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文化 生活中的調劑品
萌文化 生活中的調劑品
記者 吳昀蒨 文 2016/03/13
「萌」這個字在中文是草木生長、事情開端之意,但現在廣告或新聞中,若要表達人長得可愛討喜,常常會以「萌」來形容,例如「這女孩好萌」。「萌」會有這層涵義其實是來自於日本動漫文化,而某些特定的人物特徵或穿著要素就形成「萌文化」。
萌就是可愛? 內涵不同
最早日本的動漫愛好者想要表達喜愛某人物或事件,並且達到觸動內心、熱血沸騰的程度時,會寫「燃」(燃え)。在日文中「燃」和「萌」(萌え)的讀音相同,隨著動漫產業的發展,作品中越來越常出現惹人憐愛、能夠引起內心騷動的美少女,因此「萌」就被拿來形容此類角色,「燃」現在則多用來形容令人熱血的戰鬥等等。萌不萌其實非常主觀,只要自己認為有被觸動、有惹人憐愛之感,都可以說「萌」。現在萌的定義也越來越廣,美少年同樣也可以如此形容;另外它也可以作為動詞使用,例如「被萌到」。
「萌」其實與可愛的感覺有些差別。可愛是單純形容外表的詞彙,人的長相或物品的外型都可以覺得「可愛」;但要「萌」一個角色,通常必須是他的個性討喜,或是做了某件事情令人覺得喜愛,因此不會用萌來形容物品。角色令人喜愛的特點一般稱之為「萌點」,由於價值觀差異導致每個人會被萌到的點不盡相同。有些人氣特別高的角色可能是擁有大多數觀眾喜愛的特點,因此「萌」是人氣高低的關鍵之一。
自二〇〇一年起,在日本網路論壇2channel(簡稱2ch)上開始舉行「萌戰」,由網友投票選出他們心中認為最萌的角色,最早的萌戰冠軍是《庫洛魔法使》(カードキャプターさくら)的木之本櫻。現在除了2ch外,也出現許多規模各異、或是有特定主題的萌戰,經常成為動漫文化圈內的討論話題。
日本首屆萌戰得主是《庫洛魔法使》的女主角木之本櫻。(圖片來源/蕃新聞)
萌的經典 擬人化與獸耳
由於萌不萌的前提是對象必須為人,因此「擬人化」在萌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擬人化能夠將原本無生命的物品賦予個性以及人形外表,並且在設計外型與配件時加入原物品的特徵。例如網路遊戲《刀劍亂舞-Online-》即是將日本刀擬人化,在外型設計上會依照刀的類型與長度而有體型上的差異,衣物與配件也會根據該刀的歷史或特殊紋路作為考量。以台灣為例,二〇一四年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特別企劃推出了櫻花蝦擬人「絢櫻」,粉紅色調的設計、櫻花花瓣裝飾,以及綁辮子的低馬尾都切合了櫻花蝦的特色。
櫻花蝦的擬人化角色「絢櫻」,以粉紅為主色調,搭配麻花辮與櫻花裝飾,
相當切合櫻花蝦本身的特色。(圖片來源/巴哈姆特)
除了無生命的物品以外,動物也能夠擬人化。日式風格多半是以人形為主,再加上動物的特徵,例如耳朵、尾巴等,變成「貓耳男」或「狐娘」之類的角色。在萌文化中,動物耳朵和尾巴是非常典型的萌點,近幾年的動漫作品幾乎都找得到這些元素的影子。動物擬人化角色的個性也會符合大眾對該動物的認知,例如貓是比較機靈的,狗則是比較忠心的。這些萌元素甚至進而影響了現實世界中的御宅文化,例如女僕咖啡廳經常帶上貓耳髮箍,成為賣點。
至於究竟什麼元素是「萌」的,這非常見仁見智,獸耳雖然屬於萌系中的主流,但不代表所有人都喜歡這個特色。動漫愛好者之間有一句話叫做「萬物皆可萌」,代表所有東西都有人喜歡、有人萌,只是人數多寡的問題而已。
萌系正夯 廣告也愛用
萌文化不只影響了動漫圈內的審美觀,現在許多人自拍時喜歡嘟嘴、做俏皮的表情,或多或少也是受到萌文化的影響;在報章雜誌上,很高機率會看到媒體用「萌」來形容小孩或少女,代表這個概念已經不是單純在御宅族之間流行,而是漸漸成為普世價值。
另外,許多行業也開始喜歡以產品擬人化角色進行宣傳,例如台灣微軟(Microsoft)在二〇一〇年時將公司所開發的外掛程式「Microsoft Silverlight」擬人化成為美少女藍澤光,剛推出時吸引到許多台灣與日本御宅族的關注,之後也因應網友們的意見設計了藍澤光的三位姊姊,成為一個藍澤家族。
台灣微軟為了推廣外掛程式「Microsoft Silverlight」而創造出藍澤光這個角色。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萌文化不僅滲透了科技業,連政治人物的宣傳都開始受其影響。去年年底蔡英文競選總統時,競選團隊將他設計成帶有貓耳耳機的角色,引起到不少喜愛動漫文化的年輕族群關注。她的競選歌曲以及政策理念,也經常以這個虛擬的角色形象來宣傳,將原本嚴肅的政治議題以更親民的方式傳播出去。
蔡英文去年年底的總統競選廣告,推出帶著貓耳耳機的虛擬萌形象,吸引不少動漫愛好者。
(影片來源/YouTube)
越萌越好? 本質最重要
「萌」在動漫圈已成為主流價值,同時市場也越來越追求快速化和商業化,導致近期作品必定出現公式中的萌少女和萌少年,甚至有些作品以「賣萌」為目的,創造出許多可愛的角色,但劇情卻流於空泛。「萌」用得恰當能夠為角色帶來更高的人氣,為作品添加更多趣味,但這個要素不能作為一部作品唯一的本質。閱讀者對作品的評價好壞會受到故事影響,角色再萌再好看,故事若不夠精彩也無法長久吸引到客群。
同樣地,行銷廣告以虛擬的萌角色作為主角確實能夠吸引注意,但並不是推出一個好看的角色就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迴響,團隊或公司的運作,以及該角色的後續經營才是這廣告的本質。如何經營與維持,才是一間公司能否走得長遠的關鍵。
「萌」是一個能夠讓作品或產品更加知名的方式,運用得當可以產生出奇不意的效果,畢竟萌是讓人喜歡的要素,但它並非唯一的依靠,在萌之餘也要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
![]() |
記者 吳昀蒨
我叫吳昀蒨,筆名是清凜雲蔚,大家都叫我阿清,但是叫久了就會忘記本名。 我喜歡畫畫、追動漫,課本上面塗鴉應該超過筆記的兩倍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