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期

第三勢力參政 選戰難預測

政治第三勢力的崛起,對於過往藍綠兩黨的政治有何影響?又有甚麼困難需面對?

第三勢力參政 選戰難預測

記者 賴坤猷 文  2015/06/07

距離二○一六年的大選不到一年,許多欲投入選舉的擬參選人們皆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明年的這場選戰。臺灣政壇中的兩大黨:國民黨與民進黨,也開始徵招、調度地方選區的候選人,企圖在競爭激烈的選區中贏得選民的支持。此次選舉與以往不同的是,第三勢力的崛起和影響力,為選舉結果增添了一些不可預測的可能性。
 

第三勢力參選 備受矚目

自三一八太陽花運動後,政壇新人從政之路出現了新契機,而在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的九合一選舉中,臺北市長柯文哲與馮光遠的參選,讓許多人對臺灣政治環境有更多期許與想像。許多平常就參與街頭抗爭的素人學者、非營利組織或是替弱勢發聲的人權律師們,紛紛考慮從街頭轉戰國會,也就是從體制內改革國會現況。

這些在國民黨與民進黨兩黨勢力之外的「第三勢力」,在臺灣政壇其實早已存在,像是綠黨、工黨,他們早已多次投入選戰,但卻沒有得到太大的發展空間。由於臺灣的政壇環境不利於小黨生存,不論是經費抑或是人力資源都相當拮据,尤其在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後,更讓小黨的生存空間再次受到嚴重壓縮。而今年初新政黨時代力量與社會民主黨的成立,透過網路的力量,讓第三勢力的聲勢比起以往更加龐大。

這些以擺脫藍綠惡鬥與拒絕密室協商為號召的第三勢力,承諾給予選民一個政壇嶄新的氣象,期望將社會議題帶進國會,讓更多弱勢團體受到關注。這些諾言不但結合了擬參選人本身對相關議題的了解,亦成功地吸引了媒體與民眾的注意,讓新興政黨的宗旨與理念能更迅速地廣為人知。


社會民主黨以多元社會為主要政見,他們偏左的政治路線是希望能替弱勢族群發聲。
(圖片來源/
Facebook

 

素人參政 艱辛挑戰待克服

對從未踏入政壇的素人而言,參選無非是源自於對政治的一股熱忱,而在投入參選的過程中,身分上的轉變也讓這些參選人吸收到更多民眾的聲音。

時代力量新竹市擬參選人邱顯智表示,參選之後的工作其實就如同他的本職律師一樣,都是解決問題。但不同之處在於,身為律師的他,每天處理需要眾多的法律個案;而在作為一位立委候選人的身分時,常常需要面對民眾的通案問題,這些通案問題往往需要與民眾多方面接觸並與專家討論之後,才能歸納、整理出恰當的解決辦法,這也是在參選過程中遇到最困難的地方。


律師邱顯智希望透過自己堅持的理念,慢慢地改變現今的政治現象,因此加入第三
勢力,企圖用素人的力量為政壇帶入新氣象。(圖片來源/
Facebook

在參選的過程中,每位素人候選人都必須處理來選區中的艱難挑戰,同時間也必須與其他第三勢力協調出最佳策略。舉例來說,社會民主黨(以下簡稱社民黨)候選人范雲在三月時,宣布競選大安區立委後,時代力量原先派出的大安區候選人林昶佐也因此決定改投入中正萬華選區,以免分散第三勢力的可能選票。而時代力量也在五月份的記者會表示,若其他第三勢力有更好的不分區立委名單,他們也願意優先支持其他黨的名單,以確保在選舉中打贏執政黨。第三勢力間的合作,除了贏得選戰的目標外,更考驗著黨與黨之間協調的智慧。
 

在野黨 是盟友亦是對手

為了在立委選舉中,扳倒在執政黨的地方勢力,第三勢力的政治素人即便同時角逐國會議員,仍會達成互相扶持的共識。除此之外,為了達成目標,也勢必要與在野黨間有著默契與討論空間。

近日在野黨的前主席林義雄對現今的在野黨狀況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黨內應該要禮讓二十席的艱困選區給第三勢力。而這段話引起政壇一陣嘩然,也凸顯出第三勢力與在野黨間既合作又競爭的模糊定位。對此,邱顯智認為所謂的協商或禮讓,必須在理念相同之下才有意義。黨與黨間的候選人未必一定要整合,若第三勢力能讓選民在藍綠兩黨之外有更多選擇,打破藍綠版圖並且避免含淚投票的情形產生,才是最重要的。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的「禮讓說」一出,不僅讓在野黨議論紛紛,不少民眾也開始
討論第三勢力與在野黨間的定位與和合作關係。(圖片來源/
民報

除了黨與黨的協商外,這些參選人所面對的,往往是其他在地方深耕許久的候選人。對選民來說,第三勢力的進駐就像「空降部隊」一樣,讓選民充滿陌生感,除非有特別關注社會議題,否則即便他們有豐富的社運資歷,一般民眾仍對第三勢力參選人感到生疏。相較之下,藍綠候選人長期在地方經營的人脈關係,不僅讓民眾更為熟悉,也在選戰中多了一些得以動員的人力與金援,這也是這群政治素人在選舉中遇到的弱勢之一。
 

第三勢力 表達多元聲音

距離二○一六年大選不到一年,第三勢力雖然來勢洶洶,卻也有許多部份的困難仍待克服,其中包括素人參政的政治理念是否能正式帶進國會實現,且在參政之後,又能否保持原來初衷,皆有待觀察。

儘管如此,這些第三勢力的確引起了不少民眾對政治的討論,像是社民黨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也讓更多人開始討論到身邊弱勢的問題;樹黨也一直針對環保以及生態問題持續關注。這些多元的政黨表達了多元聲音,讓這次的選舉裡,在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激烈對決中,多了許多不一樣的意見與想法。

記者 賴坤猷
一位相信存在主義的傻子。 如果你把這個人的名字拿去Google的話,就會發現這個人別無分號,找不到同名同姓的;如果你把他周遭的人都拿來問問,或許能夠更加了解他了一點。但有趣的地方是,如果你問問他本人,恐怕連個答案都拿不出來。 只知道喜歡馬丁史考西斯、史丹利庫柏立克、大衛芬奇和柯波拉的暴力美學電影,卻又愛好和平;喜歡搖滾、重金屬甚至死亡金屬,但仍然對藍調癡迷;不勝酒力卻想要喝酒。 結論:此人怪哉!
記者 賴坤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