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諾丘 新聞道德與本質
皮諾丘 新聞道德與本質
林湘芸 2015/09/27
近期韓劇逐漸以「職業」為題材,故事貼合現實生活、寫實手法道出職業的辛酸,引起觀眾共鳴。導演趙秀沅(조수원)及編劇朴惠蓮(박혜련)曾合作以律師為主題的法庭劇【聽見你的聲音】(너의 목소리가 들려),描述公設辯護人面對被告者,心境上的矛盾大受歡迎,二○一四年兩人再次攜手合作【皮諾丘】(피노키오),詳細描寫記者生態,並透過不同事件,傳達新聞應有的道德價值。
說謊就打嗝 皮諾丘症候群
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最著名的作品《木偶奇遇記》(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主事主角小木偶只要說謊,鼻子就會變長。編劇以此為範本,套用小木偶的名字,虛構「皮諾丘症候群」,當患者說謊時,會不停打嗝,直到說出真話才會停止,因為一說謊就會被發現,多數的患者往往不講話,甚至有社交恐懼症。
女主角同樣患有「皮諾丘症候群」,但是和其他患者不同,她選擇直話直說,並因為自己不能說謊,選擇當記者。諷刺的是,記者在取材時,為了追查真相,常會透過技巧性的謊言引導真相出現,所以,沒有一個皮諾丘患者能夠勝任記者。
女主角只要說謊就會打嗝。(影片來源/YouTube)
袖手旁觀 記者的公益之心
當女主角被指派採訪路面結冰的新聞,因為無法旁觀民眾可能滑倒受傷,頻頻打嗝,連帶影響播報,前輩卻告訴她:「袖手旁觀就是記者的公益之心,把問題作成新聞,讓全世界都看到,才是記者的公益之心。」
一九九四年獲得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的作品《飢餓的蘇丹》(The Starving of Sudan),攝影記者凱文.卡特(Kevin Carter)拍下一隻禿鷹站在奄奄一息的小女孩身後,等待她的死亡。照片一刊登,引起熱烈的迴響,各國人民紛紛關注蘇丹的飢荒問題,政府也開始正視內戰造成的影響。之後攝影師遭到譴責,質疑為什麼沒有對小女孩伸出援手,但是,假如那時凱文選擇放下相機,救援小女孩,就不會有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人們不會了解戰爭帶來的殘酷。
記者站在事發現場第一線,為了將自己所看到的事實,忠實地透過文字和畫面傳遞出去,很多時候不得不違背良心,冷眼旁觀記錄事情,只希望能夠如實報導,得到更多人的關注。但是就像女主角前輩所說:「做為記者,如果沒有糾結而直接報導,那就不是記者,而是小道消息。」在旁觀的時候,記者同樣要有同理心,否則,就只是個唸稿的機器。
想看與應該看 新聞的順序
觀眾想看的新聞與應該看的新聞,哪一則應該優先報導?漢江廢棄物處理場火災,事故負責人還未查清楚,家屬還沒得到交代時,電視台紛紛轉往關注觀眾想看的冬季奧運,員工聚餐中大家爭辯應該先報導哪一則新聞,男主角用「得到韓流演唱會門票」和「得到胰臟癌」巧妙的比喻,告訴眾人該先選擇哪一個。媒體漫天播送腥羶色新聞、娛樂圈八卦時,更應該看的新聞就這麼被忽略。
前輩罵男主角先講他拿到門票而不先講得胰臟癌的消息。
(圖片來源/【皮諾丘】影片截圖)
二○一五年六月,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案震驚社會,媒體大幅報導事故情形、受害者的狀況,隨者時間流逝,關注度下降,後續報導減少。同年八月,台北市悠遊卡公司發行以波多野結衣為封面的悠遊卡,引起爭議,各家媒體紛紛聚焦在波卡事件。但是在二十八日,八仙塵爆調查鑑定報告出爐,證實為高溫燈具引燃玉米粉釀禍,而非先前猜測的菸蒂或打火機造成,在波卡事件下,有多少人真正知道這項消息?
