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臺灣人 也是加拿大人
我是臺灣人 也是加拿大人
記者 林筱晴 文 2015/10/25
還記得我四歲那年,還處在一個懵懵懂懂的狀態,媽媽就帶著我和姊姊飛越太平洋到了加拿大。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聽著完全不熟悉的語言、感受著完全不同的文化,這四年的歷程深深影響了我的一生。
房東的蓮藕湯 故鄉滋味
我們住在一棟透天厝的一樓,是二樓的房東婆婆租給我們的。因為才四歲,所以記得的不多,但是會記得一些連大人都記不得的小細節。像是二樓的房東婆婆每次上完廁所沖馬桶的時候,整棟屋子會聽到水管嘎吱作響的聲音,或是我們週末的時候會在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無籽綠葡萄。有一次,媽媽出門去採購,我因為找不到媽媽而傷心地哭了出來,跑到二樓房東婆婆的家裡找媽媽。房東婆婆看到無緣無故哭著「闖空門」的我,不但沒有生氣,還從廚房拿出了她煮的蓮藕湯給我喝。挑食如我,平常是完全不喝蓮藕湯的,但是那天我喝了三碗,停止了哭泣。我想,或許是蓮藕湯讓我想到了媽媽以前在臺灣的家裡,在廚房忙碌煮飯的身影。
蓮藕湯的滋味讓我想起媽媽的味道,心情平復了下來。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外國教育 價值觀大不同
上幼稚園的我,有一次在點心時間拿到了一塊聞起來很奇怪的起司,我本能地拒絕吃下它。但是受到臺灣幼稚園小班教育的影響,我以為沒有吃完盤子內的東西就不能離開座位。漸漸地,同學們一個一個陸續吃完點心到旁邊玩耍,而我卻獨自困在座位上,像困在孤島上一樣。氣急敗壞的我忍不住哭了出來,引來老師的關心。老師得知詳情後笑得彎下了腰,我才知道原來在加拿大是不需要勉強自己吃討厭的食物的。這個價值觀和我被教育的觀念產生了極大的衝突,此後我在家就常用「老師說討厭的食物可以不要吃完」這句話,來對媽媽放在我盤子上的綠花椰菜和青豆大聲抗議。
加拿大人還有一條法規,是臺灣近幾年才開始實行的,那就是汽車駕駛與乘客都要繫安全帶。我曾經在暑假回臺灣探望爸爸,回到加拿大以後在課堂分享時間用驚異的神情,述說著臺灣人開車都不用繫安全帶的事實,對此同學們連連驚呼,感到不可思議。
不久之後,我們搬家了,搬到一個有前後院、有兩層樓和一層地下室的大房子。後院的面積比房子還大,又因為在山坡上,所以冬天積雪的時候我們會坐在塑膠板凳上滑下坡,玩得不亦樂乎。院子裡還有櫻桃樹、葡萄藤、鬱金香,對小孩子來說就像童話故事中仙女住的地方。八歲那年,媽媽帶著我和姊姊到一棟莊嚴的大樓內,舉著加拿大國旗唱國歌,拿到了一本黑底燙金字的加拿大護照。媽媽說:「以後你就是加拿大人了。」我露出了猶疑的表情,難道我以前並不是加拿大人嗎?
拿到加拿大護照,我正式擁有了雙重國籍。
(圖片來源/The Globe and Mail)
回國生活 格格不入
取得加拿大國籍後不久,我們就回到臺灣居住。馬上開始上小學三年級的我,由於過去一直是使用英文,因此進入語文特教班,帶著「語教生」的身份在一整班的普通學生之中,成為同學眼中的異類。開學第一天,老師問:「誰有帶便當來學校?我帶你們去隔壁班蒸便當。」中文程度不好的我,認定「便當」就是午餐的意思,看著早上媽媽因為來不及準備所以隨手塞給我的便利商店麵包,我站了起來,跟著老師走到隔壁班。老師看著我手上的麵包,忍俊不禁,「噗哧」地笑了出來,同學們當然也跟著笑成一片。對著疑惑的我,老師邊解釋著麵包不是便當,邊將我帶回教室坐好。中午吃完麵包以後,習慣於較長午睡時間的我,一路睡到了上課都沒醒來。同學們一窩蜂趕去音樂教室上課,而我卻還傻呼呼地趴在桌上睡。回到家,我傷心不已,認為臺灣的小學糟透了。我吵著要回加拿大,不能理解為什麼我終於成為真正的加拿大人了,卻要離開自己的國家。
僑生歸國 四海不為家
小學五年級因為課業程度已經能夠跟上其他同學,我轉學到普通的小學就讀。再次來到不熟悉的環境,自我介紹時,老師告訴全班我是「加拿大人」,要我分享一些加拿大比較特別的事。我彷彿回到上幼稚園那年,老師對班上說著:「她是從臺灣來的喔!大家要好好跟她相處!」我瞬間明白,原來在加拿大人眼中我不是加拿大人,正如在臺灣人眼中,我永遠也不是臺灣人一樣。在班上成績突飛猛進的我,每當英文考試滿分,便會迎來噓聲:「因為她是加拿大人啊!」遇到不懂的英文單字,又會迎來鄙視的目光,彷彿一個「加拿大人」看不懂艱澀的單字是該受千刀萬剮的大罪。看著身邊的同學都能很明確、驕傲地介紹自己是臺灣人,我陷入了迷茫。如果兩個國家都不是我的歸屬,那我究竟屬於哪裡?頓時之間,我從令人驕傲的雙重國籍,變成一個沒有國家的人。
十年前紅極一時的「台灣人」上衣,象徵著臺灣人的自我認同。
(圖片來源/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
抬頭挺胸 重拾自我認同
長大以後,慢慢明白小時候的糾結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周遭的人對雙重國籍的不了解。在當時的小孩子眼中,你如果不是臺灣人,自然就是外國人,不可能既是臺灣人又是外國人啊!因此我開始主動分享小時候的趣事,讓更多人了解我特殊的身份。隨著時間過去,擁有雙重國籍也不再是奇聞。對於身份認同的迷茫慢慢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於另外一個國家的想念,以及滿滿的美好回憶。幾個月前,有一家發源於加拿大的潛艇堡連鎖店,在臺北市信義區知名商圈開幕了。看到熟悉的招牌,不禁想起那四年在加拿大說長不長,說短卻又不短的日子。距離房東婆婆煮的那碗讓我想起臺灣的蓮藕湯已經過了十六年,十六年間我驕傲過、自卑過、排斥過、懷念過。如今看著同樣的菜單,吃著同樣的味道,我不禁炫耀著:「我小時候都是吃這家!」同學們不禁露出疑惑的表情,問:「你怎麼會吃過這家?」於是我笑著指指自己,告訴他們:「因為我是臺灣人,也是加拿大人!」
![]() |
記者 林筱晴
我喜歡平面設計,常常奔走於各大展覽,也用自己的設計作品試圖表達對生命的看法。希望在喀報的報導中用平實的文字,寫出自己的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