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面面觀
流行歌曲面面觀
記者 吳和謙 文 2016/03/13
由於台灣的民主與自由,比起中國、東南亞等華語地區,台灣有更深厚的音樂文化背景。早在一九九〇年代,台灣的音樂人才遠播兩岸三地,深耕流行音樂產業。正因華語流行音樂文化起因自台灣,「華語流行音樂」與「台灣流行音樂」經常被一概而論。
然而,流行音樂並不像搖滾樂(Rock n' Roll)、藍調(Blues)般自成一格,而是一種兼容並蓄的文化總和,具有通俗、自由的特性。因此,流行樂的創作往往融合了許多不同音樂風格的元素,甚至是創作者本身的個性與情感。此外,流行音樂更重視人聲的特質與情感詮釋,因此除了曲風之外,唱腔與音量表情亦是流行音樂的重要成分。
台灣流行音樂的主要曲風
台灣的流行歌曲的形式主要以抒情、搖滾與R&B等等風格為大宗,其中,抒情歌曲更是一種融入民眾生活的創作形式,也是紅遍兩岸三地的主要曲風。抒情歌曲講究歌詞的訴求與旋律的和諧,盡量避免繁複的和弦組合與歌唱技巧,原因是為了更容易獲得大眾普遍的共鳴與傳唱。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所指的抒情歌曲並非廣義上抒發情感的歌曲,更不是狹義的「情歌」,而是專屬台灣流行樂壇的「抒情風格」。台灣流行樂壇的抒情歌大多以愛情、悲歡離合為主軸,一九九〇年代江蕙以〈酒後的心聲〉一曲紅遍大家小巷,奠定台語歌后的稱號;國語歌壇部分,則有王傑、張惠妹等相繼走紅。
隨著華語歌壇的發展,流行歌曲的種類漸趨多元,有像五月天的「抒情搖滾」,陶喆的「流行R&B(節奏藍調)」等等融合其他音樂元素的曲風亦日漸盛行。抒情搖滾係指透過類似搖滾樂團的編制方式,來對簡單的抒情歌曲進行伴奏。比起一般抒情歌曲,抒情搖滾歌曲的伴奏音量更為強烈,節奏更為凸顯,較不要求音量表情的變化等等。
五月天阿信所演唱的〈洋蔥〉,便是以抒情搖滾詮釋的經典之作。
間奏部分甚至出現電吉他Solo,就像是親臨樂團表演一般。(影片來源/Youtube)
至於流行R&B則是一種台灣特殊的曲風,創作者將R&B中的部分元素抽出,運用在流行歌曲中,增添歌曲、節奏的變化性,不像傳統抒情歌般平鋪直敘。陶喆開創了不少經典R&B歌曲,像是其成名曲〈飛機場的十點半〉就運用相當多的轉音與真假音轉換技巧,令當時的樂壇耳目一新。此外,像是王力宏、小宇等,亦是台灣擅長R&B風格的知名歌手。
小宇的歌曲〈過渡期〉中,充滿許多忽快忽收的斷句,並在許多尾音
運用了滑音與轉音的技巧。(影片來源/Youtube)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搖滾還是R&B乃至其他風格的音樂風格,都難以在台灣流行音樂中獨當一面,主要還是受制於市場的限制,次文化的音樂流派往往必須與典型抒情曲風融合,才能博得大眾的口味。就以典型搖滾樂來說,台灣的音樂作品就相當少,大多是像五月天以抒情搖滾的方式呈現;R&B的原貌在台灣流行樂呈現的更少,且大多是以所謂的「抒情R&B」的形式被產製。
唱腔與音量表情
除了曲風之外,歌手的唱腔與音量表情更是決定了一首歌成敗的關鍵。唱腔指的是一個歌手使用聲音的方法與習慣,音量表情則是一首歌怎麼「被唱」的表現方法。
