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期

不流於俗的陽剛聲線

近年來,氣音的運用風氣瀰漫台灣流行樂壇,甚至成為了流行歌手的唱功指標,但仍有人不流於俗、唱出原音。

不流於俗的陽剛聲線

記者 吳和謙 文  2015/11/15

近十年來,台灣的流行歌壇吹起一股氣音運用的風氣,許多流行歌手背離傳統聲樂的歌唱原則,透過對氣音的運用,為自己的歌聲求新求變。縱使氣聲技巧的使用在流行樂壇極為普遍,仍有許多歌手不流於俗,選擇唱出屬於自己的陽剛聲線。
 

淺談氣聲技巧

氣聲,俗稱氣音。氣聲技巧的定義,泛指使用「高於震動聲帶所需的最小氣息量」來發聲。舉例來說,一般人在正常講話時,會使用最少、最舒適的氣息量來發聲,是故每個字的音色都差不多,很容易被他人所辨別。但若要模仿貓叫聲或是米老鼠的聲音時,人就會刻意使用多餘的氣息去震動聲帶,藉此產生不同的音色。

氣聲的運用,不僅讓音色更加溫暖不刺耳,更增加了歌手音色的豐富性。臺灣氣音風氣的開山祖師,張雨生與林志炫。當年兩人一時瑜亮,均透過獨特的氣聲技巧而聞名。然而,氣音就像個兩面刃,雖然有許多優點,卻也抹煞了歌手聲音的辨識度。除此之外,若氣聲的練習方法不當,可能會使聲帶的病變或是長繭,甚至加速聲帶老化。


煙花易冷一曲中,林志炫透過氣音的運用,不僅增加了音色不少的變化性,也讓聲音更柔美更細膩。
(影片來源/Youtube)

 

不送氣唱法 以不變應萬變

相較於氣聲技巧,不送氣唱法講究用最少的氣息去發聲,藉此發出高音高、高音量、高清晰程度的聲音。這類技巧的概念較強調聲音的高品質,與傳統的聲樂概念較為相近。講究不送氣技巧的歌手,聲音表現通常非常具有震撼力、穿透力,而且音域的跨度非常大,但缺點就是音色的變化較少,且時常忽略掉情緒的鋪陳。不送氣唱法在歐美地區較為流行,以美國流行樂唱匠碧昂絲諾利斯(Beyoncé Gisselle Knowles)為例,她的聲音渾厚有力,高音紮實飽滿,卻也可以聽出細膩度與鋪陳上的弱點。簡單來說,不送氣唱法有開門見山、按部就班、登峰造極等等特點。


<Listen>一曲中,碧昂絲將不送氣唱法展露無疑,副歌高音部分出現許多buzz的效果。
(影片來源/
Youtube

除了碧昂絲之外,麥可波頓(Michael Bolton)也是個經典的代表人物。在其經典歌曲When a man loves a woman中,麥可·波頓利用不送氣唱法展現出了高音實力,再加上其本身極富磁性又附帶些許沙啞的嗓音,使得音量雖大、頻率雖高的聲音聽起來相當悅耳舒適。樂團方面,高音實力雄厚的空中補給樂團(Air Supply)也是不送氣唱法的重要典範。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一曲中,從主歌開始第一句到副歌最後一句,皆使用同一種的發聲方式,隨著歌聲的高低起伏,一路從胸聲連接到頭聲,一氣呵成,聲音響亮紮實,破綻極少



麥可波頓的歌聲雖然極度高亢響亮,但由於獨特的嗓音,聲音不致讓人感到尖銳壓迫,反而舒適動人。
(影片來源/
Youtube
 

台灣的陽剛好聲音

反觀台灣,氣音使用的風潮行之有年,善用氣音的歌手不勝細數,舉凡張惠妹、梁靜茹、王力宏、林俊傑等知名歌手,都擅長使用氣音來增加其音色的變化與舒適度。而氣聲技巧的展現,不知不覺成為了實力派歌手的重要指標。然而,仍有許多歌手堅持不依賴氣聲教巧,展現其歌喉的原貌與對歌唱的熱情。

