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港基隆 訴說黑色歷史
雨港基隆 訴說黑色歷史
記者 吳昀蒨 文 2015/11/29
《雨港基隆》原是一款文字冒險遊戲,透過男主角李肇維的第一人稱視角,與三位女主角及其他配角的對話來展開劇情。在遊戲發售後,遊戲製作團隊「Erotes Studio」陸續出版了《雨港基隆──桐花雨》、《雨港基隆──雨夜華》、《雨港基隆──寄雨行》三本輕小說,分別以張曉瑜、林明華、陳鈺三位女性作為小說主角。
雨港基隆遊戲與三本小說的封面。(圖片來源/尖端出版)
劇情大致從台灣光復前後,一直到基隆三○八事件,之後的結局根據選擇的女主角而有不同的發展,小說則加入一些遊戲中被刪除的橋段。本作將真實的歷史事件作為背景,以虛構人物的愛情與友情,道出基隆當時的生活情景,是目前市面上唯一將光復與二二八事件融入劇情的作品。
背景各異 卻同是台灣人
本作品的角色都有不同的出身背景,讓他們對於台灣當時的環境都有不同的理解與行動。李肇維曾經到日本留學但因故肄業,回台灣後便待在張曉瑜的茶坊工作。他剛開始對政治不感興趣,認為能夠安穩過日子就好,但時勢強迫他面對政治,甚至到後來他主動參與改革。至於茶坊老闆娘張曉瑜,性格剛烈,唯一的願望就是嫁給李肇維,過著幸福的日子。然而時代動盪使她的願望難以實現,她只能盡力保護李肇維與茶坊,甚至為了茶坊能夠經營下去,不惜鋌而走險賄賂官員。
日台混血的林明華,認為自己是不折不扣的日本人,無論何時都身穿和服。當時國民政府剛和日本打完仗,瀰漫著濃厚仇日情緒,因此她經常成為被打壓的對象,但是天性溫和的她對這些事情極度寬容,即使被欺負也不會想加以抗爭。中國人陳鈺雖為基隆長官陳峰的女兒,起初認為中國官員對台灣人非常友善與包容,直到後期父親被射殺之後,她被李肇維等人收留,才真正了解到民間疾苦。
雖然每個人來自不同背景,但就如同李肇維所說,「我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國人,我是這裡人,是台灣人。」經歷過許多國家統治的台灣,卻不屬於任何一國,無論來自何方,只要在這裡生活,就是台灣人。這部作品的精神,就是要講出「台灣人」的故事。
時代悲劇 重現眼前
故事一開始瀰漫著台灣終於脫離日本統治,重回中國懷抱的歡樂氣氛。由於日本最後實行的「皇民化運動」讓台灣人吃了不少苦頭,使得基隆大街小巷的居民都期待「祖國」能將台灣治理得更好。但是一連串物價上漲,以及官員的壓榨、警察與憲兵的肆意妄為,讓台灣人的期待徹底落空。
台灣光復時,人民普天同慶的情形。(圖片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中日戰爭時,為了供應糧食給日軍前線,台灣內部的稻米已經供不應求。然而光復後不僅沒有改善,通貨膨脹更讓人民的生活難以維持,居民被迫用旁門左道以求生存。例如家裡經營茶坊的張曉瑜,曾為了維持周遭親友的基本溫飽,不惜私囤稻米以及進行走私販賣。另外,台灣人認為自己屬於身為中國的一份子,但事實上,中國對台灣人有著嚴重的歧視。只要有台灣人對政府稍有不滿,都會被視為暴民並被鎮壓,但官員的合法搶劫、掠奪,居民無從反抗。
到了劇情中後段,政府甚至派出暗樁製造動亂,並將事件偽裝成台灣人發起,藉此獲得更多正當理由來鎮壓基隆。在生活與尊嚴的雙重打壓之下,終於讓提倡和平理性的李肇維,轉而帶動基隆人發起反抗。這場反抗的結果,表面上與官方達成了協定,實際上已經被高層視為暴動,因此在民國三十六年三月八日派兵肅清基隆,死傷無數。
地方文化 獨具特色
除了沉重的部分以外,劇情中也交代到許多台灣地方文化,例如廟會、布袋戲、飲食、宗教等。由於台灣經過許多國家統治,在文化方面呈現多樣性。
在光復的歡樂氣氛中,廟會是少不了的盛事,而廟會的節目必定少不了布袋戲。布袋戲起源於中國泉州,由於陳鈺對布袋戲有濃厚興趣,因此文中對此也略有介紹,例如布袋戲的重點不再人偶,在於動作的流暢;而且陳鈺對於戲偶能拔刀感到非常驚喜,認為那是需要精緻的道具才能做到的高難度動作。
在飲食方面,藉由「臨港茶坊」這個場景,帶出當時居民喜歡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的習慣,茶坊除了是個生意場所,更是一個左鄰右舍交流感情的地方。另一個重要的場景「成一堂」,是一位中年男性開設的餐館。成一堂店長的興趣是研發新菜,故事中提到的「紅白雙喜長相隨」就是今日的大腸包小腸,「一盤鋪滿青菜和牡蠣,加了蛋的大麵餅」就是今天的蚵仔煎,都是現在台灣獨有的小吃。而在宗教信仰方面,除了傳統的廟宇以外,接受過日本統治的台灣,必然也受其影響,例如李肇維帶陳鈺參觀的「鳥居」,就是典型的日本民間信仰,其參拜過程與中國傳統信仰有極大差別。
基隆中正公園的入口牌樓,原為基隆神社的第一鳥居。(圖片來源/地球上的火星人)
誠實面對歷史 多方交流
二二八事件是許多台灣老年人心中的陰霾,但對於基隆人來說,三○八大屠殺事件才是真正需要被重視的歷史。在今年全台各地的二二八紀念活動舉行時,唯獨基隆市政府將活動日期改到三月八日,他們認為這樣對基隆才有意義。
今年的二二八紀念活動,基隆改到三月八日舉行。
(圖片來源/截圖自自由時報)
現在國民教育的教材中,僅有提及二二八事件,卻鮮少提及基隆三○八事件,使得新生代台灣人大多只記得前者,對後者卻一無所知。《雨港基隆》選擇以這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作為題材,其大膽的行動不僅引起台灣玩家與讀者的關注,連中國網友也對此產生興趣,在巴哈姆特、新浪微博等平台都有許多討論。估且不論文字功力、劇情安排等瑕疵,Erotes Studio大膽結合歷史此舉,獲得大多數評論者的肯定。
然而這些牽扯到政治與黨派的歷史事件,從不同立場出發,便會得到不一樣的解釋。由於這部作品的敘述幾乎是國民政府打壓台灣人,其真實性也受到許多評論。有人認為《雨港基隆》道出了鮮為人知的過去,而且真實世界的情形可能更加殘酷;也有人認為他們對國民政府的暴行描寫過度,立場有失公正。但是,無論雙方意見為何,這部作品確實讓更多人開始關注這段爭議性的歷史,提供閱讀者一個新的管道來認識基隆的過去。
![]() |
記者 吳昀蒨
我叫吳昀蒨,筆名是清凜雲蔚,大家都叫我阿清,但是叫久了就會忘記本名。 我喜歡畫畫、追動漫,課本上面塗鴉應該超過筆記的兩倍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