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期

製造歡笑的紅鼻子醫生

十餘年的表演經歷,加上赴法半年密集訓練,紅鼻子醫生謝卉君,致力替醫院帶來歡笑聲。

製造歡笑的紅鼻子醫生

記者 呂安文 報導  2015/11/15

二○一五年七月起,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臺大醫院)出現幾名身著逗趣服裝、臉上掛著紅鼻子的小丑們,他們是紅鼻子醫生(又稱小丑醫生)。剛從法國受訓五個月歸來的謝卉君也是其中一員。學成後帶著在法國吸收的能量走進兒童病房,用幽默逗趣的演出把歡笑帶給病童、照顧者、甚至是醫護人員們。

演員這條路 與自己對話

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高中時因興趣而參加話劇社,進入臺藝大後正式學習演戲至今十三、四年,累積了大大小小的演出。對謝卉君而言,每場表演都是重要的演出,即便只有一名觀眾也不能因此而鬆懈,尤其劇場演出和電影相當不同的是,劇場表演重視當下的臨場感,面對不同的觀眾都是不一樣的體驗。謝卉君說:「表演對我來說就是我自己跟我自己相處,過程中就是在找尋我自己,就是跟自己的對話。」

謝卉君說,就算只有一名觀眾,也會盡力替他表演。(照片來源/呂安文攝)
謝卉君說,就算只有一名觀眾,也會盡力替他表演。(照片來源/呂安文攝)

謝卉君的身分不只是演員,也身兼戲劇教師。她坦言,劇團演員並不是一份十分優渥的工作,為了能夠過上更穩定的生活,甚至一度考慮轉行,卻發現人生的大半都被演戲給佔據了,若是拋下這份專業,不論什麼都得從零開始,當初選擇戲劇系出自於興趣,最後漸漸變成專長,現在擔任演員則是一份會讓自己開心的工作,因此決定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演戲就是生活

「演戲」之於謝卉君,就是她的生活。離開了課堂,謝卉君並沒有因此就停止學習如何演戲,她說:「學校有一門課就是觀察人物,出了這一堂課之後,這可能就是妳整個人生都需要學習的課題,不只是為了這堂課而去觀察,整個人生中,遇到的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的對象。」不僅是觀察他人,對她而言,身為一名演員,所有的生活經驗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資料庫,「就是會變成一種病。」謝卉君笑說。難過的時候將自身從情緒中脫離,用演員的第二個自我觀察自己,了解自己難過時的身體狀況,那麼下次詮釋難過時便可以利用這些經驗,她說:「聽起來有點病態,可是就算是悲傷或者是不開心的事情,有時候就會轉一個念頭想說,之後演出都可以使用,就不會只侷限在演出當下,包含生活當中也是。」
 

沙丁龐客 在劇場中的家

大學畢業後謝卉君選擇進入研究所,當時研究計畫便是小丑表演,探討的文獻是馬照琪所翻譯的法國小丑演員教學系統《詩意的身體》(Le Corps poétique),在文獻最後提到「尋找自己的小丑角色,做自己想做的小丑。」因此謝卉君不僅更了解何謂「戲劇小丑」,也對沙丁龐客劇團(以下簡稱沙丁)的團長馬照琪有了更多認識。

二○○七年沙丁徵選團員,謝卉君入選後與同梯進入劇團的演員們每周固定團練,一年半後劇團以實際的創作、演出讓訓練進入另一個階段,這七、八年間的合作與同甘共苦,讓團員之間的感情濃厚。臺灣現今的劇場大多不隸屬於固定劇團,然而謝卉君進入沙丁後與劇團密切合作,參與過《五個小丑與一張椅子》、《小丑大匯串》、《格列佛遊記》等演出,雖然仍會參與其他劇團演出,但是謝卉君說:「沙丁對我來說就是在劇場的一個家,在這裡學到很多,在這裡成長茁壯,就算跟其他劇場合作,對我來說家的感情很濃厚。」
 

為夢赴法 小丑醫生訓練

為了成為一名小丑醫生,謝卉君遠赴法國受訓,除了藝術課程,訓練內容還包括兒童心理學等理論課程和實習課程,與資深小丑共同演出,觀察他們如何在醫院中表演,如何與病童、家長、醫護人員互動並建立關係。赴法期間,語言對謝卉君而言是非常大的障礙,尤其是各式各樣的理論課程,艱深的詞彙讓她來不及吸收。

在法國時期的謝卉君。(照片來源/沙丁龐客劇團提供)
在法國時期的謝卉君。(照片來源/沙丁龐客劇團提供)

沙丁目前也在臺灣進行紅鼻子醫生的訓練,和法國相同設有藝術、理論等課程,理論課程的部分,劇團邀請治療師、心理師授課。因此在法國沒有完全吸收的知識,以及臺、法之間醫療體系不同的部分,謝卉君希望能夠透過這些課程補足。

在法國實習時會搭配一名資深小丑醫生作為搭檔,不同的搭檔有各自擅長的年齡層以及表演方式,舉凡魔術、歌唱、肢體表演等。謝卉君說,在與不同小丑合作的過程中,自己也能學習到不同方面的技巧。
 

紅鼻子醫生 病房不再冰冷

多數病童十分歡迎小丑醫生,小丑們也能成功替病房帶來歡笑聲。謝卉君說:「我自己本身就很喜歡小丑,這個是我喜歡的東西,知道小丑醫生之後,如果可以把我自己的專業跟社會做結合,我覺得這個方向是我想要做的。」然而,並不是每個病房都如此順利,進入不同房間後會依照當下的感覺即興演出,沒有固定腳本,面對的也是不同的人,因此小朋友可能沒有反應,甚至覺得無趣。「這時候就要改變策略,所以小丑醫生不一定會成功,可是就是盡力,這是為什麼之前會做小丑表演訓練跟即興訓練,這是小丑表演非常重要的基底。」謝卉君說。

回臺後謝卉君也在臺大醫院表演,對她而言,兩地的孩童想玩的心是一樣的,不同的是,臺灣大多是多人病房,在演出時若是碰到其中一張床的病人需要休息,或者同時替所有小孩表演,那麼表演能量與空間的調整十分重要。與醫護人員間的互動也不同,臺灣的醫護人員工作量遠大於法國,因此在不影響他們的前提下,如何互動讓他們稍微放鬆也是一門課題。

謝卉君在臺大醫院進行演出(照片來源/沙丁龐客劇團提供)
不僅是病房,到處都能是表演的地方。(照片來源/沙丁龐客劇團提供)

提及兩地表演的不同,謝卉君說:「在法國的表演,因為我自己是東方人,所以常故意念錯,請他們教我;或是亂說話、或是唱中文歌、教他們中文之類的,就是玩語言的遊戲。」雖然這些在臺灣行不通,但是相對地在當下會更理解小朋友想表達的想法,「對我來說,就是玩的東西不一樣。」

謝卉君笑笑地說,臺灣小孩的能量很多,尤其喜歡英雄系列的角色,她也總是被這些小朋友們追著跑。透過這些「追殺」讓整個走廊都變成遊戲間,不僅僅帶給病童歡笑,路過的醫護人員、家長、探訪者都能感受到歡樂的氣氛,讓醫院不再冰冷。

記者 呂安文
喜歡藍藍的天跟藍藍的海,喜歡旅行,喜歡溫暖,喜歡笑容,我是呂安文。
記者 呂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