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期

天生電音 海爾賽

海爾賽,以渲染力十足的現場演唱,和出色的創作才能帶來令人驚豔的作品。

天生電音 海爾賽

記者 黃吏玄 文  2015/11/01

一頭藍綠色的短髮,一件簡單的白色無袖T恤,沒有億萬巨星華麗萬丈的排場,也沒有過多分散人心的道具。二十一歲的海爾賽(Halsey)用一首〈鬼魂〉(Ghost),右手鬆握一只麥克風,就能在舞台上唱出撼動全場觀眾的音符。帶有磁性的嗓音聽起來和錄影檔內毫無二致,甚至轉音還能夠轉更加流暢;雖然少了CD裡的眾多合音使得單聽她的歌聲略顯單調,但是她毫不怯場的態度,自信甚至帶著些許怒吼的唱腔依舊征服全場,在圓形的演唱會現場迴盪出渾厚的音波。


海爾賽用渲染力十足的〈Ghost〉感染全場歌迷。(影片來源/Youtube
 

自動調音 平庸歌聲出頭天

海爾賽擁有帶電音式的唱腔,幾乎不用對於她的聲音做特別的調整。同樣天生帶有電音的,還有英國著名的歌手艾麗.高登(Ellie Goulding),都是靠著特殊的唱腔和紮實的唱功,擁有特色的歌聲來讓眾人驚喜。

以一位「歌手」來說,現場能夠帶來這種水準的演出應是基本要求,但是在流行音樂(Pop Music)界、放眼現代歌壇中,大量使用自動調音(Auto-Tune)來調音,使得歌聲合拍、顯得電音十足,甚至是修飾聲音到幾乎完美,但也反而讓許多歌手的現場演唱和CD裡大相逕庭。不少歌聲中等,甚至現場時常破音、走音或落拍的歌手,只要經過修飾,依然能夠做出精彩的專輯大紅大紫。例如在流行樂壇中頗負盛名,專輯拿到許多歌手夢寐以求的告示牌專輯排行榜(Billboard 200)冠軍專輯的凱蒂.佩芮(Katy Perry)或是賽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等等,都曾被眾多網友甚至樂評無情的批評她們現場的演出。

以嘲諷各式文化現象聞名的動畫南方公園(South Park)中,有集便是以諷刺戲謔手法,描述一位唱歌難聽的角色,竟靠著自動調音和混音,就成就了一位知名歌手的荒謬故事。


南方公園中諷刺使用自動調音的歌曲,卻意外地受到網友留言好評。(影片來源/Youtube

不少聽眾的耳朵也被逐漸流行的混音和電音養大了。拿美國最負盛名流行音樂獎之一的葛萊美獎(The Grammy Award)來說,放眼近年的年度最佳歌曲(The Grammy Award for Record of the Year)或是年度最佳專輯(The Grammy Award for Album of the Year)等等獎項,幾乎都以大量混音或是調音過的作品包下。當然對於逐漸注重物質享受的現代人來說,能夠享受一首充分混音過,有各種元素和快速節拍,甚至中毒的旋律的歌曲,就好比一次讓耳朵享受一盤混雜著各式強烈氣味的大餐;重點是歌曲經過包裝後的呈現,所端出的料理為何,不再只強調原始的食材是否是頂級的,也就是這位歌手的「唱功」是如何。
 

創作俱佳 演唱會見真章

現場演唱是一門學問,不只是歌聲,演唱會就是一場大型表演。如何呈現,每個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歌曲安排、服裝呈現、背景動畫、和聲配置,都是歌手需要考量的要素,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歌聲。歌聲不好,怎能夠讓觀眾乖乖坐在現場幾個小時。

像是寂寞水晶燈〈Chandelier〉一曲聞名的希雅(Sia),或是海爾賽那樣,一只麥克風就能征服觀眾的,在逐漸注重排場和視覺效果的樂壇,已是少見。相較於希雅渾厚的嗓音,搭配上現代舞帶出歌曲的高潮,海爾賽能夠以自身與樂曲的連結,用一種更簡單更直接的方式,傳達給現場台下的觀眾。

