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迷妹生活
我的迷妹生活
記者 麻愷晅 文 2015/12/06
由於母親喜好閱讀,家中書架上不乏各大名家的散文著作,以及中外文學經典。耳濡目染下,我在濃厚的文學環境中長大;即使看影片,也不外乎是教育節目和文藝片。因此我對許多卡通、偶像劇,甚或是流行歌曲皆不大熟悉,缺少同年齡層共享的童年回憶。
不一樣的童年
國小五、六級時,我漸漸意識到自己與同儕生活的不同;又得知家裡其實有父親珍藏的電影寶庫。於是姐弟倆時常趁著母親不在家,拿出影片觀看;或是半夜躲在被窩裡偷看小說。久而久之,母親也察覺我們不尋常的行徑,一場鬥智大賽就此展開。
因為平時訓練有素,每當母親開門那一剎那,我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將一切歸回原位,故作鎮定。母親當然不甘示弱,蓄意告知我們自己會晚點到家,誘敵上當,再使用突擊戰術,連番幾次逮著現行犯。面對母親的凌厲攻勢,聽音辨位成為一項重要技能:舉凡藉由牆壁傳來的呼隆聲,判斷電梯已到達幾樓;或是從鑰匙或腳步聲,估算還剩多少時間應變,我們樣樣俱備。之後更從聽覺昇華為心覺,下意識感應母親何時回家,時間一到,見好就收。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們終究鬥不過母親。她用報紙將這些「違禁品」緊緊地裹起來,一旦有開封的痕跡,母親就會發現,我們索性放棄無謂的掙扎,乖乖收心。直到上了大學,母親才坦然放手,不再管制我的休閒生活,於是我如同一匹脫韁野馬,放任自己探索新事物,進而展開了我的迷妹生活。
迷妹的起點
【新世紀福爾摩斯】(Sherlock)是我接觸的第一部影集,也是我成為迷妹的開端。我本來就喜愛推理小說,柯南.道爾(Conan Doyle)筆下的經典神探更令我著迷;因此當我發現此部影集時,如同挖到寶一樣開心。和其他翻拍的電影或影集不同,【新世紀福爾摩斯】之所以能在全球刮起一陣旋風,在於它不落窠臼,跳脫傳統設定,又能和原作相映成趣,讓人不由得讚嘆編劇的巧思和用心。
而我愛上這部影集的原因,不僅是它精彩的劇情架構,更因飾演福爾摩斯的演員──班奈迪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的獨特魅力。除了低沈的嗓音以及迷人的英國腔,他在劇中完美的演技深深吸引我。飛快的語速配上冗長的台詞,遠超出一般人的極限,連編劇都覺得這項任務實為不易,他卻能從容表現。再加上巧妙小動作和自成一格的氣質,班奈迪克康柏拜區將這個孤傲的角色演得活靈活現。之後,我也在節目和幕後花絮裡,看見他在戲外幽默健談,毫無偶像包袱,同時又不失英國紳士所應具備的氣度和涵養。和我原本所認知的演員不太一樣。
因為欣賞他的演技,也受他個人魅力吸引,我開始瀏覽各個外國網站,蒐集與他有關的資訊和照片,也搜尋他的其他演出作品;【新世紀福爾摩斯】看了不下數十次。最瘋狂的,莫過於為了一張海報和年曆卡而購買一本介紹他的書。母親無奈地笑我是小花癡,但我樂在其中。對於一個過去沒有太大娛樂空間的孩子而言,一切都是新鮮有趣的,好奇心讓我停不下來,看影集也成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時常窩在寢室裡盯著螢幕傻笑。
【新世紀福爾摩斯】的劇情和演員獨具魅力。
(圖片來源/BBC)
延續熱情
同為英國經典作品,【超時空奇俠】(Doctor Who)是一部長達五十多年的科幻劇,演員也會輪番替換。從大場面的描摹,到感情的著墨;從過去低成本的製作,到如今高質量的呈現,這部影集不斷創新。隨著時代的脈絡,凡看過這部影集,彷彿見證了媒體科技的歷史。劇中除了基本的科幻元素,也隱含人文關懷,有許多精闢的台詞和核心思想,深植人心。演員的詮釋,是此劇的精髓,若缺少他們細膩的演技,或許無法撐起整部劇。其中大衛.田納特(David Tennant)的演出格外深刻,將主角的光明及黑暗面刻畫入微,也因此成為我喜愛的演員之一。
今年暑假有幸到英國圓夢。(圖片來源/麻愷晅攝)
因為這兩部影集,我對英國文化更加認識,對其嚮往也日益加深。今年暑假終於有幸到英國旅行,享受當地生活,同時一圓迷妹的夢想。不免俗地前往貝克街上的福爾摩斯博物館,也至【新世紀福爾摩斯】拍攝的街道朝聖,在戲裡頻繁出現的咖啡店吃飯。此外,更不惜清晨起床,歷經四小時的車程,前往【超時空奇俠】的發源地,卡地夫(Cardiff),參觀此劇的展覽館。能夠親眼見到劇中道具、服飾,以及拍片的場景,內心的感動無法言喻,舟車勞頓的怨氣也煙消雲散。
我最欣賞的兩位演員。(圖片來源/麻愷晅製)
不只是迷
家人和朋友對於我如此沈迷而感到不可思議。母親也曾提醒我:玩物喪志,是墮落的開始。雖然情況並未母親所言那般嚴重,但太過投入,的確會影響生活作息。一個不小心,便會落入金錢和時間的囹圄。恰到好處的迷,能成為生活的調劑,閒來無事翻翻相冊,轉換心情;若拿捏不當,則容易怠慢正事、虛耗光陰。曾有幾次因毫無節制而嚐到苦果。
然而。我並不認為這些娛樂生活對我無益。事實上,這兩部劇集對我影響甚深。過去受母親影響,生活也平淡無奇,我從未想過會自己會進入傳播領域,大部份的朋友也都料想我會念中文系。因此進入傳科系時,可說是半生不熟,在學習新媒介的過程中,往往得花更多心力。疲憊時也曾萌生放棄的念頭,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當媒體人。但每當我觀賞這些作品,看見這群工作者的付出,不禁讓人敬佩他們的努力,和不斷創新的幹勁;他們的創作影響人們,豐富我們的生活。而這些感動,正是讓我重拾熱誠和信心的一大動力。
![]() |
記者 麻愷晅
我是麻愷晅。喜歡看書、看電影,細細咀嚼生活的每個片刻。 用心築夢,放膽逐夢。期許自己用一雙客觀的眼看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