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教導 桃李滿天下
細心教導 桃李滿天下
記者 陳亞柔 報導 2015/04/12
他穿著一襲樸素灰襯衫,手裡抱著一疊厚厚、破破舊舊的牛皮紙袋,行步匆匆地走上講台,熟練地拿出放在牛皮紙袋裡的自製筆記,抓起一旁的粉筆,轉身便開始在黑板上塗寫了起來。略帶沙啞的聲音,仔細地講解電子學某個章節,儘管每個公式都極其複雜與瑣碎,他依然一次又一次地強調公式背後最重要的觀念,絲毫不厭煩。
下了課,幾位學生蜂擁而上,抓著上課抄寫的筆記和他討論了起來,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他也耐心地一一為學生解答,一會兒指著學生的筆記,一會兒又跳上講台,對著剛才黑板上的公式比畫半天。半小時過去後,他才真正「下課」,關上燈成了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的人。
他是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的榮譽退休教授陳龍英,學生私下都叫他「龍哥」,他的電子學一教就是三十多年,享有「電子學名師」的封號。他不像補習班老師上課談吐風趣幽默,不時講些笑話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相反地,只是踏實地講課,不以解題為重,而是著重於觀念,並用無比的耐心為學生解惑,和學生自然而然拉近距離。
陳龍英認真教學,仔細地講解每個公式定理背後的觀念,絲毫不感厭煩。
(照片來源/陳亞柔攝)
教學熱情萌芽 始於家教
陳龍英對教學的熱忱起源於大學時代的家教經驗,出身於臺中鄉下的他,高中畢業後便考取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隻身前往臺北求學。由於家中經濟狀況不佳,他必須自己負擔學費和生活費,於是開始應徵家教。陳龍英說第一份家教工作是來自宿舍公用信箱的一張紙條,上面寫需要家教,歡迎有興趣的人應徵。於是他照著紙條上的地址到了學生家裡,家長請他直接試教,而學生本身就非常用功,直接拿起密密麻麻的數學題目開始問起問題,他解答了一陣子,家長來問學生狀況如何,學生默默地點了頭,就這樣得到了第一份家教工作。陳龍英說:「那份工作很輕鬆,因為學生很用功,每次上課就準備一大堆問題,我光是解答就好,幾乎不用備課。」
他認為教書的成就感並不是讓原本程度就很好的學生考上好學校,相反地,讓陳龍英印象最為深刻的家教學生,其實是一位就讀建國中學夜間補校的留級生,在那個年代,大學聯考錄取率極低,那位學生已經屢次名落孫山,再考不上,就得準備入伍。
陳龍英第一次見到這位學生時,距離大學聯考只剩下三、四個月,他一上課就先舉起一支筆,鬆手讓它自然落下,問學生:「你看這支筆落下的時候,是越掉越快?還是從頭到尾都一樣快呢?」學生看了許久都答不上話,陳龍英反覆做了幾次同樣動作,學生才勉強說出:「好像一樣的速度。」藉由這個測驗陳龍英當場知道學生的物理程度近乎於零。於是陳龍英開始幫他從頭建立所有觀念,數月之後,這位學生考上了國立學院,還寫了封感謝信給當時在成功嶺受訓的陳龍英。陳龍英表示:「這位學生讓我深刻體會到,只要有心念書,程度再差都有救起來的機會,心態是最重要的。」
全心全意 春風化雨
看見學生進步所帶來的成就感,讓陳龍英對於教書愈來愈有熱忱,在他碩二那年,當時國立交通大學教務組長張去疑詢問他畢業後留校擔任講師的意願,他一口就答應,於是從此展開教職生涯。
除了出國念博士班的那幾年之外,陳龍英幾乎年年開課,甚至多數教授引頸期待,每七年即可輪休一年的特殊假,陳龍英也全數直接放棄。陳龍英說:「多數教授都想用那一年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我最喜歡的事就是教書,教書對我並不是種負擔。」。
四、五十年來,陳龍英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現在許多電子業的大老闆
都曾經是他的學生,像聯強集團總經理杜書伍等等。(照片來源/陳亞柔攝)
提起教學生涯印象最深的事,陳龍英回憶說道,曾有一次上課時,他發現講桌上多了一臺錄音機,每次下課就有人偷偷收走,下次上課時又再度出現。他問起學生是怎麼一回事,才知道有位同學生病,一陣子都無法來校上課,所以請朋友幫忙錄音。陳龍英感動於這位向學的學生,但也擔心地說:「只有錄音,看不見黑板,所以我用手指著說『這個式子』、『那個電流』時,他可能會聽不懂。」因此那一陣子,陳龍英特別注意自己的講解方式,提到每一項專有名詞都將完整的名稱說出。在每個小細節都為學生著想,正是陳龍英的最大特色。
再三調整 熱忱不滅
長久以來,對教書充滿熱情的陳龍英,從交大退休之後,轉到私立大學任教卻遇上了挫折,但也正因如此,讓他對於教育有了更多思考。陳龍英說道:「私立大學上課的情形,跟交大真的明顯差了一截,雖然也是有少數用功的學生,但整體比例上遠遠不及前段學校。」於是他大幅調整教法,省去許多繁雜的計算,並且增加考試次數,希望學生能循序漸進,先釐清基本觀念。
陳龍英的魅力極大,甚至在退休之後,也在大批學生的要求之下繼續開課。
(照片來源/陳亞柔攝)
儘管如此,效果卻不如預期,陳龍英感嘆地說:「這是態度的問題,許多學生已經用放棄的態度面對學習,老師再怎麼做都是枉然,但是我還在思考該怎麼讓他們改變態度。」對此陳龍英的熱忱並沒有因挫折而減少,他認為如果能在私立大學學生大一的時候,就培養好上課的態度,或許就能改善教學的效果,但是電子學往往都是大學二年級以上的課程,所以這一部份,陳龍英目前還在摸索。
至於有無退休方面的打算,陳龍英則笑著說:「就教到我不能教為止,我想要在真正退休之前,把學生的程度拉起來,因為這樣我的教學生涯才沒有遺憾。」陳龍英並沒有預設真正的退休年限,而是一心一意地想繼續為教育奉獻,一路走到最後。
![]() |
記者 陳亞柔
我叫陳亞柔,典型水瓶座,熱愛跳躍式思考,以及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總是令人摸不著頭緒。自認是條大懶蟲,大多數的時候可以說是超級懶惰,但是哪天發神經,勤奮起來卻可以沒日沒夜的enjoy著。與其張著嘴巴說話,更喜歡用雙眼以及雙耳仔細觀察與傾聽這個世界,然後將那些所思所悟與本體融合。 喜歡怪異的東西,因為這樣才,特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