筆桿子 能救人亦能殺人
古代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現代人仰賴科技的發達,透過網路、電視,就能得知天下事,記者扮演傳達消息的角色,閱聽人接收記者傳遞的訊息,因此,記者的一句話,能夠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
十三年前廢棄工廠火災案,多名消防員死亡,身為消防指揮官的男主角父親失蹤,記者忽略指揮官在爆炸中已殉職的可能性,相信皮諾丘患者的證詞,大肆報導,把一名英勇救人的打火英雄,變成拋下隊員逃命的無恥之徒,輿論的壓力,毀掉男主角的家庭。第七集健身房大嬸猝死案,因為聽信他人說法的男主角,把大嬸報導成一位為了愛美而減肥的女性,對看到新聞的大嬸女兒造成嚴重傷害,在女主角抽絲剝繭的查證下,發現大嬸是為了能夠將肝移植給肝硬化的女兒,才過度減重,新聞播出後,社會湧入善款幫助女兒動手術。同樣的事情,一個是為變美麗而減肥的女性,一個是為了救活女兒而過度減重的母親,記者取材不同,造成不同的結果。
看到新聞誤報母親是因為愛美而減肥的女性,女兒傷心痛哭。
(圖片來源/【皮諾丘】影片截圖)
新聞講求正確性,隨著即時新聞崛起,媒體為了搶快,往往在尚未查證的情況下做出報導,未審先判,犧牲資訊正確性,誤報的頻率越來越高。二○一○年十二月,台南縣歸仁國中傳出五名年輕人,持棍棒攻擊校內飼養的梅花鹿,當時媒體未經過詳細查證就報導,把年輕人冠上「惡少」的罪名,事隔幾天卻發現這五名「惡少」其實是要趕走野狗,消息也獲得警方證實。記者搶快未經過查證就做出報導,不僅降低民眾對媒體的信任度,對新聞當事人也會造成傷害,可惜現在台灣電視新聞環境,一個記者每天必須做出三、四則報導,在有限的時間壓力下,連查證的時間都沒有,荒論新聞品質。
如同男主角的怒吼「人們都以為,皮諾丘只會說真話,人們也都以為,記者只會傳達事實,可是無論是皮諾丘還是記者,都應該明白人們會無條件相信他們所說的話,所以他們應該明白自己所說的話,比其他人的殺傷力更強,應該謹慎再謹慎。」記者的一句話,能夠救人,也能夠殺人,新聞在講求時效性的同時,如何兼顧資訊正確性,是媒體應該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媒體亂象 謠言應止於記者
台灣記者市場競爭激烈,消息在還沒經過證實就報導,常可以在新聞中看見「懷疑」、「疑似」等不確定用詞,但是,即便記者只是提出懷疑,還是會有觀眾當作是事實。
二○一五年一月桃園市新屋保齡球館火災,六名消防員殉職,傳出水線斷水導致撤退延誤,媒體質疑消防指揮官下令斷水,指責聲浪不斷,五月檢方證實並非指揮官下令,是水箱車移動才斷水,指揮官並無疏失。因為媒體提出懷疑並報導,使調查期間指揮官飽受指責,情節如同【皮諾丘】的消防指揮官。
「距離事實還有1%的不足時,不進行任何評斷,只報導事實。」記者需要不斷的提出懷疑找出真相,但在提出懷疑後,應該透過提問破除謠言,最後報導事實。本影劇藉由皮諾丘無法說謊的特質,警惕每位記者的心中,都要住著一個只會傳達事實皮諾丘。
![]() |
記者 林湘芸
我是林湘芸,時而很感性,時而很理性的雙魚女。 喜歡和校狗玩。 看似瘦弱但其實很能吃,缺點是吃東西很慢。 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為世界帶來一點點的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