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期

二手風潮 拍賣性社團夯

隨著網路二手交易的普及,知名社群網站的「社團」群組也推出新功能,反映民眾在線上刊登二手物品的趨勢。

二手風潮 拍賣性社團夯

記者 黃詩涵 報導  2015/04/05

臺灣過去歷經數十年的經濟奇蹟,國人平均所得增加,購買力也相對提升,商家透過行銷手段,鼓勵民眾購買並推崇消費文化,造成產品的生命週期大幅縮短。大量製造的商品賣出後,又再被市場快速地淘汰,雖然帶動經濟成長,卻也造成資源的浪費。

近年來,環保意識的興起讓人們開始接納「回收」的概念,越來越多人將不需要的物品以「販售」取代「丟棄」,二手市場也在這樣的流行風氣下逐漸興盛。隨後,二○○八年的一場全球金融風暴,造成許多人失去賴以維生的工作,連帶影響家庭收入。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更加助了二手消費文化的發展。

現代電腦技術發展成熟,網際網路日益普遍,線上交易與拍賣網站也隨之興起。由於網路有著跨距離與零時差的便利性,打破傳統商業交易在地理與時間方面的限制,加上成為買家及賣家的門檻相對較低,這樣的特性不僅吸引不少二手交易平台由實體店面轉變為網路商家,也為想將二手物品脫手的個人賣家提供一個便捷的販售管道。


近年來不少人利用網路進行二手物品的交易,也促成線上二手
交換平台的興起。(圖片來源/
SweetyHouse

 

社群時代 更多元更方便

隨著資訊發展日新月異,目前已有多家知名的拍賣網站經營得有聲有色,以臺灣地區為例,Yahoo奇摩拍賣、露天拍賣網站、奇集集等都是目前常見、重要的網路購物平台。此外,近年來社群網站Facebook興起,使用人數已經超過十三億人,根據Facebook官方統計顯示,臺灣地區擁有1500萬的活躍使用者,有近六點五成的會員天天使用該網站。

Facebook除了具備多元的社交工具,其中「社團」此項群組功能,也逐漸發展成另類的網路交易平台。從國外精品代購、獨立賣家、甚至是汽車買賣,各式各樣的買賣社團應有盡有。Facebook為因應這樣的需求,於二○一五年針對此類拍賣性社團開發新的「Sell」功能,加入「拍賣貼文」的選項,要求使用者必須依照格式規定填入商品相關資訊。此舉大幅改善了社團中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等的情況。除此之外,統一格式不僅提升視覺上的美感,也更利於Facebook日後開發依據地點或配送方式進行篩選的搜尋功能。


Facebook於二○一五年針對拍賣性社團開發新的「Sell」功能,
便於買家和賣家聯繫、瀏覽以及搜尋。(圖片來源/
科技新報

大部分的拍賣網站都會向賣家收取定額的刊登費用,然而在Facebook社團中張貼商品資訊是無需任何花費的。由於販售二手物品的利潤本身不及一般全新商品的交易,刊登費與手續費等額外的支付都會對賣家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也正因如此,近來在Facebook上與二手交易相關的社團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成員篩選 保障交易

Facebook中的二手拍賣社團,主要依據物品種類與二手商品所在地作為主要分類依據。以物品性質作為分類的社團,只要輸入關鍵字便自動會出現連結清單,提供快速且方便的搜尋方式。其中衣著、名牌包包、相機、手機、古物、書籍等等,屬於較常見的分類項目。

另一種社團分類方式,則是採用售物者所在的位置作為群組創建依據,大至一個縣市,小至一個學校甚至是一個系別,在Facebook中都存在著相關的二手交易社團。通常欲加入這類的社團必須先經過資格的審查,確保成員身分與規定相符,也因此造成區域範圍越小,成員之間彼此的信賴感越高的情況。近年來有許多以學校為創建單位的二手拍賣社團,皆屬於此種性質,因其對成員身分的要求與限制,不僅控管了買家與賣家的素質,社團成員彼此所在的位置也較為接近,因此交易多可採行面對面交貨、驗貨的方式,有效降低網路買賣的風險。


近年來有許多以學校作為創建單位的二手拍賣社團紛紛成立,對成員身分有
特殊的要求與限制。(圖片來源/黃詩涵製)

有豐富網路交易經驗的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學生江如茵表示,會想要在交大女同學專屬的二手社團中貼文販售、購買商品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交易對象基本上也都是自己學校的女生,無論是相約見面看貨或者交貨都非常便利,也比較安全。面交相對地較能掌握物品的品質,交易比較有保障。

目前就讀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三年級的呂悅慈則說,自己會願意透過Facebook社團購物,是因為二手版裡面的東西非常便宜,像是教科書通常可以比原價便宜五成以上,再加上裡面的成員多為同校同學,修課所要求的書籍版本大致相同,要在社團中找到所需的教科書並不困難。她表示自己也曾在社團中賣過二手書,由於瀏覽人數很多,商品很快就售出了。相較於其他拍賣網站,學校的二手交易社團是一個更加省時省事的平台。
 

知識多一些 風險少一點

許多人購買二手商品除了環保,低廉的價格也是主要因素之一,根據二○一三年網路二手平台消費行為分析結果顯示,消費者選擇二手商品的主要理由,「便宜」占了百分之三十四,位居第一;其次則為「便利性」占百分之二十五。然而,也常有許多消費者被誘人的價格沖昏頭,而忘記二手物品交易存在的風險。

目前在網路上常見的二手交易屬於C2C(Consumer to Consumer)形式,指的是個人透過網際網路,與同屬個人的買方或賣方進行交易,這樣的買賣行為並不適用於所謂的七日鑑賞期。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不論是二手或是全新商品,交易的對象必須是企業經營者,消費者才能享有七日鑑賞期。也就是說,除非向那些專門販售二手商品的立案店家購買,否則一般網路上個人將二手貨物拿出來進行拍賣的交易,是沒有七日鑑賞期保障的。


目前在網路上常見的二手交易屬於C2C的形式,這樣的買賣行為並不適用於
七日鑑賞期的規範。(圖片來源/
Little Momo

由於缺少七日鑑賞期的保護,買家須自行承擔交易風險,其中包括買賣雙方對二手物品新舊程度上的認知差異、使用狀況、維修情形、瑕疵大小等等。雖然透過當面交貨可以降低風險,但若是買家在過程中因疏忽沒有檢查到瑕疵,在法律上仍承認此筆交易的成立。所以在購買二手商品時,消費者務必仔細檢查,若是透過郵寄商品的方式而非面交,法律人士建議在拆開包裝之前使用錄影或拍照的方式記錄,以保障自身權利。此外,消費者也需特別注意偏離市場行情且來路不明的二手物,以免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買到贓物,不僅壞了二手買賣的興致,還有可能面臨相關法律刑責。

記者 黃詩涵
我叫黃詩涵,綽號是乾乾。 很害怕曬太陽,更害怕昆蟲類。 喜歡安靜簡單的生活, 過著平凡的一天天, 追著大家眼中不偉大的夢。 一步一步穩穩的, 不快,卻很踏實。
記者 黃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