情與家庭等柔性元素,兩者雖然不是電影主軸,卻也讓整體劇情太過於浪漫與戲劇化。然而,霍金與潔恩之間的愛卻是促成他不凡成就的重大推手。在這個理性、競爭激烈的世界中,因為有愛,讓人類化不可能為希望;也因為有愛,讓每一個生命歷程得以圓滿,這些都是任何科學理論無法解釋和參透的奇蹟。

霍金畢生的夢想就是找到一個能解釋宇宙中萬事萬物的定理,在他的人生走的比預期更遠後回頭看,卻發現自己早已找到答案:「愛」,就是不變的真理。

記者 劉雨婕
哈囉,我是雨婕。 別人總是說我平易近人, 但我卻有著開心時會咧嘴大笑,生氣時也異常激動的矛盾性格。 喜歡透過文字表達內心的感受, 而音樂和電影則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記者 劉雨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