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現象 媒體「周」邊效應
馬上現象 媒體「周」邊效應
記者 姜建亨 報導 2008/04/20
![]() |
台灣媒體「造神文化」才是「馬上現象」發酵的關鍵所在。圖片來源:奇摩新聞 |
還記得在總統大選開票前,電視怎麼轉不是在分析藍綠,就是黨派間吵的沸沸揚揚的新聞,在新聞每天都播政治議題的疲勞轟炸下,民眾大感吃不消,原以為大選結果出爐後,這股風波可以平息下來。沒想到接下來越是變本加厲,開始大幅度報導馬英九的生活。從馬英九每日的晨跑拍到換上西裝開始辦公、游泳、初戀情人,再換到馬英九的兩個女兒,妻子「周美青」自然也不例外。
媒體偏頗 批判標準不一
說到馬英九的行情,並不需要美國特別加持,台灣媒體「造神文化」才是「馬上現象」發酵的關鍵所在。電視台應是秉持公正原則,去報導馬英九現象,但是很明顯的可以從偏藍或是偏綠的電視台看出些端倪。
從馬英九在總統選舉大勝後看出,幾個泛藍媒體開始大幅報導有關馬英九的專題,甚至還決議要拍「阿九與阿青」的故事。從陳水扁當選後,拍了「阿扁與阿珍」的故事來推算,這樣的演變並不意外。
為什麼馬英九的家庭生活都快低調的讓人找不到?這是社會大眾與媒體最好奇的問題,或許也是媒體對馬英九家庭為何大似報導的其中之因。沒有奢華的鑽石手飾,出門在外的保鏢大陣仗,坐公車上班,這也是新第一家庭夫人與舊第一家庭夫人最大的差別。
![]() |
周美青在馬英九當選後,一直是媒體追逐的焦點。圖片來源:奇摩新聞 |
短髮素顏樸實裝扮,深居簡出,完全和政治沾不上邊,招牌九十度握手鞠躬是大家對台灣新總統夫人—周美青的印象。台灣大選最常上演的夫人牌,周美青身上完全看不到影子,堅持到最後兩個禮拜才開始請假為她的丈夫馬英九助選,好媳婦、好太太、好媽媽的形象深植南台灣婦女們的心。
而帶有綠色色彩的電視台,在馬英九當選後似乎也只剩一張嘴,不能跟進馬英九現象,只能不斷地報導民進黨內部問題,並且大肆批判如此「馬上現象」,更顯出其沒風度,然而之後卻演變成內部的惡鬥,黨內惡化越演越烈,也似乎可看出民進黨內部矛盾逐漸嚴重。民進黨與其吃醋,不如振作精神,重新出發,賣命的為台灣的未來多用心用力,為四年後的政權再次輪替做好準備。
媒體難免都會有自己的立場,畢竟要做到自律與完全客觀並不容易,但是還是要保有一定的基本社會責任與道德規範。對於已經如此偏頗的新聞報導,還是需要適時的拉回才能贏得民眾的心。
「造神文化」何時停止?
在一片媒體「馬上現象」的疲勞轟炸下,網路上紛紛探討這樣的現象是否合情合理。一開始網路上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將馬英九稱之為「馬神」,一種將此現象稱為拍馬屁。漸漸地,無論是泛藍抑或是泛綠,甚至是中間選民日益感到厭煩,何時停止不禁是馬英九家庭的心聲,更是民眾的期待。
雖然說馬英九當選總統,自然該是新聞焦點,但是部分媒體諂媚與馬屁的疲勞轟炸式報導,實在讓不禁人懷疑,除了馬英九,難道沒別的新聞可以報導與追蹤了嗎?屏除個人崇拜,「馬上現象」似乎也代表著什麼行情都大漲,宣稱金融、房地產行情都會因這新的媒體寵兒直奔向上。
幸好馬英九始終如一,沒有因為成為新的媒體寵兒而得意忘形,甚至變本加厲。媒體報導新總統新聞無可厚非,但是這樣的過度關心不禁造成馬英九的困擾,甚至對社會大眾來說這些馬屁新聞只是佔了版面而已。如此病入膏肓的台灣媒體「造神文化」,似乎快與戒嚴時期不相上下。不如將焦點轉放在公共事務甚至可以將焦點放在追蹤西藏問題,或是關心社會上其他被忽略的角落,而不是如此了無新意,成天把馬英九當成唯一的頭條新聞。
![]() |
記者 姜建亨
姜建亨 George Chiang 專長領域: 財經領域理財就業 Email:chiang.chienheng@gmail.com 基本資料: 交大證券研習社社長 交大學聯會 公關部長 扶輪社青年團 城南社團長 十大傑出青年學生大會 培訓幹部 新光人壽理財新人王第二屆全國第三名 大一成立交大證券研習社,成立當天就突破百人,如今已為交大最大社團,人數多達350人以上。 舉辦2007財金科技論壇,創了交大創校歷年來最大演講之紀錄2500多人 大二成立學子投資團隊,在不到一年之間募集數百萬,幫眾人投資理財。 媒體訪問 中天<今晚哪裡有問題> <新聞> <大學生了沒> 以及聯合報及聯合晚報,談論大學生如何投資理財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