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陣 創新風格
傳統藝陣 創新風格
記者 王雅涵 文 2010/10/10
台灣寺廟密度高,平均每鄉鎮擁有32座寺廟,這主要是歸因於早期移民以寺廟、宗廟為中心聚集,宗教和家族、地方緊密集合。因此,由迎神賽會所衍生出的種種廟會文化,久而久之也成為地方間比拚的重點。台灣話裡有一句「輸人不輸陣,輸陣就歹看面」,點出酬神活動的藝陣,在過去是等同於鄉里間重大的藝文交流活動。如今藝陣逐漸改良,並自成一門精緻的民俗藝術。
充滿地區性特色的迎神賽會,通常是為慶賀神明誕辰而辦。所衍生的民間祈福活動,如:遶境、刈香;和各路神明出巡時,扮演炒熱氣氛和隨身護駕的陣頭、藝閣等廟會活動;包括信徒本身的參與,和圍繞廟埕附近的小吃攤、商店,這些全部都是台灣特有廟會文化中的一部分。有志者早已嗅到當中的商機,透過媒體SNG連線的強力放送,沿路的流水席和創造出來的伴手禮、宅配經濟效益,以及推陳出新的宣傳如超商的公仔等,宗教文化走出傳統的象徵意義轉型成創意商品。
電音三太子 拼貼創新
若要說廟會文化中最值得眾人注目的,是近年來突然刮起一陣旋風的電音三太子,大膽地更改藝陣文化既有的形式,將其現代化,不僅去蕪存菁地保留傳統信仰的價值,並加入混音、LED科技等新元素吸引非信徒的目光,打破一般藝陣出巡時高不可攀的神聖性。早年出陣是為驅瘟、除魔和禳災,甚至在移民初期,還是民間防衛武力的一部分。現在,少了這些嚴肅的鎮煞任務,卻更能夠拉近和一般民眾的距離,共享陣頭儀式表演的感動。不再是兇狠的神將伴隨鑼鼓喧天的儀隊掃街,「作用」之一就是把小孩嚇到哭出來,改良過的藝陣將充滿搞笑意味的台客御用舞曲,伍佰的〈妳是我的花朵〉,編入陣中,戴上白手套,頭大大、臉圓圓還有可愛深酒窩的三太子跳起戰鬥舞。也正是因為這個囝仔神仙所代表的創新精神,才可以輕易地打破傳統留下來的藝術就是比較好的迷思。
|
圖出自《我愛三太子──眾神喧嘩太子幫》一書,三太子祖廟的台南新營太子宮是舉辦電音三太子相關活動的幕後推手。(翻拍/王雅涵) |
首創電音三太子並揉合戰鬥舞的始祖是「朴子電音太子團」,位於嘉義的朴子藝術公園旁,率先於2005年的台南鹽水蜂炮舞進YouTube,其後一連串知名舞蹈的翻版,如:大跳韓國男子天團Super Junior的sorry sorry舞、愛爾蘭踢踏舞團的經典大河之舞等,一系列代表作搶攻媒體版面,不斷玩弄、挪用他人的文化,拼貼出電音三太子的精神。但是,就如同許多台灣社會曾經掀起的風潮,隨之而來的跟進效仿幾成氾濫,不斷重複地看到爆紅的各區三太子團,廣泛出現於綜藝娛樂節目,和只要跟台灣有關、不論主題性質的國內外活動。這個高潮最後出現在2009年高雄世運會上,電音三太子騎現代風火輪的機車開幕,並獲得國內媒體一致的好評。
改變來自於改變
儘管電音三太子儼然成為廟會文化的救世祖,更被推舉成台灣草根文化創新的代表,然而會改裝成一個轟動一時的次文化,不僅是靠陣頭們單純的靈光一閃,觀看群眾的流失也是導致求新求變的原因之一。都市化不斷地將年輕人口拉出鄉鎮,藝陣的練習、出陣與現實生活中的職業、課業衝突,因為傳統社會結構的改變,陣頭活動失去家族、鄉里間龐大的力量去支撐舉辦。而寺廟不再是現代人的生活重心和中心,宗教面臨來自迷信的質疑,力量明顯式微,直接反映出盛況不在的宗教文化活動。例如:原本叱吒一時的迎神陣頭──宋江陣,一個正式嚴謹的宋江陣需要108個人各司其職地表演,典出水滸傳中梁山泊108條好漢,共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如今卻連出陣的底線人數36人都湊不齊。
雲門舞集融合傳統 藝陣文化融合流行
再向上細數廟會文化可夠格被稱做「文化」的歷史,首推1974年時將《八家將》搬上舞台表演的雲門。林懷民剛從美國回來時,立志不做另一個在台灣的「美國現代舞團」,他想向下尋找自己的文化根源,回到傳統中國文化中尋找,將美國現代舞和京劇身段融合出屬於自己的舞蹈。即使《白蛇傳》的演出已獲得肯定,仍然覺得對在地文化認識不夠的林懷民持續下鄉於田野、廟會見習,從民間藝術裡挖掘新素材。還覺得隨著媽祖遶境是老一輩才有的迷信舉動嗎?曾經,隨著大甲媽祖遶境是雲門舞者學習的一部分。
今日若問起台灣的藝文團體,十個人裡大概有九個會舉雲門舞集為例子,也只有雲門在80年代便即早發現這個鄉野祭典所隱藏的爆發力量。往後他又吸取藝陣之一的《牛犁陣》,展現慶賀傳統農家豐收時的情趣,當時林懷民認為民間藝術終將因工業文化而消失,所以親自帶領舞者下鄉學習。他是正確的,今日的牛犁陣幾乎已成絕響,逐漸沒落以致無法再出陣。雲門在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創新過程中不曾猶豫,而藝陣文化在面臨傳統信仰和流行文化之間的取捨時,也正在走出傳統廟會表演形式,將宗教藝術現代化。
![]() |
記者 王雅涵
大三生,就讀交大傳科系, 家境普通,一父一母一兄。 好久沒有進行採訪的練習讓 我很緊張接下來的作業,但 是逃避不是解決的辦法,越 王勾踐的典範讓我有動力優 雅的結束這學期,然後前往 涵碧樓玩好好的犒賞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