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幻夢 伊斯蘭國
戰亂幻夢 伊斯蘭國
記者 吳維倫 文 2015/12/06
鏡頭前,一名蒙面男子脅迫身穿橘衣的外籍囚犯跪下,囚犯戰戰兢兢地唸著恐怖組織的講稿,但他的行為並未爭取到一絲同情。蒙面男子舉起手中的彎刀,刀起頭落,囚犯慘遭無情的斬首。影片在網路上放映,引起社會大眾一片譁然,這也是多數民眾第一次認識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的情形。
台灣媒體報導伊斯蘭國令人髮指的處決影片。(影片來源 /youtube)
二〇一〇年的阿拉伯之春,西方國家普遍樂觀地認為,這是一個重塑新中東的時刻,但三年多過去了,獨裁者的倒下,並未為此地帶來和平的曙光,中東飽受戰火蹂躪的此時,一個新興的組織崛起──伊斯蘭國。但對於伊斯蘭國,大多數人只了解他們所犯下的暴行,卻對其一知半解,而《這才是伊斯蘭國》一書以獨特的觀點,就各個層面解析伊斯蘭國,讓讀者了解伊斯蘭國並非僅為趁亂得勢的惡徒,更是以現代化壯大自己的新興擬態國家(Shell-state:只有經濟與制度基礎,但無領土與主權等政治性因素的國家)。
本書的作者洛蕾塔.拿波里奧尼(Loretta Napoleoni)由於身為經濟學家,在一次與義大利的恐怖組織「赤軍旅」(Brigate Ross以綁架與殺害義大利總理聞名)首領的會談,發覺對方的談吐內容,簡直有如理財專員般專業,因此投身進入恐怖組織的財政分析研究中。《這才是伊斯蘭國》一書相比其他市面上的伊斯蘭國介紹書籍,如《伊斯蘭國 ISIS/IS/ISIL》,同樣是闡述伊斯蘭國崛起的來由與現況,說明代理戰爭與社群媒體的操弄手段,但《伊斯蘭國 ISIS/IS/ISIL》一書偏向於鉅細靡遺地介紹該地區的矛盾與國際情勢分析,並淺談各國在報導中東新聞上的荒謬行為,而《這才是伊斯蘭國》則是利用企業營運的角度來檢視,為何惡名昭彰的伊斯蘭國能夠在烽火連天的中東地區站穩腳步。
暗黑經濟體 伊斯蘭國
有趣的是,伊斯蘭國的經營理念與坊間的財經書籍竟也有所相似。在企業的管理書籍中,後發市場的企業要獲得優勢,必須要有長期評估、避免破壞、擴大規模與獨特的市場價值。
相比於過往的恐怖組織,如塔利班(Taliba又可稱為神學士,曾為阿富汗的獨裁政權)漫無方向地與其他勢力僵持,伊斯蘭國懂得如何管理旗下的鉅額資產,它的多數收入來自於油田與佔領區內的發電廠,一天的石油出口的貿易金額就高達兩百萬美元,而國內不論軍火買賣與商業行為,皆加以課稅。
伊斯蘭國用將恐怖組織當作私人企業管理。(圖片來源/希望之聲)
《這才是伊斯蘭國》提及,伊斯蘭國在早期經營時,深知中東為一個多極化權力紛爭地區,意即任何想要在此地爭奪利益的外國國家,都會在此地提供資金與軍援給當地的勢力。伊斯蘭國利用在各勢力不同金主間的爭鬥,暗自吸收資源,如二〇一四年在對抗由俄羅斯撐腰的敘利亞政權,美國提供了大量先進的軍武給反抗軍,但這些武器在伊斯蘭國擊潰反抗軍之後,反而成為了它先進的軍武實力。伊斯蘭國周旋在各金主之間,精確地了解各國的立場與期待,以和平手段仰或武力征服的方式,蠶食鯨吞同教派的競爭者,同時避免與勢力龐大的軍閥政權抗爭。在企業管理中,便是避免同業間無謂的競爭所帶來的破壞,等到軍事力量足夠時,立即佔領經濟要點,脫離金主金援、提升部隊的忠誠度和預防軍隊腐敗,其謀略之長遠,令人咋舌。
