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華 回味傳統老戲院
曾經風華 回味傳統老戲院
記者 沈祖廷 文 2015/04/05
戲院一直是重要的大眾娛樂場所,同時具有文化藝術、社會教育的功能。日治時期的戲院稱為「座」、「亭」、「舞臺」或「劇場」,專屬電影院則稱為「館」;中國所謂的戲院單純指演戲的地方,戰後在臺灣,戲院便可以是搬演戲劇、播映電影或者兩者兼具的場所,而後戲院慢慢轉向只專門播映電影,至今幾乎等同於電影院。
在臺灣,戲院從無到有已有百年之久,二十世紀以來,最顛峰時期曾高達八百多間。但隨著連鎖電影院的進駐、娛樂事業項目多元化、電視普及後,戲院紛紛倒閉,至今剩下兩百餘間,傳統老戲院更是寥寥無幾。近年來陸續有人投入保存傳統戲院的行列,開設博物館保存老設備、老文物;也有轉型多角化經營,同時開設餐廳、咖啡廳,一旁播映早期電影、藝術電影或僅播映國片,成為特色戲院。不僅將古早味的戲院存留,也將古早的人情趣味一併收藏,隨時代繼續往下走。
參考資料:《臺灣的老戲院》、《重遊臺灣老場景》、《臺灣的戲劇、電影與戲院》
歌曲資訊:Marius Joppich-Swing to 60's
![]() |
記者 沈祖廷
因為矮矮的、所以頭髮短一點才有自信 不喜歡太安靜和看不見 於是成為聲音和影像成癮者 文字還在探索中 生活若是液態、希望不只是水酸性要再高 用一種水果形容的話大概是奇異果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