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期

淺談「侏羅紀」的那些事

【侏羅紀世界】的推出,不僅造成締造高額收益,當中的議題設定與爭議,也引起廣泛討論。

淺談「侏羅紀」的那些事

記者 陳緯僑 文  2015/10/18

一提到暴龍,就想起牠那血盆大口,一口吞下人類的驚悚;提起迅猛龍,便想到牠們靈敏而團結的狩獵行動;提到腕龍,腦海中立刻浮現長長的脖子,以及碩大無朋的身軀等等,對眾人而言,「侏羅紀系列」電影已經是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尤其以電腦特效所建構出的恐龍,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地呈現,令觀眾們眼睛為之一亮,也為電影帶來龐大的票房收益。
 

侏羅紀世界 延續的記憶

於二○一五年暑期上映的【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由美國籍導演柯林・特雷沃羅(Colin Trevorrow)執導,克里斯普瑞特(Chris Pratt)與布萊絲達拉斯・霍華(Bryce Dallas Howard)擔綱男女主角,較特別的是,這次電影的監製,是由曾執導【侏羅紀公園】一、二集的史蒂芬史匹伯(Steven Spielberg)擔任。故事概要為,在前集【侏羅紀公園】的努布拉島(Isla Nublar)經過成功轉型後,成了一座大型的恐龍主題遊樂島,吸引龐大的人潮與商機。然而,公司所培育出的變種霸王龍,在意外下,竟從防護圈裡跑了出來。由於變種霸王龍不僅攻擊力強,更擁有智能,因而造成眾多人員死傷。爾後,人類與之持續地周旋對抗,並引出其他肉食性恐龍群起攻擊,擊敗變種霸王龍,才結束了這混亂的局面。

儘管【侏羅紀世界】的執導者與主角,皆與前三集的【侏羅紀公園】有所差異,但這部片在定位上依然是侏羅記系列電影的第四部續集。從【侏羅紀世界】當中,可以發現有許多延續前三部電影的橋段與場景,如恐龍島──努布拉島、侏羅紀世界園區大門、遊客中心、舊實驗基地、以信號彈吸引恐龍注意、暴龍的嘶吼等畫面,都能間接勾起影迷們對前三集電影的回憶,延續對電影的情感。這部片也讓侏羅紀系列電影自一九九三年第一集上映後,將當初所帶來的「恐龍熱情」重新加溫。


【侏羅紀世界】延續了前三集作品的記憶。(照片來源/流動日報
 

議題省思 思維再現

侏羅紀系列電影雖然被視為以取悅觀眾為主的商業電影,不過當中仍帶入許多爭議性議題,讓觀眾在觀賞電影的同時,也進行議題的思考。如「科技倫理」,電影中因為生物科技的發達,使得早在六千五百多萬年前便已滅絕的恐龍,得以復育生存,活生生地重現世人眼前。但也因為科學家為追求商業利益,在未審慎評估後果的情況下,濫用科學技術,大量復育恐龍,甚至對恐龍進行基因改造、變種,終究釀成恐龍反撲人類的悲劇。其實現今社會也面臨了類似狀況,由於科技的發展,雖然讓人類創造出高度的物質文明,讓生活享有眾多便利性,但科學技術的研究,若是在缺乏倫理道德的規範下,或是未審慎思考研究後果,將會對人類的健康安全帶來巨大的衝擊。事實上,當前的基因食品、複製技術、人類基因改造等爭議,便是明顯的案例。是故,在科技發展的同時,必須結合科技倫理,以避免科技對人類的反噬。

除了「科技倫理」,侏羅紀系列電影也隱含了「動物倫理」的議題。不論「侏羅紀公園」或是「侏羅紀世界」,這兩個樂園都將恐龍以柵欄圈養,作為觀賞用途,甚至在「侏羅紀世界」中,園方將幼小的三犄龍披上坐鞍,供兒童騎乘,此舉無異於虐待動物。在電影當中,動物淪為人類賺取利益的工具,這情況在現今社會依然十分普遍,如四處林立的動物園,或是各種動物的展示或表演,都是人類利用、甚至虐待動物,來替自己賺錢,如此一來,已然違背了生命平等的價值。

此外,在現今社會,「女權」觀念的逐漸提升,亦反映其中。在【侏羅紀世界】中,由布萊絲.達拉斯.霍華(Bryce Dallas Howard)所飾演的克萊兒.戴寧(Claire Dearing),具有優異的經營能力,並擔任樂園的高層主管。在與恐龍周旋的過程當中,亦發揮自己的能力,為對抗恐龍做出「貢獻」,如對於緊急狀況的處置下令、舉槍射擊翼龍,甚至奮不顧身,以信號彈引出暴龍,使之與變種霸王龍對抗等等,不同於前三集電影中,女性角色依賴、跟隨男性,克萊兒.戴寧這樣的女性角色,展現堅強與獨立性格,甚至能起而對抗恐龍,這是以前的【侏羅紀公園】所看不到的。在某種意義上,這反映了不同時代思維的變化,也是現今性別思維的再現。


克萊兒・戴寧的堅強獨立,有別於前面續集女角色。(照片來源/ELLE TAIWAN
 

劇情可預測 恐龍惹爭議

儘管侏羅紀系列電影叫好叫座,卻也引發了一些負評,比如劇情的可預測性。由於四部系列電影情節都是依循相似架構鋪衍而成,一開始人們到了恐龍島,因為一些意外,而陷於遭肉食性恐龍追捕攻擊的情境當中,經過許多人的犧牲,還有多次的逃難與對抗,最後終於脫離危險,主角們平安團圓而歸。這類劇情主軸,讓部分觀眾覺得了無新意,也因為可預測電影大致結局,因此少了對情節的懸疑感。

此外,有科學家批評,【侏羅紀世界】對古生物學的知識考究不足,例如,部分恐龍的表皮應有羽毛,但片中卻未出現;此外,電影的另類主角──迅猛龍,其前肢擺放姿態並不正確;還有專家認為,迅猛龍以其天性和智能,並無法如影片中那樣被馴養。從這些爭議可以看出,電影對於恐龍的知識並未全然正確。
 

開啟對恐龍的想像

侏羅紀系列電影的推出,讓全球觀眾眼睛為之一亮,或許電影中對恐龍的塑造並不符合科學認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侏羅紀系列電影的出現,創造了無限話題與商機,更開啟了人們對於恐龍的想像。

 

記者 陳緯僑
新手一枚,請多指教,呵呵~
記者 陳緯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