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期

不再虛幻 進行中的電影夢

總是要想起為了什麼進到電影幕後的製作裡,還有所謂一群人的迷人之處。

不再虛幻 進行中的電影夢

記者 沈祖廷 文  2015/04/19

只是一個夜晚無聊時的舉動,就不小心在心底丟了下一株芽,到現在還在持續成長茁壯。

高二的某個夜晚,不經意開啟一個影片鏈結按下播放鍵,一聲「Action」的喊聲下,架在滑車上的攝影機開始慢慢從走動的演員的側面,滑動到演員的正面,攝影師背後的還有一大群工作人員,也跟著攝影師轉向移動,全場除了演員之外,沒有任何人發出聲響,連腳下的步伐都是輕輕地在走,又一聲「卡」全場才漸漸恢復戰戰兢兢的心情,然後是結果呈現的畫面,兩個演員邊走邊聊天,完美地從側面帶到正面。

那是某部電影的幕後花絮,但對從來沒有想過螢光幕後事情的我,相當震撼,攝影機從演員側面移到正面的畫面至今仍舊深深地在腦海裡移動著,原來電影幕後的樣貌,遠比幕前的樣貌更加迷人,原來一個電影畫面的成就,是需要大批人力的參與和建構而成。


電影幕後花絮,看一眼就決定有一天一定要加入「一群人」的行列中。(影片來源/Youtube

毅然決然在升高三那年,填下轉組單,從整天算數學物理的二類組轉換到一類,不管未來可能賺不到什麼錢的職業能不能養得起自己,選填電影志願的心已經無法動搖,拿起從來沒有覺得有趣的歷史課本,硬背也要背起來,學測分數不到,再繼續衝刺指考,終於是考上跟電影擦到一些邊的傳播科系,算是腳趾頭踩進了電影圈的邊緣。

 

學長姐畢製 實踐的轉捩點

傳播的範圍其實很廣,包含新聞、電視、電影、廣播、廣告、行銷與動畫,而大學正好也是錄取了包羅萬象的科系—傳播與科技學系,電影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本還懊惱沒有直接選填電影系的我,看到系上學長姊畢業製作的劇組,提供了徵才的資訊,像是在汪洋中看到浮木,我趕緊衝上前緊緊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就是要讓自己親身進入我所想像的幕後場合裡。雖然徵選後並沒有成功「入行」,但厚著臉皮要求學姊讓我跟到現場看,漸漸就被納入劇組的行列,跟著南下拍攝學長姊的畢業製作了。

身為側錄側拍師,可以很清楚地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片場的所有工作人員,學長姊也從來不會限制我要做的事,儘管從來沒有學過拍照、不太會使用數位單眼,也對於側拍側錄應該做的事情毫無基本概念,因此到現在仍舊非常感謝當時「私念客」劇組的學長姊,讓我有了和拍片的第一次接觸。

真正參與拍攝之後,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大家要一群人跟在攝影師的後面,也知道每個職位對應的工作。開拍喊出「Action」後,全場安靜的時刻,比想像中還要迷人千萬倍,也讓我理出自己喜愛拍片的頭緒。拍片是一種萬眾一心的工作,整個製作從開頭到結尾,每個參與的人都是為了影片最後呈現的結果,所以大家會共享每一個時刻,一同讓成品有完美的呈現。工作人員專注凝視等待的神情,用眼神交流的默契,短時間所有人就培養出像家人一樣的情感。


私念客劇組到高雄拍攝殺青。(照片來源/沈祖廷攝)
 

多元參與 廣泛接觸

因為系上相關科系的教授和課程並不多,所以喜歡電影的學長姊與學弟妹間的相互傳承,顯得相當重要。接著我又順利地加入一個學長姊的劇組,展開另一個學習的機會,並且在學長的幫助下,拿下獎項。

這次的挑戰是當成音師,認知到更多技術層面上的事情,和側拍側錄不一樣,自己更確切地知道畫面是由聲音、光線、演員、美術道具等所構成,更知道若要講究影片品質,在某些事情上會耗費極大的工程和時間,而且是幾乎每個環節皆必要。


