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次文化 《新社員》
擁抱次文化 《新社員》
記者 鄭淇云 文 2015/10/11
新題材 演繹不一樣的青春
《新社員》,一齣以BL(Boy’s Love)次文化為題材的音樂舞台劇,「給我一個平凡世界 不論是誰都有被愛的可能」為此劇的中心思想,將BL的小愛擴展到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大愛,弭平了些歧視的眼光,讓人能以較為泰然的態度去觀賞本齣舞台劇。
本作用眾多誇大不實的偶然化為基礎,再往上將二次元的元素與現實巧妙地融合,建構出二次元及三次元之間的橋樑,觀眾在欣賞的同時可以在兩個世界自在地穿梭,也讓老梗劇情有了新的生命。
角色 不平凡的平凡
此作有三組配對,本該讓人感覺是非常甜膩的輕鬆校園愛情喜劇,卻從漫畫汲取熱門元素:不良王子與資優生、主僕、同事,用三種方式呈現出不同層次,表現出戀愛的不同模樣。
不良王子田士廣與資優生小安為本劇的主線,其他角色的情感,都是透過他們所觸發的事件而逐漸明朗化。這兩人的故事的設定上較為俗套,少有新意,但也演出了大眾對「初戀」所下的定義:浪漫而無懼。
老吾和三三這對主僕,一熱情一冷靜,三三成熟而內斂的靈魂深深受到天真爛漫的老吾吸引,「如果沒有小孩想要禮物,那聖誕老人不過是一個肥胖的老人。」,拋開常人對於付出和辛苦畫上等號的觀念,三三為自己找到了人生定位,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無悔的奉獻是最為純真的情感。
臣服於傳統社會的價值觀,老師和教官只能對彼此放手。
(圖片來源/前叛逆男子The Ex-rebel Lads臉書粉絲專頁)
老師和教官的禁忌之戀,臣服於傳統社會的價值觀,只能對彼此放手。他們的感情太過濃烈,讓過往的美好變得非常苦澀,和另外兩對呈現完全不一樣的情緒,也對比出了年少時的輕狂,及年輕的無限可能性。
小八與莉莉絲兩位女性為調和整齣劇的重要配角。外表帥氣的小八,是此劇最佳對照組。這個角色讓靈魂不再受到生理性別的限制,突破了一般女性在感情中只能當被動的那方的框架。為觀眾開啟了不同以往的新視野,也讓這齣劇所探討的現象不僅僅是BL,還擁有深層的意念,創造了《新社員》的深度。
莉莉絲在劇中既是演員也是觀眾,語出驚人的台詞,讓人重新省思。
(影片來源/YouTube)
而腐女莉莉絲不僅貫穿了《新社員》全劇,也串聯起所有人的情感。莉莉絲既是演員也是觀眾,她以旁觀者的角度融入本作,自然有種「旁觀者清」的意象在。她的台詞句句語出驚人,卻也讓人重拾勇氣,勇敢面對自己。「現實人生不能像漫畫一樣,那是現實人生的錯!」看似荒謬的台詞,卻讓人不禁省思自己在人生上所作的努力是否不足,所以才無法達到像漫畫般的幸福。只擁有夢想而不去實踐,那夢想只不過是白日夢罷了。
搖滾樂 歌頌年少時光
搖滾樂最常用來表達青春的不羈與自由,也是種宣洩對現實不滿的管道。《新社員》的音樂並不艱澀,恰如其分地烘托此劇核心思想,角色對現實的掙扎與反抗,也透過樂音傳達給觀眾。《新社員》的歌詞十分口語化,只是將普通的生活對話加上音符,卻更能唱出劇中角色的情緒起伏,突破了舞台的藩籬,使台下跟台上沒有隔閡。如〈晴天的雲〉一曲以角色間的對話編織而成,整合了所有角色心中的情緒,更包容所有人的缺點,也唱出對未來的膽怯與希望。令人除了從表情、動作,也可以從聲音體會角色們的情緒變化,使觀眾更能進入每句台詞的意境,從中得到些不同以往的體悟。
