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加臺味 饒舌新滋味
嘻哈加臺味 饒舌新滋味
記者 蔡家寧 文 2015/10/11
嘻哈文化源自一九七〇年美國的貧民區,但卻在後來十年之內迅速竄起成為當時西方大眾主流文化。這文化涵蓋範圍廣泛,不只是RAP饒舌,DJ刮碟、地板街舞動作都是屬於嘻哈文化的一種,而臺灣在近幾年來感染了這股風潮,之後發展出臺灣特有的街頭文化,其中又以饒舌的東西方差異性最大。
掛金鍊、拿美鈔、被美女圍繞等,都是美式嘻哈經典的MV內容
(圖片來源/Hip Pop Music )
出身底層 演繹上流
傳統的美式嘻哈,大部分由黑人演唱,歌詞內容大多是描述生活中的苦悶壓抑,多少也含有對白人的歧視,通常都是使用押韻或是雙關語諷刺社會的不公平,也有大量男性對於對於女性身體大膽煽情的描述。音樂錄影帶(Music Video,以下簡稱MV)內容通常都是歌手身上穿戴浮誇的金鍊和鴨舌帽,滿不在乎地揮灑著大把的美金,手中毫不掩飾地握著槍枝對著鏡頭開槍示意,身邊圍繞著豐乳肥臀的女性對著鏡頭搔首弄姿,又或著是灰暗的監獄,歌手在牢房裡控訴自己受到的歧視待遇,重節奏的拍子搭配上滿是髒話的歌詞,這些都是美式嘻哈文化的一種。饒舌本身就是美國非裔移民的傳統的演唱藝術,其中又結合了起源於黑人的藍調音樂,因此活躍在美國歌壇上的饒舌歌手大多是以黑人為主,例如:傑西(JAY-Z)、史奴比狗狗(Snoop Dogg)、五角(50 Cent)等,但仍有少數白人稱霸饒舌樂壇的代表。阿姆(Eminem)雖然是白人,但在饒舌樂界貢獻甚多,也廣受黑人推崇。
二〇一〇年阿姆發行的樂曲,描述轉變後堅強的自我意識
(影片來源/YouTube)
我行我素 就是要超級酷
臺灣剛接觸外來文化時或多或少有模仿的現象,但臺灣和美國本身就有文化上的差異,臺式嘻哈逐漸轉往夜店文化的路線發展,塑造出浪子的感覺。MC HotDog在臺式嘻哈上佔有一定的地位,風格大多以第一人稱為觀點,RAP內容含有大量的髒話和我行我素的思想,偶爾也會有針貶時事和批評其他藝人的歌詞,而MV內容初期也脫離不了美式嘻哈的風格,到後期〈我愛臺妹〉才逐漸有跳脫舊有風格的MV出現。雖然在臺灣,嘻哈饒舌並不歸類在主流文化的範圍,卻仍有許多以饒舌出道的團體或歌手,例如:頑童MJ116、大支、蛋堡等,都是在樂壇上較為知名的歌手,但大部分的饒舌團體或是歌手都以地下工作室為主,表演形式也大多是夜店巡迴,或是在網路上發行單曲,能夠發行專輯甚至得獎的作品更是少數。大支在二〇一一年發行的音樂專輯《人》,入圍第二十三屆流行音樂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而出生於美國的華裔女歌手葛仲珊首張個人專輯《Knock Out葛屁》也獲得第二十四屆流行音樂金曲獎最佳新人獎,這些都是饒舌歌手在臺灣熬出頭的成績。
頑童MJ116的單曲〈壞鄰居〉風格強烈,西方色彩濃厚(影片來源/YouTube)