Loha studio的第一部微電影,大家手比六一同歡慶。
(照片來源/
我的工程師男友粉絲專業

除此之外,我也和幾個班上同學組過幾個小的劇組,嘗試擔任攝影、導演、製片等比較可以決定事情的職位,在這之中,雖然有過挫折,但從沒有感到要放棄,因為困難反而更能讓我從中成長。漸漸地,起初令我衝動的原因似乎消失了,但接踵而來的卻是無數的矛盾,開始懷疑自己所追求的,是否還是那一群人的團體感,還是自我要求,對自我的實踐。


參肆伍劇組拍攝顛倒男女,只以一臺攝影機就拍攝成一部短片。
(照片來源/林霈楨攝)

 

關於更多的領悟

參與學長姐拍攝畢業製作,似乎已經是我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清單。

大二那年暑假,再度加入劇組時,擔任了攝影助理的職位,在學長姐的帶領下有更多的收穫,慢慢地找回「一群人的感受」。而在這次的拍攝中,體會到導演在講戲上的深厚和功力,在一場重要情緒的戲上,導演花了很多的時間和演員溝通,雖然趕著太陽快要下山了,導演仍舊不滿意演員所演的東西,甚至因為自己投入太多的情緒,至一旁流淚。

那天我又更深刻地了解導演和攝影之間的巧妙關係,過去我總認為攝影是導演的附屬品,只能受導演的操控去抓畫面,但這次之後我明白,導演就是講戲,重視戲,攝影要的就是捕捉到導演要演員演的戲,並取好自己的畫面美感和構圖。兩者並非主從關係,而是相輔相成。


熱狗劇組拍攝【窺夢】和演員的合照。(圖片來源/窺夢官方網頁
 

最後一個暑假 突破的感動

加入劇組,雖然可以累積許多拍片經驗,但幾乎都是跟著學長姊,沒有獨立拍出自己想拍的影片的機會,但就在大二學期結束時,因為這是大學的最後一個暑假,再來要實習、要寫喀報,我們何不把握這個暑假多拍幾支片,做我們想做的事情,於是喜歡拍片的同學們。組成八人影片組,導演、副導、攝影、收音、燈光、美術道具服裝梳化、製片,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一個人就當兩三個人用。

七月總共連續三個禮拜,拍攝了三部片,跑了三個地方,分別是台南、苗栗、台北,這當中大家一起背著器材到海邊、田裡、山上的茶園、古蹟裡,上山又下海,也輪流睡在彼此的家裡,認識了彼此的家人。八月時,拍攝了一部長片,也用了從來沒有使用過的器材,在大台北搭著各種交通工具,尋訪了畫室、國中國小,到處借用場地器材,面試了四、五十個演員、布置場景,請人製作主題曲等。劇組的每個人就像是家人,經歷過幾乎沒吃沒睡的四天三夜後,陪伴過彼此的狼狽,有開心的時候,也有吵架的時候,但現在回想起來,很慶幸他們陪伴我度過這個大學生涯中最後的暑假。


暑假的劇組接到案子,替店家拍攝宣傳微電影。(照片來源/許鴻財攝)

就像參與的演員趙福林所說:「我們都還是學生,所以不要怕犯錯,每一次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拍片這條路上,雖然經歷過許多不愉快的經驗,偶有溝通摩擦,但仍舊在開拍後到殺青過程中,慶幸自己仍然有堅持的熱情。和一群人一起不顧疲憊的努力,最真切的互相依賴扶持,是我在拍片過程中,最大的享受。

未來,我仍要勇往直前、無怨無悔地為電影付出,感受它無窮盡的魅力。

記者 沈祖廷
因為矮矮的、所以頭髮短一點才有自信 不喜歡太安靜和看不見 於是成為聲音和影像成癮者 文字還在探索中 生活若是液態、希望不只是水酸性要再高 用一種水果形容的話大概是奇異果吧
記者 沈祖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