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史的那些事
關於台灣史的那些事
記者 陳緯僑 文 2015/12/13
四百多年來,台灣這座島嶼上,流傳著一則漫長的「故事」,這則故事便是「台灣歷史」。目前人們對於台灣歷史的認識,大多是透過學校教育所習得。近年來,教育部對高中課綱進行「微調」。但此舉所引發的爭議,在社會掀起一陣軒然大波,而《台灣故事──十個歷史的轉捩點》便是在這一波爭議之下誕生。
不一樣的台灣故事
《台灣故事──十個歷史的轉捩點》由一個推廣歷史討論的網站──「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的編輯群所編輯,由凃豐恩主編,李翌海、李盈佳、曾齡儀、蔡榮豐四位作者分別撰寫。書中內容主要講述台灣四百年來的歷史中,十個重要的時期。從開頭的「荷蘭與八十年戰爭」、「鄭成功之死」,到「《台灣關係法》的誕生」等十個章節,並對每個時期的歷史進行簡單的敘述與討論。
《台灣故事──十個歷史的轉捩點》封面。(圖片來源/蘋果即時)
看似歷史教科書,重新講述了人們在中學時期就已經熟讀過的「台灣史」。但不同於教科書偏向「大中華史觀」的書寫方式,以較為全面性的觀點討論台灣史。例如十六世紀大航海時期下的台灣史,教科書通常會從中國明朝官員與荷蘭人的交涉切入(如澎湖「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說明台灣如何在中國與荷蘭的角力下,成為荷蘭的殖民地。然而,關於這段時期歷史,本書第一章節「1568年 荷蘭與八十年戰爭」中,是從國際脈絡作為切入點。從西班牙對荷蘭的統治關係、荷蘭八十年獨立戰爭、宗教戰爭,到《西發里亞條約》簽訂等,大致說明國際情勢後,再講述台灣是如何捲入其中,以及台灣在荷蘭、西班牙統治下的情況。如此的書寫方式,可以先讓讀者較清楚當時的國際脈絡,較全面地掌握當時的背景,再深入探討台灣在當時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台灣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下的情形。
此外,這本書也提及了許多教科書上沒有提到的重要歷史,如:鄭氏政權與原住民的衝突、盟軍轟炸台灣、台灣主權未定論等。之所以會特別提出,是因為不但教科書並未詳細提及,許多人也不清楚這些歷史。它們被「教育」忽略了。而被忽略的原因,是教科書編者認為不重要,還是統治當局刻意避而不談,則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
然而,或許是因為成本考量,又或許是為了提高大眾接受度,比起一般歷史教科書,本書頁數不多,連帶壓縮了內容。因此作者群只能從台灣長達四百年的歷史之中,舉出少數歷史事件,簡單地論述分析,這是比較可惜的部分。此外,由於內容是個別歷史事件討論,全書並無完整的歷史脈絡連貫性,因此在閱讀之前,需先具備基礎的台灣史知識,才能更為融會貫通、刺激思考。
誰控制了過去
「誰控制了過去,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就控制了過去。」這句話是出自於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所寫的小說《1984》。這一句簡單的話,指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掌握歷史詮釋權,將能透過對歷史的特殊詮釋,對社會灌輸特定意識形態,影響了當代人們的思維,進而影響未來世界的走向。而現在的當權者,以利於自己的方式詮釋歷史,改變一般大眾對歷史事實的認知,以及對歷史事件的評價。因此,歷史被作為一種操縱人民思想的手段,以控制社會,並達到統治者的未來目的。
台灣的人們在國民教育下,學習了許多台灣歷史,但人們在學習教科書上「歷史」的同時,也很可能不知不覺吸收了某些統治者刻意灌輸於人民的特定思想。而單方面接收教科書的歷史詮釋觀點,可能對整體社會的人們形塑特定的思維。這樣的整體思維,更將引領台灣未來的走向。
當歷史成了統治工具
《台灣故事──十個歷史的轉捩點》並不是一本要花錢購買的書籍,相反地,它是一本免費發送的書,在一些學術性論壇、活動,或者獨立書店,都有可能看到這本書被免費發送的情景。且不只實體書,網路上更有供人免費下載的檔案,作者群甚至鼓勵人們轉貼、轉發檔案,或者自行影印成實體書後發送其他人。之所以做這種賠本生意,目的就是要推廣「純粹的」歷史知識。
對他們而言,這本書的出版,不僅僅是傳遞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對於「課綱微調」的抗議、對歷史學術知識的捍衛。在「課綱微調」爭議事件中,高中歷史課綱被以特定意識形態改寫,似乎欲透過教科書與教育體制,灌輸學生此意識形態。他們認為,歷史不該受到特定意識的操弄與控制,是故《台灣故事──十個歷史的轉捩點》因此誕生。作者強調,這是本不受課綱、政治、權力所影響的歷史書,並以台灣為主體,進行客觀專業的歷史講述。希望讓台灣的歷史回歸原來的純潔與客觀,而非淪為統治階級形塑人民思想的工具。作者們期望透過廣泛且免費發送這本書,讓更多人接觸「真正」的歷史教育。
《台灣故事──十個歷史的轉捩點》內容雖然不是那麼完整、豐富,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也未提及,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它的歷史詮釋也不完全「客觀公正」。但它的意義在於,提供了人們另一種看待台灣歷史的觀點,讓更多人省思過去所學習的台灣歷史。此外,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也能對中學時期所熟知的歷史教科書,進行比較與反思,更思考課綱微調事件對歷史和教育的衝擊,進一步打破「歷史作為一種統治工具」對人們所產生的思想干擾。
![]() |
記者 陳緯僑
新手一枚,請多指教,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