唱腔的部分,主要有三個層面的探討。第一個部分是氣音運用的程度,有些歌手傾向用較多的氣息進行歌唱,像是林俊傑、梁靜茹等;有些則盡量避免使用氣音,如蕭煌奇、楊培安。氣音是一種較缺乏效率的發聲方式,但可以作為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因此有些抒情歌手經常使用。此外,R&B曲風需要較多的變化,因此氣音也是R&B歌手不可或缺的利器;搖滾歌手因為通常需要追求更大的音域與聲音使用效率,使用氣音的機會較低。
科學歌唱訓練中心的教學影片中,有針對氣音進行介紹與分析。(影片來源/Youtube)
第二個層面則是音色表現,有些人中低音比較好聽,有些人的高音特別吸引人。舉例來說,陳奕迅擅長詮釋中低音的歌曲,蕭敬騰使用高音來演唱,林俊傑則以真假音轉換來表現,各有所長,難分高下。第三個層面則是節奏的掌握,有些人適合唱慢歌,唱快歌時便顯得難以招架;有些人對快歌駕輕就熟,卻無法掌握詮釋慢歌的訣竅。
音量表情則是所謂輕重音的安排、大小聲、斷句的控制,若是變化越多,或是層次越明顯,則代表音量表情越豐富。試比較叮噹與五月天對於〈洋蔥〉的演唱,便可輕易發現叮噹安排了更多聲音細節的變化。
叮噹的詮釋方式有別於五月天,有更細膩的音量變化,流露出更自然動人的情緒。
(影片來源/Youtube)
即便是同一首歌,也可以依據不同的編制曲風,而運用不同的音量表情。以〈洋蔥〉為例,由於曲風的差異,叮噹與阿信便使用了截然不同的音量表情進行詮釋。假如兩位歌手彼此交換伴奏,便可料想叮噹的歌聲中低音部分很容易被樂團伴奏聲蓋過,而阿信則恰好完全壓過伴奏,嚴重破壞詞曲的和諧。因此,音量表情不一定越豐富越好,而必須依據曲風的不同進行安排。
不落俗套的新「聲」代
中國歌手李榮浩於二○一三年發片出道,以極具特色的曲風與唱腔在歌壇迅速崛起。曲風部分,李榮浩以黑色幽默的敘事手法詮釋,以自嘲、戲謔的歌詞與口吻唱出小人物心聲;編曲則融合像是放克(Funk)、爵士(Jazz)等元素,以極簡的樂團伴奏襯托出獨特的情感,在流行樂壇中極為少見。唱腔部分,許多人將他與陳奕迅相提並論,因為無論是送氣習慣、擅長音域還是速度感,皆有很高的相似度。兩人還曾經在演唱活動上,演唱彼此的成名曲。但在音量表情的運用上,陳奕迅在音色上有更多浮誇、歇斯底里的嘗試,李榮浩則相對較為低調、平穩。
李榮浩的歌曲〈喜劇之王〉中,以黑色幽默的情調詮釋了濃濃的厭世情懷。(影片來源/Youtube)
台灣歌手韋禮安出「聲」自校園選秀節目,初試啼聲正是演唱周杰倫的〈黑色幽默〉。獨特的氣音唱腔與多變的轉音技巧,令當時評審黃舒駿斷言:「我聽到了一個全新的藝人。將來應該有不少人想要像(學習)你。」目前韋禮安已成為福茂唱片的專職創作歌手,已累積許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他的抒情曲風相較於一般抒情歌手更為輕快,卻不失溫暖的情意。成名曲〈因為愛〉中,韋禮安以輕快的抒情風格編制,參雜些微R&B風格演唱,令人耳目一新。快歌方面,韋禮安則以詼諧、輕搖滾的曲風詮釋,不追求技巧的華麗,而是以簡單的訴求取勝。
當然,華語流行音樂圈的人才絕不僅於此。音樂是一種主觀的藝術,音樂的優劣取決於個人的曲風偏好與歌手的發揮與安排,沒有所謂完美的音樂或歌手。值得努力的目標是,大眾能對音樂文化有更深入的認知,並體會到創作者的用心。藉由大眾的正確的鑑賞能力與鼓勵,進而提升台灣整體音樂產業的環境。
![]() |
記者 吳和謙
我是吳和謙,來自台北。最大的興趣就是唱歌和桌球,因為這也是種展現自我能量與抒發壓力的優質管道。閒暇時喜歡看書或聽音樂,暫時擺脫世俗的紛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