<晴天的雲>一曲整合了所有角色心中的情緒,更包容了所有人的缺點。
(影片來源/YouTube)
《新社員》除了演員的演唱外,在劇末也與HUSH、回聲樂團的主唱柏蒼,以及那我懂你的意思了的主唱修澤等獨立搖滾樂團合作,讓劇中比賽的呈現方式像是演唱會。整合了虛實,使得界在二次元跟三次元間的故事,更往三次元靠攏。觀眾也逐漸地從故事抽離,走回現實世界。
精簡場景 重現漫畫風格
和一般舞台劇最大的不同便是場景。《新社員》的舞台設計十分精簡,以切割的方式劃分區域;像是漫畫一般,雖是訴說每個格子裡的故事,但故事仍是貫連的,使得小小的舞台也能發揮最大的空間利用。道具以平面的手法呈現,場景也運用漫畫的網點表現佈景光影,再依據地點的不同,施以粉色系的單一色彩,讓場景能依據顏色做區隔,如藍色的走廊,橘紅色的操場等。
佈景以漫畫的方式呈現,搭起二次元到三次元的橋樑。
(圖片來源/前叛逆男子The Ex-rebel Lads臉書粉絲專頁)
道具佈景像是立體書,由演員自行翻開,為觀眾創造驚喜。「放到社團大樓前的矮花圃,」小八說話的同時將佈景一一拉起,「到底哪個比較矮咧?」她困惑地比較前後立起的花圃,讓本該是突兀的畫面,卻因為台詞將尷尬成功地化解,成為一種幽默的表現手法。
青春校園劇必備的追逐、奔跑,《新社員》將老梗劇情以新的表演方式,營造出截然不同的兩種氛圍。有以佈景的移動代替演員時所代表的浪漫、時間的滯留感,也有透過演員奔跑所營造出的急躁、時間流逝的速度感。雖然表現的手法不同,卻同樣讓人從中體會青春的熱血。
在演員表演歌舞時,位於舞台上方漫畫對話框會投影歌詞,讓歌詞像是對話般的呈現,使得語句不僅僅是演員彼此間的傳達,也以呼喊的方式傳遞給觀眾們,無形中創造了台上台下的對話。而似立體書的佈景,又能以最迅速的方式讓舞台淨空,和先前的場景作出區隔,讓觀眾得以迅速地切換情緒。
《新社員》將嚴肅的議題融入輕鬆的校園,
讓觀眾在緬懷兒少時,也能接受次文化的存在。
(圖片來源/前叛逆男子The Ex-rebel Lads臉書粉絲專頁)
不同的戀愛在舞台上演繹同一段青春歲月。「青春年少時,時間特別珍貴,過得特別慢。一年對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是他人生的三分之一,但對一個三十歲的人來說,卻僅是三十分之一,隨著年歲漸漸增長,我們逐漸重複一成不變的日子。」劇末小安的台詞,輕柔地讓時光停駐,卻深刻地烙印在觀眾心中。讓台上台下一起回味年少的純真美好,也思及現在與年少的差距。
此劇與討論性別及自我認同的作品《搖滾芭比》(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一樣,皆以音樂為輔,對既有的價值觀作探討。劇情設定上,《搖滾芭比》沉重許多卻不落窠臼,主角的人生歷盡滄桑,在極度的失望後用音樂表達人生的絕望,唱盡變性歌手背後的辛酸、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使其有更深的探討層面,而青春也並非一切的解答。
《新社員》用新手法將禁忌戀情,這種令人難以接受的次文化加以包裝,突破主流與次文化的界線,使得觀眾看見不一樣的青春;卻一樣可以從中體會年少時的熱血,以及初戀的美好,從而接受次文化的存在。
![]() |
記者 鄭淇云
我是鄭淇云, 一個長年旅居台北的台南人。 我的手很小, 所以握不住的東西, 我就用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