諷刺的是,以往唱功創作俱加的歌手,不是輸給現在使用大量調音的作品而逐漸沒落,就是成為了歌壇中「稀有」的藝人。像海爾賽一樣,自己寫歌曲又唱功了得的歌手,例如以慵懶頹廢浪漫主義(Romanticism)聞名的拉娜.德芮(Lana Del Rey),或是和賽琳娜同為迪士尼少女偶像出身的黛咪‧洛瓦特(Demi Lovato)等等,皆是實力派的藝人。目前最著名的,莫過於愛黛兒(Adele)了;最近發行的新歌〈哈囉〉(Hello)橫掃各國的排行榜。


愛黛兒的新歌短時間內橫掃各大排行榜。(影片來源/Youtube

《天下雜誌》在關於愛黛兒新歌的報導中所提,在免費音樂串流軟體例如Spotify或是Youtube等等當道的情況下,要讓聽眾願意掏錢購買實體專輯、抑或數位單曲,已是越來越難的事情,放眼整個西洋樂壇,能夠做到的,只有少數的大牌女歌手。在環境轉變之下,賣實體專輯早就不是一位歌手的主要收入,而是透過演唱會、通告或周邊等方式。而在演唱會上,實力就是見真章的時刻了。畢竟,現場演唱絕非可以透過調音呈現,整場對嘴也只會落人口舌。

 

優美歌詞 連結內心情感

海爾賽的歌曲大多是自己創作,透過描述內心的情感,再加上不落俗套的歌詞,來達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不同於氾濫在市面上的流行樂,大多強調派對、性愛或是金錢,海爾賽幾乎每首歌都有著詩意般地描寫和情感,例如專輯《BADLANDS》中的〈Ghost〉「My ghost, Where'd you go? I can't find you in the body sleeping next to me.」透過對於她愛人的「鬼魂」呼喊,找尋不到所愛的那個靈魂,來表示她已經不了解、也不熟悉身旁躺的這個人。


〈Colors〉帶來詩意又寫實的吸毒者描寫。(影片來源/Youtube

而像是〈Colors〉中的歌詞

"Your little brother never tells you but he loves you so,
You said your mother only smiled on her TV show,
You're only happy when your sorry head is filled with dope,
I hope you make it to the day you're 28 years old."

海爾賽從幼父母離異,由母親獨自扶養長大。為了分攤母親的經濟壓力,年紀輕輕就到各個地方駐唱,在出入複雜的環境之下,自然會看見社會底層居民的面貌,也將她的所見結合自身家庭環境,寫出了這首歌曲。用兩句相同意象的「家人的愛」,來描寫對於吸毒者來說,快樂僅僅存在於大腦塞滿毒品的那刻,副歌更是運用顏色和拉長唱腔抖音,來創造一種憂鬱的藍色氛圍,也巧妙地運用這樣的迷幻感,讓聽眾在聆聽整首歌時,有種身入其境的感受。

 

渾然天成 現場天生電音

另外,海爾賽讓人驚豔的,莫過於她現場的特殊嗓音。她的嗓音不需要經過修飾,竟然就能夠唱出一種彷彿電音或是機械音的效果,直接傳達到耳膜時帶來的驚喜感,她那微帶低沉沙啞,卻又彷彿電音加持的聲線,是她的一大特色。

當演唱她的成名曲〈Ghost〉時,不需要多餘的外在裝飾,不論是聲線的起伏,臉部的動作或是肢體的搖擺,無不是沉浸在音樂之中,所帶來的驚人律動。而這些,全部都是表演的一部份,也將歌曲中對於情感的疑問和怨懟表露無遺,並且讓全場觀眾同時浸淫在這樣的氛圍之下,這樣對於「氣氛」的掌控,由於自幼四處駐唱的經歷,那種對現場掌控的實力是在環境中磨練出來的,對於一名二十一歲如此年輕的少女來說不容易。

海爾賽的專輯曲風以獨立流行(Indie Pop)為主,比起一般能夠琅琅上口的流行樂,少了記憶點;而要透過現場演唱來渲染觀眾,對重視媒體傳播的現代社會來說,是一種較難接直接觸的方式,也讓她難以被大眾所快速記憶。這對資訊迅速流動,觀眾選擇多元的環境來說,是個缺點。在瞬息萬變的世代,要如何抓住觀眾的胃口,海爾賽還有更多挑戰要面對。

記者 黃吏玄
桃園八德人。 及時行樂的實踐者。 如果可以呼吸一片不同的空氣,寫出一句不同的風景,我願意試著遠走天涯。 我是黃吏玄,Carpe Diem。
記者 黃吏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