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音樂 Mashup
翻轉音樂 Mashup
記者 鄭淇云 文 2015/10/18
混搭(Mashup)是一種創作音樂型態,使多首不同歌曲跨越音調、歌詞、旋律與節拍等藩籬,成為一首新的樂曲。在短時間內,以混搭的作品重新詮釋同樣的故事,或改編既有的故事,為它注入不同的靈魂,化為另一種面貌。集音樂製作人及DJ雙重身分於一身的馬克.榮森(Mark Ronson)在TED的演說中曾說:「混搭是將自己置入到歌曲的敘述聲音當中,並同時推動故事的前進,甚至可以做出改變。」
混搭所做的不只是用軟體將歌曲以電子的方式融合,它讓舊歌新唱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不再只是讓新世代的人翻唱舊有的作品。相對於現代流行樂的豐富,翻唱一旦失去了那個年代的氛圍,容易讓年輕人覺得無聊、老梗,而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會懷念屬於他們的曾經,雙方皆難以對彼此的時代產生認同。混搭將過往的歌曲加上了二十一世紀的流行元素,讓新世代能用新穎的方式去記憶經典,而中老年人能夠從中汲取年代的歸屬感。如麥莉.希拉(Miley Cyrus)於二〇一三年所發行的〈We Can't Stop〉一曲中的歌詞「So la da di da di we like to party」,就是將一九八五年史力克.瑞克(Slick Rick)與道格.佛萊許(Doug E. Fresh)所發行的〈La Di Da Di〉做全新的演譯。相同的歌詞在不同的曲調下,讓音樂無時差地進行跨越時空的連結,使經典樂曲能以不同方式傳唱下去,與閱聽人間也產生了新的聯繫。
流行歌〈We Can't Stop〉中,也對過去的作品汲取片段,產生新的演繹。
(影片來源/YouTube)
人聲混音 阿卡貝拉新視野
電子混音也不是混搭的絕對模式。在電影【歌喉讚】(Pitch Perfect)中,除了以阿卡貝拉(a cappella),無伴奏合唱的方式詮釋既有的曲目,也在劇末主角的表演中,用大量混音融合現代歌曲。以〈Price Tag〉、〈Give Me Everything〉、〈Don’t You〉三首歌為主旋律,在背景人聲的部份又加上〈Just the Way You Are〉、〈Party In the U.S.A.〉、〈Turn the Beat Around〉,使最後這場表演富有層次感,也讓不同歌曲共同表達對愛情、生活的價值觀,引起觀眾們的熱烈共鳴,為阿卡貝拉這種具有悠久歷史的表演方式開創新局。
【歌喉讚】以混搭的模式,為阿卡貝拉開創新局。(影片來源/YouTube)
混搭回味 年度歌曲
DJ伊爾沃姆(DJ Earworm)每年都會利用短短四分多鐘,以縮時攝影的方式,將該年度美國熱門的二十五首歌曲,以歌詞為基調做混音,依其語意創造一首新的樂曲。以二〇一四年他所做的年度回顧歌曲〈Do What You Wanna Do〉為例,便是以魔力紅(Maroon 5)的〈Animals〉中的一句歌詞為主線,並依DJ伊爾沃姆的邏輯,與其他首歌的歌詞串聯起來,創造出一首「做自己」的歌。讓聽眾從原本亂無章法的曲目中,聽見這首歌的故事,並從中回味一年,用歌曲記錄自己的成長。誠如「Earworm」的意思,他帶給人的樂音,就像是在腦海裡徘徊的蟲子,一直縈繞著,揮之不去。
經過DJ伊爾沃姆的邏輯排列後,音樂變得亂中有序,讓人聽見歌曲所闡述的意涵。
(影片來源/YouTube)
丹尼爾.金(Daniel Kim)在〈Pop Danthology 2014〉中同樣整合了二〇一四年的熱門歌曲,擷取六十六首歌中最讓人耳熟能詳的片段,依其曲調做混搭,語意少有連結,混搭的曲目使歌詞比較像是一段段對話的方式做呈現。他在二〇一二年的作品,依舊是按照曲調做混搭,但因為背景樂在混音時有所連貫,所以讓整首歌融合得完全不突兀。即使PSY的〈江南STYLE〉這首韓文歌混在其中,也與其他的英文熱門樂曲融合得十分完美。雖然歌曲的部份較完整、較易循其脈絡找到其出處,但因歌曲的混搭,不論是詞、曲都太過於片段,使得這首歌比起他過去做的年度歌曲遜色許多。
穿越時空 古典與現代交鋒
諾威.瑞賽寇(Norwegian Recycling)的作品,相較於現代流行樂混搭的電子音符躍動,是屬於慢步調,適合在悠閒的午後,享受漫步在雲端的感覺。如〈Pachelbel Mashup〉,是找到以古典樂約翰.帕海貝爾卡農(Pachelbel's Canon)為背景的七首歌曲,以樂音跨越時空、語言以及形式。無論是一九六八年西班牙樂團流行尖端(Los Pop-Tops)的〈Oh Lord, Why Lord〉,或是加藤米莉亞(加藤ミリヤ)的〈Love is…〉,甚至是維也納少年合唱團(Vienna Boys Choir)所演唱的〈Pachelbel's Canon In D〉,都將其融合混搭成另一種新的樣貌,對卡農這首歷久不衰的古典樂做最高的致敬。
諾威.瑞賽寇將以卡農為背景的歌曲融合,對這首歷久彌新的古典樂做致敬。
(影片來源/YouTube)
融入演說 提升歌曲意涵
英國DJ羅賓.史考特瑞斯(Robin Skouteris)的〈Bleeding Freedom〉,一開始就將過去廣播播報及雜訊混搭在歌曲之中,引出這首歌的時代感。以里歐娜.路易斯(Leona Lewis)的〈Bleeding Love〉為主的旋律中,穿插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所發表的人權演說《我有個夢》(I Have A Dream),表達「自由」背後的代價,使得這首歌不同於普通歌曲所帶給人的抒發感,進入更嚴肅的議題之中。
DJ羅賓.史考特瑞斯將《我有個夢》融入歌曲之中,
提升其意境,並讓人深思自由背後的代價。(影片來源/YouTube)
除了人權演說內容,〈Bleeding Freedom〉還穿插了嘻哈樂團全民公敵(Public Enemy)的〈Hazy Shade of Criminal〉,每一段都用強而有力的「Who's the criminal?」做出深切的吶喊,不僅是指馬丁.路德刺殺一案,也暗喻著讓世界陷入不自由的兇手,隱晦的揭開追求自由背後血流成河的掙扎。在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聲嘶力竭的高音後,緊接著共和世代(OneRepublic)〈Apologize〉中的「It’s too late to apologize」,感慨著傷痛已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但儘管如此,最後還是接上〈Bleeding Love〉的歌詞,表達對自由的義無反顧。這首歌透過歌詞的關聯性,建構出讓人深思的議題,讓這些歌曲都昇華至不同以往的境地。
混搭是一種音樂形式,也是DJ訴說故事的方式,這些歌曲的某些部份一定觸動了他們,讓他們想將這種感動傳唱下去,讓閱聽人聽見,進而突破對於歌曲的既有觀念,使人對歌曲有新的認識,提升歌曲的層次。所以,混搭不只是將舊有的歌曲做排列組合,而是一種銜接過去及現在的管道,包裝過後的曾經被注入新靈魂,但同樣在記憶中留下印記。
![]() |
記者 鄭淇云
我是鄭淇云, 一個長年旅居台北的台南人。 我的手很小, 所以握不住的東西, 我就用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