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期

那座山上的那群人

原本喜歡海多於山,因為遼闊;現在兩個都很喜歡了,因為發現原來山的曲折,是為了容納更多我們的故事。

那座山上的那群人

記者 謝宜寧 文  2015/04/19

我到那座山,兩年了。

在我的記憶裡,那裡好美。不只是風景,人也是。然而,更美的,還是回憶。


位於新竹縣五峰鄉花園村的天湖部落,是屬於泰雅族的原住民部落。
圖為莫拉克颱風過後重建的「遷村」,大部分的居民都住在這裡。
(圖片來源/Photobucket)
 

初遇 我與天湖的邂逅

那座山指的就是新竹縣五峰鄉花園村的天湖部落,從交通大學騎機車足足有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時間長到在機車後座會坐到屁股很麻、雙腳很痠,但是沿途的風景很美,美到會讓人忘記長時間的路程;到了部落,那裡每個人的笑容更會讓人忘記路途的辛苦,甚至甘願花時間再造訪一次那裡。真的,天湖部落就是有這種魅力。

然而,我第一次到天湖部落的情景卻並不這麼美好。當時的情景到現在還是歷歷在目,因為實在是太震撼了。上大學後加入山地文化服務團的我,大一下學期時為了先接觸與認識暑假出隊要去的部落,因此趁著平常的周末時間和伙伴們騎車上山。由於是不熟悉的山路路段,加上路途長達一個半小時之久,對我來說真的有點難熬,還好沿途有怡人的風景能夠轉換心情。

天湖部落最顯著的地標之一就是教堂了,它就像是部落的活動中心,每周日早上當地原住民都會聚集到那裡進行禮拜,並共進午餐。我們抵達時大人們正在教堂內安靜地禱告,然而隔壁小房間卻傳來吵雜的玩鬧聲,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小孩的遊戲間,裡面還有一些部落青年在照看著他們,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我們都嚇傻了。

天湖部落的小孩是出了名的「活潑」,而且是「非常」活潑。小房間內彷彿是另外一個世界,完全顛覆我對天湖部落的第一印象。我們為了事先熟悉部落小朋友,便進入小房間準備與他們有更進一步的互動,沒想到迎面而來的卻是一把剪刀!當時第一個念頭就覺得完蛋了,我只要一想到暑假要應付這些小孩就一個頭兩個大。


調皮搞怪的天湖小朋友。(照片來源/謝宜寧攝)

於是,這是我與那座山上的那群人的初次見面。部落的人對我們的到來都非常熱情,小朋友歡迎的方式更是讓我們受寵若驚,著實令我們留下強烈深刻的印象。
 

再遇見 發現感動

大一暑假出隊的那五天裡,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天湖部落不一樣的一面,在這裡找到好多感動,更發現我已經深深愛上這裡了。

我們暑假出隊的內容是協辦天湖部落的夏季主日學營隊,與部落的青年共同合作,規劃在教堂五個整天的營隊流程。我們主要擔任小朋友的隊輔,還有設計下午的課程教學與遊戲,也就是說在這五天我們要一直與小朋友互動並無時無刻照顧他們。

在短短五天內,我們便與小朋友拉近許多距離。天湖部落的小朋友雖然看似過分活潑,甚至可以說是「剽悍」,但是他們卻有一顆熱情溫暖的心。


天湖部落的小朋友完全不怕生,一下子就與我們打成一片。(圖片來源/呂敏禎提供)

隔年的暑假,我又回到這裡,這一年對我來說感觸特別多,因為是我最後一次的暑假出隊。過了一段時間再回到這裡後,熟悉感依舊,小朋友都記得我們,有些人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忘記,當下很感動,原來自己在他們的小小的腦袋裡擁有一點小小的篇幅。

這一年看到更多的是小朋友的成長,除了長高長胖之外,還有行為上面的改變。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名叫比絡的小男生,今年小學一年級,他兩年都剛好在我帶的小隊裡。兩年比較下來,真的非常明顯可以感受到他的成熟,從第一年那個桀敖不馴的小麻煩,變成現在這個願意乖乖聽話的小男孩,最後他還跟我約定要繼續乖巧地長大。

除了與部落小朋友變得更加親近之外,我們與部落青年之間也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和他們一起合辦了兩年的主日學營隊,他們的年紀從國中生到二十幾歲的都有,但彼此之間的感情卻沒有因為年紀的差異而有隔閡,反而就像是兄弟姊妹一般。青年們也把我們當成兄弟姊妹一樣,在那五天裡,我們白天照顧部落小朋友;晚上則是與部落青年們聊天玩耍。兩年下來,我們交到好多好多朋友,也一起創造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雖然名義上自己是要擔任「給予」的角色,但實際上我覺得他們給的卻遠遠勝過我們,除了歡笑還有感動。雖然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還是很希望能夠盡我的所能,帶給部落的小朋友陪伴還有幫助。
 

說了再見就該再見

第二年暑假出隊的最後一天,結業式在分享最後的感想時,我竟然情不自禁地掉下感動的眼淚。那時候想到自己未來可能會因為課業的關係而無法再抽空上山,而這可能是最後的見面機會時,就覺得好難過。離別的氛圍也感染了大家,就連與我們每天相處的小朋友們也掉下了淚珠,我當下看到的時候覺得好驚訝,原來我們彼此之間已經有那麼緊密的情誼,他們居然願意對我們這些「過客」拿出真心,互相真誠地對待。


我們與小朋友之間以真心相處,互相真誠地喜歡彼此。(照片來源/呂敏禎提供)

我最後對他們許下承諾,約定自己一定要再回去。之所以誇下海口,是因為太喜歡天湖部落這個地方,我相信自己一定會再回來,回來與這群朋友們一起,再共同把我們的故事接續下去。最後互道「再見」的我們,一定會「再見」的!
 

那座山

原本自己喜歡海多於山,因為大海很寬廣、遼闊;但是現在我兩個都同樣喜歡了,因為我發現原來山的曲折,是為了容納更多我們的故事。那座山現在也擁有了只屬於我與那群人的深刻故事。

記者 謝宜寧
不愛說話,常常在自己的宇宙裡和自己對話; 喜歡傾聽,試圖從別人的星星中感受真摯。 我是謝宜寧,優柔寡斷的天秤座, 走路慢慢的、說話慢慢的 生活,也想要慢慢的就好。
記者 謝宜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