蕭煌奇是一個國內唱功不凡的歌手,他的歌曲中除了少數裝飾音或轉折性的假音外,幾乎都是使用音色一致性高的真聲演唱。雖然音色變化性較其他流行歌手略顯不足,但蕭煌奇透過細膩的收放功力,同樣展現了扣人心弦的歌唱實力。以其成名曲你是我的眼為例,歌曲中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再利用音量上的層次安排,讓人不知不覺陷入情緒的漩渦。暢銷歌曲末班車中,蕭煌奇所唱的每句尾音都收得非常簡潔,以樸實無華且隱喻的口語方式緩緩道出情侶分手後的辛酸。

提到臺灣流行樂壇的陽剛之聲,一定不能不提到卓義峰。高音實力堅強的卓義峰,出身自歌唱比賽,有得天獨厚的音域與爆發力,像是張雨生的我期待、孫楠的燃燒等高難度歌曲,都是他曾在歌唱節目中的代表作。然而,他卻沒有因此成名,在演藝圈中跌跌撞撞,原因在於其歌曲詮釋不思鋪陳、橫衝直撞。簡單來說,其「放」的功力很好,但「收」卻明顯不足,這也是其星途坎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其成名曲我期待中,儘管卓義峰卯勁全力飆高音,仍有許多人不欣賞他的詮釋方式。


卓義峰的爆發力與高音實力在歌壇首屈一指,但歌曲的詮釋方式卻備受爭議。(影片來源/YouTube

相較於卓義峰與蕭煌奇,歌手李崗霖則是一個中庸的典範。李崗霖擅長以陽剛的真聲詮釋歌曲,卻不會操之過急、讓人難受。在其代表作祈禱〉一曲中,他以緊繃壓抑的音色開場詮釋,聲音卻相當意外地穩定紮實;副歌部分也是以相同的喉音發聲,再加上了更多的力道,展現了一種吶喊式的高音。特別的是,將喉音運用在如此高音的情況,卻能保持穩固而不致破音,相當難得。藝人吳宗憲曾將他的聲音比喻作為「台灣的孫楠」,高音同樣帶有令人舒適、穩定的「矜持感」,算是臺灣流行樂壇中較為少人專攻的唱法。其著名翻唱歌曲黑色幽默〉中,帶有矜持高壓感的高音表現,相當令人折服。


李崗霖獨特的「矜持式」高音,是臺灣流行樂壇所罕見的聲線。(影片來源/Youtube
 


孫楠是內地相當著名的實力派歌手,其矜持卻又穩固的高音是相當罕見的典範。(影片來源/Youtube

 

陽剛女聲與氣音迷思

由於女性聲帶較短、聲門較小以及聲音頻率較高較尖等生理條件,喉音(真聲)的發聲條件較男性為差,較難達到相當的音量或厚度。因此,女歌手較需依賴氣聲技巧來修飾尖銳的音色或增加聲音強度,是故以真聲見長的女歌手極為罕見。以香港女歌手鄧紫棋為例,其高音就是透過紮實的頭聲共鳴(真音)進行發聲,爆發力並不輸給實力派男歌手,但反而選擇在低音部分使用氣音,刻意製造主、副歌之間音色與音量上的反差,展現了與眾不同的詮釋方法。臺灣女歌手黃美珍,習慣以說話式唱法,一句一句道出歌詞的溫暖情意。以〈只怕想家為例,作品中的歌詞大部分是以說話的口吻表達,沒有明顯的氣音修飾;副歌高音部分也沒有明顯的氣音運用與華麗技巧,保有歌聲原始的本質與純粹。

總結來說,氣聲技巧算是一種對聲音的「包裝」。由於當今社會對流行音樂的鑑賞偏好並不多元,臺灣大眾普遍較為偏好溫暖、舒適且容易朗朗上口的情歌。因此氣聲技巧成為了歌手們趨之若鶩的目標,甚至是評斷唱功的標準。然而,氣聲技巧並不是歌唱技巧的全部,世人應以抱持宏觀的角度,來欣賞所有歌手聲音的特質與付出的努力。

記者 吳和謙
我是吳和謙,來自台北。最大的興趣就是唱歌和桌球,因為這也是種展現自我能量與抒發壓力的優質管道。閒暇時喜歡看書或聽音樂,暫時擺脫世俗的紛擾。
記者 吳和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