但其實,饒舌在臺灣因為屬於非主流音樂,媒體記者常將他們一些抨擊藝人的歌詞和想紅畫上等號,大支先前諷刺周杰倫並將他的感情事件寫入歌詞,遭到對方怒罵的新聞,被大眾質疑是為了搏版面而刻意炒作。二〇一五年歌手林俊傑的簽唱會無故被男子毆打,經過查證,那名男子聲稱自己是饒舌歌手,只是因為不滿主流歌手佔霸樂壇,故出此下策以博得新聞版面。其實饒舌音樂在西方就被歸類在較自我主義的類別,放蕩不羈且我行我素的風格正是在美國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但流傳到臺灣之後,因為風俗民情上的差異,臺灣普遍無法接受這種自由開放的作風,社會也不奉行夜店文化嘻哈元素等玩樂主義,在種種限制之下,饒舌音樂仍舊無法在樂壇上受到大眾認同。
僅此一家 別無分店
除了風格較為美式的嘻哈饒舌,近幾年臺灣也自成一派地發展出臺式嘻哈,從網路崛起的團體:玖壹壹,就是臺式饒舌的代表,除去辛辣的風格,玖壹壹的音樂混和了情歌的內容和饒舌式的唱法,形式也轉變許多,用臺灣本土的慢搖(節奏相對緩和、富有情調的音樂風格)取代原本的藍調,旋律和節奏也不像美式嘻哈比重差別那麼大,尤其是用臺語唱饒舌的方式更是為臺式嘻哈注入一股新意。剛出道時,玖壹壹也只是在Youtube上發表自己音樂的網路紅人,無俚頭搞笑的歌詞搭配一鏡到底的簡陋MV,卻讓聽者心有戚戚焉,不只歌詞內容具有故事性和連貫性,旋律簡單洗腦讓人朗朗上口。沒有西方人的講話腔調、也沒有在國外長大的背景,土生土長的饒舌嘻哈團體卻反被臺灣民眾接受,而在正式被經紀公司簽約之前,他們的表演機會也都是靠名氣吸引工作的機會,場合大多為婚宴、廟會、夜店等,雖然都是小型演出,卻也累積了一批粉絲,直到走紅之後才正式簽約給經紀公司,二〇一五年發行了官方單曲〈歪國人〉總點閱率更是飆破三千萬,幽默詼諧歌詞反映出臺灣人民部分崇洋媚外的心態。雖然他們的音樂也曾被批評太過不正經上不了臺面,甚至會出現髒話或是開黃腔的歌詞內容,但就是這種不做作親民的在地形象,讓玖壹壹廣受年輕人的歡迎,也在嘻哈這條路上開闢出新的方向,不只帶動其他相似風格的饒舌團體,也轉變許多原本臺灣饒舌團體的風格。
玖壹壹無厘頭的MV配上本土味的歌詞,擄獲不少年輕粉絲
(影片來源/Youtube )
本土意識抬頭 饒舌自我進化
饒舌跟一般音樂最大的不同在於:歌曲大多是用一種快而有節奏的說話方式去呈現,歌詞和重拍是整個樂曲的精華,旋律反而是其次,也就是因為難記,所以饒舌樂也較不容易被傳唱,但歌手所傳達的精神卻相對容易被記得,聽眾也是因為欣賞他們的個人風格才成為粉絲。與主流音樂比起來,饒舌樂的粉絲流動率較低,忠誠度相對高了許多。雖然饒舌嘻哈八〇年代就流入臺灣,剛開始也曾紅極一時,擁有許多年輕的擁戴者,但之後受到日本、韓國的音樂文化影響,逐漸消失在主流音樂的行列裡,之後潛伏在網路和各個地下工作室繼續發展。在經過長時間的自我淘汰和轉換,嘻哈饒舌開始找到在臺灣自己的定位,不再跟風於國外的形式,漸漸加入在地化的精隨。
臺式嘻哈融合在地化的風俗民情,成為臺灣一種創新的音樂形態,雖然和美式嘻哈的風格漸行漸遠,但對於臺灣的認同卻逐漸加強,接下來的饒舌嘻哈還會出現怎麼樣的轉變,將是臺灣樂壇的一大衝擊。
![]() |
記者 蔡家寧
我是蔡家寧,每個人都叫我參參,我喜歡觀察身邊的微小事物,對於人與人的相處社交上的互動更是有很大的興趣,除了學生的身分以外,也有接案舞者的工作,希望能用更活潑的筆調紀錄我所看到的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