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裡那顆甜牙齒
嘴裡那顆甜牙齒
記者 張薇 文 2015/05/31
「I have a sweet tooth.」總是覺得外國人形容一個人喜好的方式很有趣,像是擅長園藝者就是「have green fingers」,有著綠色的手指頭;而愛吃甜食的人則是「have a sweet tooth」,擁有一顆甜牙齒。雖然在現代文化中也有一句:「女人總有另一個裝甜點的胃。」但是我還是覺得歐美的講法不只貼切,還帶了點俏皮可愛的感覺。
培育這顆甜牙齒
我從小就愛吃甜食,雖然小孩子都愛糖果,但我連鹹食都偏好帶有甜味的,舉凡糖醋排骨、番茄炒蛋等等,那鹹中帶甜的滋味總讓我欲罷不能。長大才知道,這樣將甜味入菜的方式偏向南部口味,只能默默遺憾生錯地方。哥哥就與我不同,他彷彿與生俱來地嗜辣,媽媽曾經因為他太愛吸吮手指而在上頭塗滿辣椒醬,但他反而越吸越開心,讓媽媽倍感驚訝與苦惱。總之在幼年時期,雖然有偏愛口味,但也沒有非吃什麼不可、挑食的傾向,如果晚餐出現帶著甜味的炒蛋就像是中大獎,可以喜孜孜地扒上好幾碗飯。
當我漸漸長大,開始拿零用錢、開始有機會接觸更多所謂「小朋友不需要懂」的媒體資訊後,發現外面簡直是繽紛的花花世界。甜食不是只有便利商店賣的大量製造商品,有更多更精緻、更多元的選擇,是我從來不曾嘗試過的。我彷彿走進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廠,一切都是這麼的新奇美好,值得我一一探索。在此我的甜牙齒正式進駐口腔,它很年輕且躍躍欲試,任何甜食都想咬一口。
對於吃甜食的美好總是無力抗拒。(照片來源/CHOW)
記得當年日本知名甜甜圈在臺灣擴店時,引起了一陣排隊搶購潮,這是我印象中第一個「臺灣排隊美食」。帶著彈性的口感,與傳統的甜甜圈截然不同,第一次吃到的驚艷感至今都不曾忘記。緊接著更多人氣甜食空降臺灣,司康、半熟起司蛋糕、聖代、吉拿棒、蜜糖吐司、千層蛋糕、蜂巢冰淇淋⋯⋯五花八門、令人眼花撩亂,在臺灣就可以吃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經典,一家接著一家開。面對甜食,我是一個盲目的消費者,受它們外表、來歷、以及名稱操控。大把大銀子都砸在這些甜食探索活動上,在人氣名店上一一「插旗」,宣示征服這項美食。
甜牙齒女孩的情人友人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叫作〈和「熱愛美食的女孩」交往前,你必須知道的16件事情〉。看完之後非常有共鳴,甚至有種被看透的赤裸感,馬上轉貼分享給男朋友。他看完後,只肯定地回了我兩個字:「是妳。」文章中我最喜歡作者歸納的第二點:「如果帶好吃的東西給她,她會興奮得像小動物一樣望著你。」這形容得十分貼切,而且值得想要討女朋友歡心的男士們好好學習。說真的,男生常常表示搞不懂女生在想什麼,但其實要讓女生高興就是這麼簡單。
網路文章定義「熱愛美食的女孩」,十分貼切。
(圖片來源/截自 A Day Magazine)
另一點則提到:「她的姊妹們很可能跟她一個樣,要收買她們最好的方式就是厲害的美食。」看到時我很想穿過螢幕、激動地握住作者的手,對他說:「你真的太懂我了!」不知道是吸引力法則還是老天冥冥之中的安排,身旁與我要好的朋友們都有一個共通點:「愛吃」。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談論著新開的甜點店、新出的商品、最近哪個版在開團購⋯⋯這些話題對熱愛美食的女生來說是無窮無盡的,只會越聊越起勁。
身材的走山危機
當然,我的甜食慾也常常被別人勸阻,不外乎是「吃甜食會變笨」、「屁股會變大」、「皮膚會提早老化」。在之前年紀小、新陳代謝好時,這些話語都被我當成耳邊風,左耳進右耳出,仍然自顧自地享用美食。但隨著年齡增長,我發現進食過多糖分後,確實有懶洋洋且變得有點遲鈍的感覺。再來是身材部分,在國中之前我都堅信自己擁有吃不胖體質,三餐都照吃,對於同學「進貢」的零食也來者不拒。
總是對別人「進貢」的食物來者不拒。(照片來源/CakeChooser)
在國三那年,我一直以來平坦的小腹突然出現了走山危機。一開始還不認為是自己太貪吃的緣故,但是讀書造成的長期久坐,外加總是佐以零食提神,還是讓肥肉增加到無法忽視的地步。國三就如此,高中更是誇張。課業壓力更大,食慾也跟著增加,而隨著年齡增長的智慧好像都被我拿去尋找美食,這些都真真切切地反應在體重上。最糗的是高三那年,屁股大到還被朋友以為穿了兩條褲子,可見美食造就的身材有多麽失控!
充滿考卷與手搖飲料的青春期過後,我進入大學。住在宿舍裡,對於自己的飲食有更多主導權,同時也覺得「外食」吸引力慢慢減少了。可能太多精緻食物吃久,也產生了倦怠吧!我比以往更加注重食物天然性,像是小時候喜歡奶油蛋糕、夾心餅乾,都被手工蛋糕、餅乾取代。雖然我還是戒不掉甜食,但會選擇店家新鮮製造的,例如現在很多手工蛋糕,都會標榜天然食材天然,且每天手工製作。與朋友在咖啡店坐一整個下午,一人選一款甜點分食,不過量且每種口味都可以嚐嚐,是最大的享受。
美食探索 未完待續
如今,適當的甜食、規律的運動,我的身體比以前更好了,而且也更加快樂。嗜甜是女生的天性,為什麼要壓抑它、忽視它呢?世界上有這麼多美好且美味的甜點等著妳去探索,適當的解放,不要給自己太多侷限與壓力,對於不管是精神或生理層面都有益。
身旁的朋友都跟我一樣愛吃。(照片來源/張薇攝)
我愛吃甜食,而幸運的,我有一個同樣嗜甜的男友與一群樂於交換美食信息的朋友。如果食物主要功能是讓人求溫飽,那甜食就是其中負責點綴部分,提供亮點與製造火花,刺激腦中快樂因子,讓「吃」成為一件有趣且令人興奮期待的事。
![]() |
記者 張薇
張薇,單名,非大陸人。骨子裡有潛在的客家魂。讀過六年美術班,腦袋自此扭曲變形變得高高低低凹凹凸凸又帶著詭異色彩。最喜歡的動物是紅鶴。有一顆甜牙齒。哭點是「男人的友情」。活在自己的小宇宙,好像很喜歡別人說:「你好怪。」世界上最想擁有的東西是耐性。如果你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那你就差不多認識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