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期

來自靈魂深處的正能量

經典曲風放克樂(FUNK)的發展、精神以及復古浪潮的反恩。

來自靈魂深處的正能量

記者 吳偉立 文  2015/10/11

自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黑奴制度被解放,然而一個世紀過後,二十世紀的黑人們仍然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不公平的黑人法令充斥,於是他們用自己的靈魂創造音樂,向人們散發出正能量,抵擋生活上的負面壓力。
 

綻放的放克樂

放克(Funk)這個詞,最早是黑人們在辛勤工作之後,彼此用來嘲弄身上發臭體味的詞語,而在美國藍調爵士樂中,放克則是指在樂曲中注入返璞歸真的自然旋律。一直到六年代,才正式被歸類為一種音樂風格名稱。

融合了「靈魂樂」(soul)、「靈魂爵士樂」(soul jazz)、「節奏藍調」(R&B),放克樂化為一種有強烈重複節奏,而且適合跳舞的音樂新型態。相較於其他曲風,放克樂不再這麼強調旋律以及合聲的使用,反而轉而強調衝擊感強烈的電貝斯(Bassline)和鼓。而當時著名的靈魂樂歌手,詹姆士布朗(James Brown),更是將放克樂集大成者,他訂立了放克樂「重拍落在第一拍」的獨特原則,並且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是放克樂在起飛時的一個大推手。


詹姆士布朗著名的曲子,重複又強烈的節奏非常明顯。(影片來源/YouTube

而八年代之後,放克樂融進了迪斯可(Disco)、電子合成樂,以及搖滾的元素,在內容上越來越花俏,整體呈現出來的樣貌變得相當多元化,雖然如此,仍脫離不了「重拍落在第一拍」及「適合跳舞」的大原則。這首將R&B特色完美融入樂曲的〈Funkin' for Jamaica〉,被譽為放克樂的經典之作。


從錄音現場就可以感覺到的歡樂氣氛,這便是放克樂最大的特色。(影片來源/YouTube
 

放克精神 和平與愛

講述放克樂的精神,不得不先提到一首經典的靈魂樂曲〈Rock Steady〉,Rock steady意指身體任何一部位左右隨著音樂搖擺的動作,正如歌詞中提到 「Step and move your hips with a feelin from side to side.」 在辛苦的勞動過後,人們會聚集到舞廳中跳舞休閒,認識朋友,彼此在歡笑中忘卻所有負面思想,沉浸在音樂中,並且享受舞蹈的歡樂,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和諧。而這正代表著放克樂的精神,它包含大量重複的節奏,讓人們非常容易隨著音樂起舞,提供一種放鬆歡愉的氣氛,向彼此散發出正面能量。而Rock steady這種單純的動作,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正如放克樂強調的並不是表演性質,而是樂手與聽眾間的來往,或者說人跟人彼此之間開心的氣氛。後來放克漸漸變成一種精神,稱為「Funky」,象徵著正面思考,感受人跟人之間最純真自然的磁場,也教導著如何帶給別人正面積極的精神。


《Rock steady》專輯封面。(圖片來源/YouTube影片縮圖)

「Share the beat of love」一直是放克樂的主軸,從最源頭的黑人遭打壓的年代到現今混亂不堪的社會,放克樂傳遞給大家的理念一直是如此的簡單,希望從最簡單的音符中,帶給人們歡樂、舞蹈,也帶給這個世界「和平與愛」(Peace and Love)。嘻哈文化創始人布德赫史瑞特屈(Buddha Stretch),談到對於音樂的看法,他說:「歌曲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要去傷害誰或者責難哪一種人種,它們總是在告訴別人甚麼是愛和喜悅,它不分宗教、文化,因為音樂能吸引所有的人們。」而這句話,無疑是所有音樂的理念所在,更是放克樂手們最崇高的信念。


七○年代興起的爵士放克(Jazz Funk)樂隊——庫爾夥伴合唱團(Kool and The Gang)
代表作「Get down」在放克樂中是鼓舞他人跳得再更開心、更加放開時的詞語。
(影片來源/YouTube
 

復古浪潮 文化困境

音樂總是在不停對話的過程中自我蛻變,取樣出各種文化元素為基礎成長茁壯,最後創造出新的風格,換句話說,音樂文化若是沒有過去風格基礎的累積和延續,不會有現今多采多姿的樣貌。那麼,現今音樂界襲來的復古浪潮,是否會是一個問題?

