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期

現實 是否就是事實

隨了列車開動,進入複雜的內心世界,現實是否跟想像中的一樣。

現實 是否就是事實

記者 蕭泳 文  2015/11/22

「一悲,二喜,三女。三女。我卡在三,接不下去。」
「有人對我說話。『妳看,我會這樣,都是妳逼我的。』」

「一悲,二喜,三女,四男,五銀,六金,七是秘密」這是英國驚悚浪漫小說《七鵲圖之謎》中的歌謠,也是《列車上的女孩》的主角經常默唸的歌謠。人生悲歡離合,人與人的關係不斷變化,熟悉的人,可能變成最陌生,最危險的人。

《列車上的女孩》是珀拉‧霍金斯(Paula Hawkins)的一部驚悚小說,以英國為背景。坐火車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事情,但是當我們在欣賞窗外的風景時,窗外又是否發生著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呢?一些微細的變化,可能正在改變你的一生。


《列車上的女孩》帶領讀者從火車窗揭出車外所發生的事。
(圖片來源/立臺灣圖書館
 

幻想逃離現實的生活

瑞秋,一直用酗酒來逃避自己不孕的事實,與前夫離婚後,為了裝出每天出門上班的假象,每天都會搭著同一班的列車出門,成為了一個列車上的通勤族。她喜歡看車窗外的風景,因為列車會經過她和前夫住過的房子。然而,現在這棟房子住的卻是前夫湯姆、他的現任妻子安娜和他們剛出生的孩子伊芙。在他們的住處隔壁,也住著另一對夫妻,梅根與史考特,瑞秋往車窗外看到的他們十分甜蜜,瑞秋甚至在為她自己的幻想中為他們取了名字,潔絲與傑森,透過他們日常生活的片段,幻想他們過著幸福的生活。

但看似日常的生活卻在某一天起了轉變。有一天,瑞秋往車窗外所看到的不是潔絲跟傑森,而是潔絲在跟一個陌生的男子擁吻,這個畫面馬上喚起了瑞秋對於前夫出軌的仇恨,令她開始仇恨潔絲。但過了不久,瑞秋就得知了潔絲,也就是梅根失蹤了,由於對出軌的仇恨,令瑞秋非常想幫傑森,也就是史考特,她想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都告訴史考特,整個故事也在此進入高潮,也把自己陷入了危險之中。


故事從車窗外的景物開始,漸漸帶到主角的故事。
(圖片來源/british journal of phototgraphy
 

不同角度 重組事件原型

整本書從書中不同的主角為視角,述說他們的故事,配合時間段的差距,令整個故事充滿懸疑,讀者可以不斷思考整件事件中,誰最有可能是兇手。《列車上的女孩》雖然被定位成一部驚慄小說,但整個小說的結構採用了偵探小說的佈局,佈局十分細膩,每一段描述都留下了很多伏筆,加上以不同的角色為視角講述整個故事,令人忍不住一讀再讀,分析不同的時間段,了解每一個人物的所見所聞隱含的意思,判斷到底誰才是造謠的人。但讀者卻會發現,一開始所得到的資訊是不能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故事,甚至會懷疑部分資訊的真假,就像拼圖缺乏了關鍵的組件一樣,讓讀者繼續閱讀,找尋遺失的拼圖。
 

記憶斷層 到底誰對誰錯

《列車上的女孩》的故事,與2011年出版,並在2014年推出同名電影而大歡迎的《別相信任何人》相似。以一段記憶的空白,或是很模糊、零散的片段,加上旁人不斷變化的描述,令主角陷入一層層的迷霧之中,無法看見事實真相。然而,兩部作品的設定,都是事件的原兇會是以最關愛主角的姿態出現,並在主角面前懷疑別人,令主角產生質疑。並利用女主角在絕望深淵時的脆弱,再給予支持,讓主角相信他所說的一切,逐漸偏離事實,不停的懷疑身邊的人,結果發現自己最相信的人才是最不能相信的人。但讀者會發現在角色的對話中,已經透露著很多對於事實的矛盾,但這些矛盾卻只有讀者能察覺,而主角需要不斷的找出真相,才能完整的還原事實。


《別相信任何人》跟《列車上的女孩》兩個故事有相似的背景。
(圖片來源/誠品網路書店
 

人與人的關係 不停轉換

另一個兩部作品的共通點,就是心理醫生,故事中的角色因為情感問題,進而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兩部作品中的心理醫生的行為,卻都脫離了醫生應該做的事,他們涉入病人的生活與情感世界中,甚至發生不正確的關係,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這一點似乎也反映著現代社會中,人們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十分嚴重,醫生很容易利用病人的心理狀況,做出違反職業道德的事。醫生與病人的關係變質,信任受到質疑,甚至是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備受質疑,令人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甚麼時候、因為甚麼而變得如此複雜。現代社會變得大多以利益為重,放棄人與人之間感情的重要性,或是為了利益拋棄道德人性,這樣是否是社會未來的希望呢?


現代人很容易被利益蒙蔽雙眼。(圖片來源/Mr.6
 

感情是否是任性的藉口

還有,兩部作品都異曲同工地利用外遇為背景,並同時是整個故事的伏線,混亂的人物關係令整個故事變得更加複雜,如列車上的女孩中,瑞秋最初所懷疑的心理醫生,最後不單是消除了她心中的疑慮,甚至令瑞秋為之著迷。這些人物角色的關係轉換,都令故事變得更加精彩,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是否是那麼輕鬆的感情呢?

每天的新聞上大概都會出現「劈腿」、「小三」、「外遇」等等的字眼,一幕幕電影或影集中的劇情不停的在現實上演,在性、愛觀念開放的社會中,很多關係都是來得隨意,去得隨意,把一切後果拋諸腦後,以當下的享受優先,把一切都用感情為藉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雖然可以很牢固,但其實也是很脆弱,在這種感情的背後,當衝動大於理智,就會發生極端行為,釀成悲劇,令人不禁搖頭感嘆。就像在《列車上的女孩》中,就因為人對愛的缺乏,為了得到被愛的感覺,拋棄所有道德的束縛,引起整件事件。

記者 蕭泳
I come from Macau 喜歡透過鏡頭認識世界、喜歡吃辣、喜歡冒險、喜愛貓咪及各種小動物。 P.S 文筆不佳,請大家多多包涵。
記者 蕭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