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票房 誰來買單
分析近九年的國片產量和總票房的關係,並深入電影票房和預算資金比值的探討,尋求國片票房提升的解決之道。
國片票房 誰來買單
記者 沈祖廷 文 2015/05/10
自民國97年電影【海角七號】上映後,國片看似要走進復興期,但根據臺灣電影網統計的國片票房資料顯示,近九年來國片票房仍是起起落落,雖在產量上持續增加,但除去票房較好的幾部國片後,平均的國片票房並不如理想。分析103年的18部國片,發行的國片賺賠比呈現4:18,也就是四部電影之中僅有一部電影的票房成績能夠達到預算資本。
(圖片來源/沈祖廷製)
深究其原因發現,國片若要有票房,亦即讓臺灣觀眾買票進電影院看國片,必須在國片的產量和品質上都要有一定水準,但製片商苦無資金製作夠競爭力的電影,而政府政策所提供的僅是消極的「保護」國片,相較於其他國家的「振興」國片仍有許多可改善的空間。
![]() |
記者 沈祖廷
因為矮矮的、所以頭髮短一點才有自信 不喜歡太安靜和看不見 於是成為聲音和影像成癮者 文字還在探索中 生活若是液態、希望不只是水酸性要再高 用一種水果形容的話大概是奇異果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