在八年代末期過後,經典純粹的放克樂已經進入一個低谷的狀態,再加上流行音樂當道的環境下,簡單但情感豐富的音樂在樂壇上已經少見。但漸漸的,有歌手開始掀起了懷舊風格,令放克樂再度掀起熱潮。二一四年末,布魯諾馬爾斯(Bruno Mars)推出的〈Uptown Funk〉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放克樂再現,廣受好評的復古經典歌曲。(影片來源/YouTube

短短一年的時間,在YouTube的點擊率就高達十億,創作人馬克朗森(Mark Ronsor)直言他大量參考了以往七、八年代經典的放克樂曲,甚至歌曲中有片段是直接挪用。雖然有少數人批評此為抄襲之作,仍獲得群眾非常好的評價,流行音樂界的權威樂評們也一致認為〈Uptown Funk〉有望掀起一波放克樂風潮。

但現今的放克樂,跟七、八年代的放克樂真的一樣嗎?

在這個充斥著「復古流行樂」(Pastiche pop)的年代,歌手將老歌的音樂手法融入歌曲中,市場銷售成績便會相當不錯,自然復古音樂成為商人賺錢的必備公式,卻非常缺乏創新,而在這同時,也完全將原本樂曲的精神信念給忽略掉了,像是二一二年同樣也是由布魯諾馬爾斯所發行的〈Treasure〉,在全球擁有超過六百萬張專輯和四千五百萬單曲的驚人銷售量,但同時也有人指出這首歌曲根本就是七年代的迪斯可舞曲山寨版,毫無原創性可言。

現今的放克樂或者佔更多數的迪斯可放克(Disco Funk)音樂,擁有比當年更俏麗更豐富的表現方式,在主體的呈現上也更加多元,種族、愛情、舞蹈......不再是放克樂的唯一主題,加上因為科技發達,樂器的種類、製作方式、甚至音樂的傳遞方式也多了非常多,自然更廣為市場接受,但聽眾們卻沒辦法感受到歌曲的內涵,純粹真摯的拍子變得複雜繁重,同時也沒有人會自然地隨著歌曲而搖擺,這與當初的放克樂隊在台上演奏時,台下一片歡樂舞動的氣氛大相逕庭。

那麼再重複問一次,所以「復古流行樂」會不會是一個問題呢?流行歌手仿造經典歌曲的作品,促使觀眾的耳朵產生眷戀感,但也忽略掉了音樂的精神。不管在哪個文化哪個年代,音樂會一直存在在人們的心中,而最好的歌曲不該只是一味的歌頌過去,更應該為了延續未來而鋪路造橋,否則經典歌曲將不再出現,人們喜愛的音樂文化將化為一攤死水停滯不前。
 

最真摯的旋律 最正向的能量

放克樂的初衷,是黑人們為了鼓勵彼此、為了將人們負面情緒導向正面而產生的音樂,他們相信音樂和舞蹈能夠帶給人們歡樂,而音符間的能量能夠傳遞至整個社會,帶給大家和平與愛。放克樂手相信當人們學會用「心」去聽音樂時,他們也將懂得如何去感受生活、如何去愛人。而不論是現今的流行音樂,或者復古的新樂曲都應該想到的是,音樂總是會將人們被分離的心聚集在一起,而這絕對不是僅僅由繁複的感官衝擊就能辦到的。

記者 吳偉立
大家好,我叫Willy 請不要叫我的中文名字,因為我會覺得很奇怪 小眼睛,短腿,興趣是跳舞,Locking n Party 個性非常的衝動,自認為永遠是這個社會正義的那一方(?) 希望大家在我們文字裡有看到我的想法,我的人生 以及我對每件事物的解讀 PEACE & LOVE  
記者 吳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