多數的恐怖組織往往不得人心,但是伊斯蘭國則深知新占領地區的穩定,和民生經濟息息相關,他們在宣告建國以及擴大佔領區之前,在伊拉克與敘利亞的邊境大肆奪取資源,並利用走私賺取暴利。利用這些商業經營,伊斯蘭國可以避免陷入,傳統恐怖組織必須要持續於壓榨占領區居民的窘境。相反的,它利用這筆資產在佔領區內廣設民生建設,如營運麵包工坊、分送物資,甚至推行疫苗注射避免疾病的發生,並且鼓勵士兵與佔領區內的女子通婚,企圖以家庭的概念讓佔領區內的反抗氣焰降至最低,在占領規模的擴大上,伊斯蘭國以穩健的方式,快速擴展,如今的伊斯蘭國領土,已經超越了七個台灣大。
恐懼的萌芽
最終決定伊斯蘭國與其他恐怖組織根本上的差異,在於它在組織企業上的獨特性。伊斯蘭國提出了一個解決人民長期苦難的甜美夢想,它想要一統中東,重現穆斯林教徒心中的現代哈里發(Khalifa)國家。作為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守護國家的信仰一體性,並以哈里發做為號召,激起人民參與現代的聖戰,反抗西方文化有如十字軍東征的入侵、反對西方國家對於中東的巧取豪奪、以革命的方式推翻受到歐美資助而腐敗的穆斯林政府。
在理念行銷的層面,伊斯蘭國有效地利用媒體與影片,達到散佈恐懼與理論宣傳,建立伊斯蘭國的專業形象。讓願意參戰的士兵相信他們能提供最完整的訓練。而旗下所拍攝極為殘暴的斬首或恐攻宣言影片,則是反藉西方國家媒體喜愛腥羶色的特性刻意放出,藉由社群媒體散佈這些訊息,並分析其所帶來的傳播效果,讓恐怖攻擊能以最有效益的方式,讓恐懼深埋在閱聽大眾心中,近期的法國恐攻就是先放出攻擊預言等待時機成熟,挑選西方國家中代表不詳的黑色星期五進行攻擊。
伊斯蘭國宣傳手段,源自一群傳播專家,結合各項網路通訊技術,向世界各地發聲。其最著名的事蹟,莫過於研發阿拉伯文版的推特軟體「黎明的捷報」,透過此軟體,伊斯蘭國不斷的提供聖戰的消息給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教徒,形成隨機的孤狼恐怖攻擊(指非經由伊斯蘭國縝密規劃,由少數教徒所發動的恐怖攻擊,等到發生再由伊斯蘭國承認),加州的槍擊案就是最佳案例,這樣宣傳的手段,確實讓大眾陷入了無盡的恐慌。
《這才是伊斯蘭國》提及,當媒體捕抓到殘暴而血腥的畫面時,慣於以大量的曝光讓這些畫面重複放映再觀眾的眼前,如同臺灣在太陽花學運期間,媒體之間流傳最多的,不外乎就是警民衝突和混亂突圍,但學生的訴求卻鮮少報導。這樣的方式除了引起觀眾的不安,也會令報導失去本質,對於壯大世人面對伊斯蘭國的恐懼,這些媒體在宣傳的層面上,在無意間成為了伊斯蘭國的盟友。
在空襲後,滿目瘡痍的街道。(圖片來源/蘋果新聞)
和平的終點?
以企業管理的層面上,伊斯蘭國無異是獲得巨大的成功的,但是他們朝著建立一個真正的國家、獲得完全的自主權為終極目標。本書的結尾並未提出具體解決現況的可行辦法,僅在教育與知識提供說明,如今的巴黎恐攻加劇了歐美各國對於中東地區的軍事制裁,造成更多人民的傷亡,縱使擊潰了伊斯蘭國,也難保是否會有另一個恐怖組織再次捲土重來。中東的人民,距離真正的和平,似乎還遙遙無期。
![]() |
記者 吳維倫
Hi!大家好,我是吳維倫,我是個超隨性的人,喜歡無憂無慮的生活也是藍白拖的擁護者,最近學到西語中的諺語覺得很有道理:對於自己的人生不用太認真,因為那是你唯一無法活著逃離的事情~~期待一整學年的喀報發現更多動人美好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