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術到科學的勇敢跨越
從美術到科學的勇敢跨越
記者 陳緯僑 報導 2015/10/11
出生在雲林縣口湖鄉的曾映舜,從小學到大學這二十年來的學習旅途上,浸淫在美術的探索中,大學主修美勞教育的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多年後竟成為中山科學院研究員!
自小就有美術天分
曾映舜從小就展現對美術方面的天分。小學時代,曾映舜拿過多次繪畫與書法獎項,尤其書法,更多次代表雲林縣參加學生美展。他表示,由於當時他愛好書法,且擔任校長的姑丈教他寫書法,每逢寒暑假,更到姑丈的辦公室密集練習,幾乎每天寫12小時,寫到手都會疼痛。也因為這些訓練,讓曾映舜打下堅實的書法基礎。
此外,曾映舜也很有繪畫天份。國中時期,曾映舜常常以歷史課本上的人物做臨摹,不論使用鉛筆或原子筆,他都能將人物畫得維妙維肖。到了國三,為了考上嘉義高中美術班,母親讓他在聯考前三個月,去學習素描、水彩和水墨三種繪畫技巧。後來聯考放榜,他一舉高中,順利考上嘉義高中美術班。然而,考上美術班,曾映舜並沒有由衷感到喜悅。「其實那時候比較想去讀自然組。」他語重心長地說。
原來,曾映舜還有一個夢想。
曾映舜的科學夢
雖然在美術方面十分在行,但曾映舜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位科學家。曾映舜從小就喜歡思考自然問題,探索事物背後的道理。他說:「以前常常在夜晚,坐在庭院仰望天空、觀看星星,腦袋思考著『宇宙究竟有多大?』、『世界萬物怎麼運作?』。」此外,他也很喜歡看科學家的傳記,更希望自己未來能成為傑出的科學家。
然而,因為父母希望曾映舜讀美術班,所以他並未進入高中自然組就讀。歷經高中三年,他考上台北教育大學(今台北市立大學)美勞教育系。
從高中到大學,曾映舜都沒機會學習專業的科學學問,大學畢業後,更讓自己的科學夢遙遙無期。此時,曾映舜開始慎重地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他說:「當時我常常問自己一個問題,在生命結束前,有什麼事情是自己沒去做會感到後悔的?科學這條路是自己一直想走的,何不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
全力衝刺 物理研究所
下定了決心,退伍後,曾映舜告訴父母,他想考物理研究所!
然而,這想法對曾映舜的父母來說難以接受,他們認為,曾映舜都已經二十五歲,應該開始去工作了,更何況他沒有自然科學基礎,要考研究所可說是難上加難。不過曾映舜告訴父母,從小到大,都是父母對他的生涯做決定,這次他想為自己做決定,儘管成功的機率非常渺小,但至少要嘗試看看!他還告訴父母,就讓他用一年半的時間努力,假如一年半後沒有考上研究所,就去工作。經過了一番討論與溝通,曾映舜的父母總算點頭答應。
不過,真正的困難才正要開始。曾映舜不僅沒有基礎的大學理工知識,連高中的自然學科也不熟,要考物理研究所,談何容易?但曾映舜不放棄,他下定決心追求自己的夢想,他請當時就讀交大電子物理所的二弟協助,指引他研究所的準備科目與方向,並推薦合適的補習班。為了不帶給家人經濟壓力,曾映舜帶著在部隊當士官時,省吃儉用存下的十萬元,獨自一人北上,報名補習班,為考試準備。
就這樣,曾映舜開始過著在補習班上課與租屋處苦讀的生活。不久後,曾映舜發覺自己基礎知識不足,為補強基礎,他決定旁聽大學的相關課程。在二弟的協助與建議下,曾映舜來到交大,旁聽電子物理系的相關課程。但這樣的上課方式,卻使曾映舜的日子更辛苦了,他也發覺,補習班與旁聽,使得自修時間大幅減少!「當時就想,那不然就睡少一點好了。」曾映舜笑著說。於是他調整作息,晚上十點半就寢,然後凌晨三點半起來讀書,就這樣堅持了一年。
然而,由於從退伍到考試這段時間,只有短短的半年,使曾映舜來不及充分準備,也因此這一次考研究所名落孫山。但曾映舜說:「這一次的考試使我累積了經驗,也較清楚考試的方向,有利於對明年考試的準備。」
此外,曾映舜在交大旁聽一陣子後,結識了一位電物系教授──陳永富。陳永富明白了他的處境,告訴他,如果他順利考上交大電物所,就願意收他為研究生!這一承諾,讓曾映舜以交大電物所為努力目標。
經過持續不懈的苦讀奮鬥後,在隔年研究所考試,曾映舜終於如願考上了交大電子物理所丙組!
電物所的考驗
進入了電物所,更多的考驗接踵而至。由於自身知識基礎不足,曾映舜難以銜接研究所課程。面對如此考驗,曾映舜得花更多的時間精力研讀更基礎的大學部教科書,彌補自身知識的不足。曾映舜提及,像是「電動力學」這學科,他就必須再去讀基礎的「電磁學」,甚至大一的「普通物理」;而「統計力學」也一樣,他必須先讀過大學部的「熱力學」書籍,才能順利銜接。
到了碩一下學期,曾映舜決定逕修博士,他認為,自己好不容易進入了研究所,若只研究兩年,未免有些可惜,因此想再花更多時間,接觸更多知識。於是他以優異成績取得逕修博士的資格,並開始以「雷射」為主要研究。
曾映舜在實驗室中十分積極認真,掌握早晨、中午、深夜這些沒人用實驗器材的時候作實驗,由於他實驗密集,短短一年半中,曾映舜便搜集完論文所需的實驗數據。之後更在實驗室學長的協助下,很快地在兩年半的短時間內,發表了四篇論文,達到博士畢業的門檻。
今年九月博士畢業後,曾映舜順利錄取了中山科學研究院的工作,成為一名科學研究員。
放棄與堅持
回首過去的時光,曾映舜也曾想放棄。像是在考研究所時,他發覺題目艱深困難,便很想放棄,因為很可能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後,仍無法考上研究所,而且以前的同學們現在都出社會賺錢了,自己卻還在苦讀,難免有些心理壓力,因此認為自己不該再如此耗下去了;而另一個讓他想放棄的時刻,則是在碩士一年級時,由於自身程度差異,曾映舜讀得很辛苦,再加上同儕都很優秀,自己在學習方面很難跟上,使得他挫折感很重,甚至常沮喪地問自己:「還要再繼續下去嗎?」
在對自我的要求與期許之下、不想被家族的親戚看笑話,以及不想丟父母的臉等因素,曾映舜總算熬過了這些挫折壓力,堅持下來。「幸好當時沒有放棄。」曾映舜回憶道。
現在的曾映舜,依然朝著自己的科學夢前進。他認為,現在出社會工作,某方面而言,依舊是學習的過程,只是場域從學校轉為社會,他仍會在社會上持續努力學習,精進自己的實力,並開始規劃人生的下一步,也期待著自己在未來有所發展。
曾映舜將持續朝著自己的科學夢邁進。(圖片來源/陳緯僑攝)
![]() |
記者 陳緯僑
新手一枚,請多指教,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