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革命 商業霸主
行動革命 商業霸主
記者 陳亞柔 報導 2015/03/29
智慧型手機已不知不覺滲透日常生活,不論是觀看新聞、信件、臉書訊息,或是玩遊戲和上網收尋資料,現代人生活中手機幾乎不會離身。行動裝置改變人類生活型態,成為日常基本所需,但它們的意義並不只如此。
蘋果跟google的應用程式商店提供百萬種應用程式,只要點選應用程式便能享
受各種服務,行動裝置已然變成完成任務的高價值工具。
(圖片來源/google play store)
在這個時代,行動時代的思維正要開始萌芽。今周刊預估到了二○一七年,將有二十四億人口擁有智慧型手機,六億五千一百萬人使用平板電腦,幾乎是二○一三年的三倍之多。現今網路應用程式商店雖然已多達百萬件商品,但是到二○二○年預估商品數量將上看千萬件。
行動裝置的便利性和操控感創造了「巴夫諾夫制約反應」:當覺得需要的時候,
不管時間有多短,都會忍不住「滑一下」來滿足需求,而這種反應便稱之為行動思維轉移。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
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轉變了使用顧客的生活方式與思維。顧客只要拍下支票,就能在短短的二十秒內將支票款項存入銀行;站在登機門前便可以重新預訂機票;在前往餐廳的路途中亦能夠事先點餐等等。顧客無時無刻都期望著更便利的服務,無論是為了完成某件事,或者單純欲獲得資訊與娛樂。以往硬體設備行動能力受限的網路購物模式,已經漸漸無法因應潮流,企業也開始導入行動商務市場。
行動商務 全球發燒
根據美國商情雜誌《Internet Retailer》所指出,美國二○一四年行動商務產值為五百九十億美元,成長幅度高達74%,且行動商務在整體電子商務比重高達四分之一。美國商務部的統計也顯示,美國電子商務市場今年第二季漲幅多達15.7%。另外,中國研究機構艾瑞諮詢數字也看到,二○一三年中國行動購物占市場規模比率高達四成,居於首位,未來五年將會持續成長,預計二○一七年行動購物比率將超過市場半數。
而根據雅虎奇摩在二○一四年七月公布的「電子商務紫皮書」,臺灣目前使用個人電腦上網的消費者約僅占四成,另外六成的使用者大多透過手機、平板及其他行動裝置進行瀏覽與消費。而資訊工業策進會(以下簡稱資策會)的行動購物調查也指出,過去一年有將近六成的民眾,有使用行動裝置購物的經驗。
行動商務市場快速成長、潛力龐大,除了行動裝置的普及之外,4G頻寬開通也是重要因素,4G除了有更快的上網速度之外,物聯網應用也會有所突破,而物聯網又和智慧家庭正相關。因此,消費族群年齡從多數介於二十至四十歲間,開拓至從兩歲至八十歲都能夠隨時操作,市場自然更加擴大。
再者,隨著金流支付技術成熟,平臺工具不再受限,商家無法再像從前一樣,單靠價格取勝,而是必須深化顧客的忠誠度,因此也有愈來愈多商家除了透過紅利機制創造回購率,也利用行動載具創造更多客源。
愈來愈多消費者使用行動裝置購物,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直言:
「如果想要在電子商務消滅我,現在就是最好時機!」行動裝置深深影響消費者使用習慣,
甚至讓電子商務產業一切重來。(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行動電子商務 明日之星
企業利用行動裝置促進折價券銷售或經營客群,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並不是行動市場的全貌。網路家庭董事長(pchome)詹宏志認為觀察重點在於「使用行動裝置購物的消費者,是否產生根本性的行為變化。」行動裝置不只是代表新途徑,更極有可能改變產業結構。
資策會產業情報中心MIC資料顯示,二○一四年臺灣電子商務產值高達新臺幣七千六百七十三億元,年成長率16%,並且預估今年將突破兆元,成為下個兆元產業,但是相較於全球每年高達一兆五千億美元的產值,臺灣僅是小塊市場。
中國艾瑞諮詢資料更指出,二○一四年中國行動商務市場產值達一兆三千億人民幣。另外,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公佈資料顯示,二○一四年中國電子商務整體市場規模,已達到人民幣十兆六千七百億元,成長率高達33.5%,預計今年,中國電子商務規模將達到人民幣十八兆元。
中國市場規模為臺灣八倍大,商機十分龐大,預計將成為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市場的中國,無疑是臺灣眾多業者的首要覬覦之地。臺灣電子商務業者該如何成功切入全球,創造更龐大商機,值得深思。
行動時代 媒體為客製橋梁
面對這股浪潮,廣告業也必須跟著行動裝置運轉。以往條幅廣告的模式、印象數或點擊率的行為,已逐漸被新的互動方式和商業模型取代,廣告在行動商務網際網路的生態下,對於衡量客戶的回應方式,投資與回報都將更加迅速與直接。
傳立媒體(Mindshare)亞太區的商業計劃總監Deepika Nikhilender直言「數字和移動廣告領域最大的一個抵抗力,是廣告主們和傳統媒體合作的舒適區域。」也就是說,行動商務市場雖然市場潛力大,但目前多數現有大廠依舊處於觀察階段,依舊喜歡通過廣播、電視、印刷品來投放廣,最終可能面臨市場淘汰,而目前百家爭鳴的行動網路,則大多是新創公司在主導。
數字和移動廣告已經以多種不同的方式來臨,包括品牌應用程序和遊戲、數字產品、原生廣告、抓人眼球的影片、具有娛樂性的圖像、信息圖、社交媒體活動等等。新興媒體利用行動載具分析消費行為,進一步發掘用戶的消費需求,在網路時代為消費者與生産者之間搭建起一條通道,可預見客製化消費也將成為主流。
![]() |
記者 陳亞柔
我叫陳亞柔,典型水瓶座,熱愛跳躍式思考,以及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總是令人摸不著頭緒。自認是條大懶蟲,大多數的時候可以說是超級懶惰,但是哪天發神經,勤奮起來卻可以沒日沒夜的enjoy著。與其張著嘴巴說話,更喜歡用雙眼以及雙耳仔細觀察與傾聽這個世界,然後將那些所思所悟與本體融合。 喜歡怪異的東西,因為這樣才,特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