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的國度 十二國記
奇幻的國度 十二國記
記者 鄭淇云 文 2015/09/27
《十二國記》是一部以寫實描寫奇幻,以人性刻畫歷史的奇幻小說。作者小野不由美不僅融合了宗教、神話,也結合了中國經典如:山海經、周禮等書,建構出一個完整且有著濃濃中國風的幻想世界。
十二國地圖,十二個國家以黃海為中心散落成花一般的形狀。(圖片來源/天幻網)
在作者筆下的奇幻國度有十二個國家,每個國家的君王都是由麒麟這種神獸依循著天意所化成的「王氣」選出,並由麒麟輔佐,讓國家踏上正軌。王座上若失去君王,國家將逐漸衰敗,天有異象,妖魔四竄,民不聊生,而這一切的混亂將延續至下一位君王即位才會停止。所以君王除了領導國家、頒布政策外,也擁有安定一切災厄的能力。
奇幻故事 結合時事
在台灣,本套書最早於二零零四年發行,後於二零一四年重新再版,並且推出最新的系列作《丕緒之鳥》,新作和先前出版過的作品最大的差別,便是以短篇番外的方式,用官員的角度去勾勒他們對於國家的理想、矛盾以及在下位者對於現實的無能為力,而不再是以君王的角度來看國家。在下位者在國家式微時,只能恪守本分、堅守崗位,讓這個動盪不安的國家裡能有一方天地保有著安定,在紛擾的世局裡以他們的方式保護土地上的人民。讓讀者體悟到自己也是有能力所及的事,自我發現的喜悅,在字裡行間慢慢地滲透進讀者的心。
《丕緒之鳥》讓人想起「能力所及」的喜悅。
(圖片來源/十二國記官方網站)
在《丕緒之鳥》其中也結合了時事,在〈落獄之兆〉這個短篇裡探討了執行死刑與否的問題。「爸爸,你會殺人嗎?」童言童語的開場白貫串全文,並縈繞在讀者們的腦海裡,也千鼎重地壓在司法官的心上。司法官之間的辯駁,充分的展現他們內心的掙扎。然而,相對於他們的掙扎,奪去二十三條人命的囚犯對於判決結果就顯得漫不經心、置身事外。面對司法官的質詢,他不但毫無悔意,甚至語帶嘲諷,最終判決伴隨著囚犯勝利般的笑聲,以及司法官內心無力的挫敗感告結。一字一句都讓人不寒而慄,對於開場白的回應也在讀者的震撼之中畫下句點。雖是奇幻小說,但《十二國記》在書頁間所探討的問題遠比現實更加真實。
前往奇幻世界的入口
此系列作品,不同於以往的奇幻小說如:《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它的發行以插敘法代替傳統的順敘法,但卻更能讓人對那個世界有所嚮往,並產生認同感。
《十二國記》雖然與《納尼亞傳奇》和《哈利波特》一樣,現實世界與異世界是相連的,都如桃花源般有個「入口」,尋常人是不得其門而入的。如同《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及《納尼亞傳奇》裡的魔衣櫥,只是,在《十二國記》中的「入口」——「蝕」卻更具有奇幻色彩;「蝕」是兩個世界產生交集之際所產生的通道,但是,這個通道會對兩地都造成災害,也因此能通過這個「入口」的人是少之又少,而能任意穿梭在兩個世界的人更是特例中的特例。這個設定的奇幻色彩很濃烈,卻是將整個故事的描寫手法從普通的奇幻昇華成為寫實,讓讀者不禁相信,世界上還存在著十二國這樣的地方,從而引發好奇心,使人對於十二國產生連結,而開始擁有類社會互動(Parasocial relationship),對書本裡的人、事、時、地、物都能產生「關係」。
主人翁陽子是一個普通女高中生,平易近人的設定讓人更容易產生共鳴,更能讓人產生移情作用(Empathy),會隨著故事情節對主人翁做出情感投射,也能對自己的平凡人生產生一點期待,期待發生能對人生造成巨大變化的轉捩點。
作者讓陽子旅途中一再地遭受背叛,也讓他在中途因為對人性的迷惘而成為背叛者。究竟對方的好意是真實還是虛偽?為避免遭受傷害只好先下手為強,用謊言及臆測將自己封閉起來,但背叛救命恩人的心卻沉重地讓他無法向前邁出步伐。巨大而諷刺的轉變,在故事中通常會給人極大的震撼,但這種震撼在《月之影 影之海》中,卻透過陽子與自己內心的對談化解掉,讓讀者對主人翁產生同情,並且不對人性的醜陋烙印上「絕對」二字,反而有種省思、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月之影 影之海》以平易近人的主人翁讓人更容易產生共鳴。(圖片來源/十二國記官方網站)
讀者透過陽子的視角認識十二國,作者以幽默的筆法,透過陽子的疑問以及友人對讀者身處的現實的誇張反應,讓讀者用輕鬆的方式理解、建構十二國的樣貌並也從中了解到那邊與現實世界的差異,並思考起人們所認定的「理所當然」背後的真實性。此外,此筆法能讓讀者更迅速地融入書頁裡所編織的世界,使其優遊其中。
以人為本 以有限推動永恆
從劇情脈絡來看,《納尼亞傳奇》的故事脈絡是以地為本,《哈利波特》是以事件為本,而《十二國記》則是以人為本所做的延伸,作者小野不由美著重於人物的描寫,讓故事所發生的點集中於特定的國家,再加強描繪,而不是將故事架構散落在十二個國家之中,故事的主線清晰可見,並不會像是《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般被故事支線喧賓奪主。所以,書中的人物不僅是相通的,而且按照書發行的順序,會逐漸加深對這些角色的熟稔度。它用人做為故事的中心,以主觀的方式,刻寫國家的歷史,用生命的有限性推動歷史的齒輪。作品前面出現的配角都是伏筆,雖是輕描淡寫,但在日後出版的書中,往往都是這群配角躍昇為主角,用他的生命故事在《十二國記》中掀起波瀾,對於故事的前後都能產生巨大的影響。也因此,在第二次閱讀此作時,便會體悟到作者的用心和故事架構的龐大性。
雖說以人作為延伸,但作者小野不由美對兩個特定角色多有著墨,一是從普通女高中生一躍成為慶東國女王的陽子,另一個則是戴國的麒麟,泰麒。在作者筆下,這兩人的故事多有重疊。可惜的是,因為故事架構過於龐大,《十二國記》至今仍無法完結。後續發展仍未交代清楚,很多的伏筆也依舊懸在讀者的心中,這是本系列作品最令人扼腕的地方。
![]() |
記者 鄭淇云
我是鄭淇云, 一個長年旅居台北的台南人。 我的手很小, 所以握不住的東西, 我就用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