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期

種族分歧 重新審視團結

大馬發生的街頭和平集會,引發全球對於種族主義捨關注。

種族分歧 重新審視團結

記者 王雪琪 文  2015/09/27

二○一五年八月二十九日是馬來西亞(以下簡稱大馬)的淨選盟集會,全球海外留居的大馬子民將近三十多個國家,與首都吉隆坡主要集會遊行地點同一時間響應淨選街頭和平集會。參與者身穿黃色T恤,來表達黃色是給國家一個「希望」的象徵。各國大城市都有大馬子民的身影,引起了全球媒體的熱烈探討與評論。

不過大馬媒體針對淨選盟的集會所報導的新聞頭題有所不同。部分媒體指出集會者參與這次活動體現不愛國的精神,甚至是造成國家的恥辱。而且集會者大部分以華人居多,馬來人及印度人的人數比例相對來說比較少,引發種族分歧的傳言。但其他媒體以實況報導來指出,事實上馬來族群顯現較少,是因受到政府的誤導而不曉得集會的意義。


全球參與淨選盟集會的大城市。(圖片來源/面子書專頁:Bersih 4.0)


馬來西亞各大媒體報導淨選盟集會頭立場不一。(圖片來源/星洲網即時追
蹤報導:Bersih 4大集會

淨選盟利用社交網站來號召響應「一個馬來西亞」的和平集會,以三大種族的團結力量向擁有種族主義的政黨表示不滿。但是新聞媒體作為社會與人民的傳聲筒,卻因為屬於公家機構而選擇按照政府所有針對淨選盟組織的言論來報導,並沒有真正到現場了解狀況。集會參與者為此紛紛感到憤怒,也引起了許多非集會者的反彈。民間對於媒體所發揮傳聲筒的表現反應極大,認為種族主義者不該濫用媒體影響力,來煽動大馬社會三大種族之間的團結問題。
 

民間社會非政壇的戰場

大馬當初獨立了之後,國父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立志將大馬打造為一個不同種族共存的國家,團結一致。讓人民能生活在一個統一且宗教自由的教育體系。這讓每一個大馬子民都能瞭解不同的種族文化,受益良多。」但是隨著大馬政府的改朝換代,執政黨領袖-首相的領導能力都不一樣。民主國家執政黨一旦在任職期間表現不好,到了大選期間就會失去大部分人民的選票。因此政壇上經常會出現明爭暗鬥,並且用極端的手段奪去人民給予執政的權利。像是轟動全球得大馬第十二屆大選,就發生了「大馬停電」,當時某個投票站電源忽然被切斷,當恢復電源供應卻莫名出現了多兩箱對執政黨支持的選票。從這屆大選之後,大馬子民對長久以來的執政黨完全失去信任與支持。


台灣媒體對大馬選舉所發生的弊案進行討論。(圖片來源/部落格-公視有
話好說:民主的十字路口?遽變的馬來西亞!

其實大馬除了選舉弊案這件事讓人民對政府失望透頂,對於教育及其他民間福利的優先權給予馬來人,也讓執政黨的公正性受到人民的質疑。比如教育部所提供的公共服務獎學金,一直以來都有分發亂象的問題。成績優越的優秀生無法申請到,無論華人或馬來人。雖然這刻板現象的形成是執政黨從政所發生的一個盲點,不過對於大馬民間而言並不影響種族之間的交流。走到大街上,餐廳、小吃館、鄰里社區或是其他公共場所都不難發現有小部分人聚集在一起,但是說的語言都是馬來文,可是這些人群並不是馬來人單一種族的聚會,而是與華人及印度人的共同圈子。


大馬社交圈子,三大種族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
(圖片來源/面子書用戶:Syahira Nadia)
 

環境影響族群生活

無論政治界如何煽動人民,只要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就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只有少部分居民受到影響。因為長期居住在較封閉的村落裡,這些非城市居住者對生活所擁有的概念,僅止於有能力去解決衣食住行,自給自足而且沒有生活物質上的壓力,接受最基本的教育,政府保障他們定居的那一片土地不會被徵收。長期受到政府的正面管制,有一天忽然向他們宣導某個種族想要剝削爭取土著的統治權利,這些永遠都過得安逸的人,一定為了政府有所行動。

反觀大城市的生活百態,他們講究生活素質。高的生活素質,最主要先求環境的安全,城市人不允許戰爭、械鬥、紛爭、犯罪行為等影響社會安全。加上網絡發達,城市人幾乎每天都能透過大眾媒體來了解社會各種面向的最新動態。所以城市人能了解,什麼樣的環境造就哪種人,也有能力在競爭大的情況下的生存。想要減少競爭力讓社會每一個人都能受到最佳福利的待遇,就要有一個可靠的政府。當地政府若對人民進行施壓、主導族群分歧、剝奪人民的權益,對付這些威脅者的唯一方法,就是說出對這些人的不滿,凝聚這個社會的每個族群,向威脅社會環境的煽動者說不。

環境的影響會讓人逐漸融入進去,以「當地人」的身分生活下去而忘了「種
族」的身分。(圖片來源/TODAY Online:Lee Yen Nee

多元種族社會,不只是大馬面臨種族主義問題,全球其他國家包括美國、英國、中國等亞洲與歐美地區都不曾解決這個敏感話題。不久前網絡上流傳一部影片,由三個大學生自發進行社會實驗,來探測多元社會的種族關係是否不和。他們利用告示牌,以馬來文和英文書寫「我先是馬來西亞人,之後才是華人。如果你認同這說法,請給我一個擊掌或擁抱。」

這也意味著大馬子民都是以「國籍」來生活並非「種族」。結果證明,多元種族每想像中那麼差勁,反觀體現「不同種族,一個群體」的現象。只要大家生活理念一致,長期維持安居樂業不難。

三名大學生進行種族關係探討的社會實驗。(影片來源/Youtube

記者 王雪琪
王雪琪就是我,不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南洋那裡有個地方叫做馬來西亞是我成長的地方。每天認真過日子,對生活的態度簡簡單單。喜歡就喜歡,該做就做,認真時就該認真。沒做很重要的事時,基本上思考能力都是處於睡眠狀態,在人群談話中總是不在狀況內,所以身邊的人總覺得我在發傻。我最愛吃香喝辣,山珍海味對我而言其實就是家裡可愛的媽咪煮的家常菜。
記者 王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