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一首 李氏情歌
給自己一首 李氏情歌
記者 許凱智 文 2015/11/15
「越過山丘 雖然已白了頭 喋喋不休 時不我予的哀愁」這首李宗盛醞釀了十幾年的〈山丘〉,唱得不只是自己對於人生、歲月的唏噓,更是一個五十多歲年紀的人,對於人生的無奈、感慨、可愛和希望。
李宗盛的新作〈山丘〉,以自身的經歷,寫出自己對於人生的心得。
(影片來源/Youtube)
李宗盛走闖音樂路已二十餘年,一路上,從作詞、作曲、當製作人,到自己出專輯、開演唱會。一九八○、九○年代,〈夢醒時分〉、〈我是一隻小小鳥〉、〈當愛已成往事〉等歌,寫下當時社會大眾心裡隱藏的聲音,也捧紅了陳淑樺等歌手。二○一三年,李宗盛作詞、作曲和演唱的〈山丘〉,奪得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的殊榮。
音樂路的源頭 走出風格
一九八二年,李宗盛首度製作的專輯《小雨來的正是時候》,正式開啟他的音樂之路。之後更陸陸續續,幫張艾嘉等歌手製作專輯,在藝術和商業上,都獲得不錯的成績。
李宗盛的母親叫他阿宗,而〈阿宗的三件事〉更是寫他音樂路上的心情故事。
(影片來源/Youtube)
過了四年,李宗盛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其中一首〈寂寞難耐〉首次採用了,以爵士音樂當襯底,又像是念、又像是唱的「李式唱腔」,讓當時的歌壇見識到了不一樣的音樂風格。
「我覺得你啊,用講得比用唱得好聽」因為幫李宗盛錄音的錄音室老闆這樣跟他說,於是,他便產生了放棄在旋律上下功夫,轉而用半說半唱的方式為原本比較平淡的歌搭上節奏的想法。用有點像是半說半唱的方式,把原本比較平淡的歌,搭上有點節奏的念法。日後,李宗盛終於在這一基礎上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歌曲風格:像是口白、言詞簡單,卻又平易近人、輕描淡寫。這一風格,後來被稱為「李氏唱腔」。
半說半唱、淺白易懂得歌詞,是李氏情歌最大的特色。(影片來源/Youtube)
李宗盛運用中國文字本身有的音律,替代高亢、高爆發的華麗歌唱技巧,雖然聽起來像是說出來的歌,但實際上仍帶有旋律和節奏的。在〈陰天〉這首歌裡,傾訴式的文字就像是大叔說著一個故事,運用文字本身的音律,李宗盛融合說唱,比起愛得死去活來,這首歌的意境與社會大眾更是貼切。
〈陰天〉被李宗盛稱為自己運用文字能力的「第三次轉折」。(影片來源/Youtube)
歌曲靈感 人生的故事
除了演唱上的別出心裁,李宗盛在寫詞作曲上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就像是李宗盛為演員張艾嘉寫的〈愛的代價〉。當時的張艾嘉甫為人母,李宗盛認為,由她來唱這首歌最適合。詞曲中的「走吧 走吧 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一方面像是提醒自己,要以更成熟的心態面對人生;又像是鼓勵自己的孩子,希望他能平安長大。不特地說情說愛,李宗盛喜歡量身製作歌曲,寫一首適合歌手的歌,讓聽眾聽到不只是歌手的唱功,更能聽見歌手心底的聲音。
二○○六年,李宗盛舉辦「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在演唱會末端,他也獻唱了〈愛的代價〉,期間,他數度哽咽、感觸良多。在進歌前,嘉賓張艾嘉突然問李宗盛「你有沒有愛過我?」,李宗盛不語,直接進歌。
〈愛的代價〉像是給自己的叮嚀,也同時提醒自己成長的必要。
李宗盛每每唱到這首歌,都會難過地哽咽,像是心裡有無限感觸。
(影片來源/Youtube)
「也許我偶爾還是會想她 偶爾難免會惦記著他 就當他是個老朋友啊 也讓我心疼 也讓我牽掛」兩人之間的互動讓人感到好奇,但其實李宗盛的回覆和答案,都在他的歌曲裡。與其他歌手不同,李宗盛寫歌,更像是寫一個故事。曾有電視台訪問李宗盛靈感從何而來時,他也提到常常聽身邊的人說故事,而這每個聽來的故事,都成了寫歌的元素,也就是「李氏情歌」裡的詞,常常更能打動人、寫進人心底的原因。
除了在詞曲上的成就,李宗盛穩重的嗓音,唱出了詞曲中的滄桑和人生的無奈,也深深在歌迷心中留下印象。二○○二年,李宗盛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吉他製作,也同時沉澱自己。六年後,李宗盛與四位好朋友,羅大佑、周華健和張震嶽,共組「縱貫線樂團」,在全球巡迴表演。一直到二○一○年的告別演出,李宗盛發表自己的新作《給自己的歌》。
第二十二屆金曲獎〈給自己的歌〉奪得最佳年度歌曲。(影片來源/Youtube)
「愛戀不過是一場高燒 思念是緊跟著的好不了的咳」,透過通俗的比喻,李宗盛很簡單的描繪了愛情對他的感覺,有別於以往去追誰、去給誰的立場講述愛情,李宗盛以一個「男人」的立場,講述了「愛情」對他而言,是甚麼。「我想這首歌,大家聽了,應該能感受到小李過去十年的日子的滋味,一首歌,說我過去十年說不出的,不能說的,生活的感受。」李宗盛在演唱會上提到。一樣沉穩的嗓音、半說半唱的特色、通俗的口白歌詞,李宗盛以過去十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沉澱過後,注入了這首歌,一改同類歌曲的哀慟傷痛,展現出對愛情既無奈又接受的另一種態度。
延續不斷 李氏情歌的迴響
李宗盛不只單純寫詞作曲,他也參與過了許多電影配樂、和音樂劇相關的工作,跨足各領域的音樂層面,使他贏得「音樂教父」的美稱。還埋首於吉他製作的李宗盛,為新人歌手楊宗緯量身製作的專輯《原色》,由他親自作詞作曲的〈底細〉,都可以看出李氏情歌的影子,楊宗緯亦是半說半唱的唱法,讓聽衆明顯感受到對李宗盛的傳承。李宗盛在採訪時說道:「我來做吉他,我做出來,你來寫,你來彈。」展現自己的才華之外,提拔新人、帶領新人,也是李宗盛延續自己音樂的方式。
李宗盛曾說,它的歌,是給每個會經過三十五歲的人聽的。(圖片來源/九酷音樂網)
「我寫的旋律其實就很一般,只是剛好在詞和曲的搭配上,比較合」,然而,正是這樣的契合,總是讓人揪了一下。當然,不乏有人對於李宗盛的音樂感到厭惡,有人說他為賦新詞強說愁,亦有人對於那種沒有旋律的說唱不屑一聽,但李氏情歌的動人,本不在華巧炫麗的旋律歌詞,而在於它的「真實」,也是這個理由,在流行歌曲盛行的當代,李氏情歌仍能打動許多人、在每個人心中,留下一首李宗盛。
![]() |
記者 許凱智
來自台中的鄉下小孩,喜歡電影,偶爾看看書、騎騎車,看看外面的的世界長甚麼樣子。 做起事情比較直接,「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是我自己很喜歡的一句話,雖然很敢,但也常常一不小心就衝過頭,希望能更細心點,把事情處理的更好更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