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社整建 小西風華再現
旅社整建 小西風華再現
記者 唐宜嘉 報導 2016/03/20
清領時期的彰化有四個城門,而小西街位於北門(共辰門)與西門(慶豐門)之間,連接了往西的鹿港與向北的豐原,無論是貿易交流或是婚喪喜慶的隊伍,都沿著這條圍著彰化的蜿蜒小路進入市區內。曾經小西街旅社、酒樓林立,是繁華一時的交通要道與成衣批發集散地。而今日的小西街約略在彰化市長安街與陳陵路包圍的區塊內,早已不見當年的風華絕代,僅剩下殘留的建築遺跡與知名的彰化美食還在小西街內,供老市民與遊客們緬懷和想像當年的風采
沿著長安街一〇〇巷走入,巷子內的紅葉大旅社是彰化營業歷史最久的旅社,此建築與彰化八卦山大佛在一九六一年同時落成。紅葉大旅社的前身為東方旅社,原屬於台灣早期知名漢醫吳士春家族,爾後由買下此建築物的第一代老闆蘇文鐶改名為紅葉大旅社。除了因為五〇年代風靡台灣的紅葉少棒隊外,也因為其妻子的名字有「紅」一字。一九七〇年代後,台灣展開十大建設,不僅縮短了南北交通的時間,也讓彰化不再成為旅客過夜轉車的中繼站,小西街的旅社們也漸漸沒落。二〇〇一年,第二代老闆蘇英華先生,將旅社一樓重整為童玩展覽室,到了二〇一四年,由兩位女孩將此旅社承租下來,開始經營童玩咖啡廳「紅葉食趣」。
走入長安街一〇〇巷內,斑駁的紅磚牆上掛著清代彰化古城舊貌的壁畫,供尋訪歷史情懷與當年盛況的遊人、過客一個得以追尋的起點。(照片來源/唐宜嘉攝)
旅社的藍色壓克力材質鑲嵌大門,是早期商家慣用的裝飾手法。而紅葉大旅社門口的匾額、紅葉親子童玩館以及紅葉食趣的招牌,則訴說著紅葉大旅社經歷的經營轉變。(照片來源/唐宜嘉攝)
旅社內近乎所有的擺設與格局都沒有遭到更改,完整保留了過往的風情。顧客也可走入櫃台內體驗當年掌櫃所看到的視野,盡情懷想。一旁通往二樓的磨石子樓梯,由紅色踏梯鑲著白色碎石,搭配上正紅色鐵扶手,是當時最精緻且大氣的設計。(照片來源/唐宜嘉攝)
洗石子材質所建的旅社櫃檯上,擺放著當年的轉盤式電話。櫃台內斑駁黑板會寫上投宿的旅客詳細資料,也會由掌櫃紀錄每日報紙上各大戲院的電影時刻,供旅客參考。(照片來源/唐宜嘉攝)
老舊的電話總機仍保存完整,上頭的數字顯示著房號,只要有旅客聯繫櫃台,上頭的燈就會亮起,讓櫃台人員一目了然,也能容易地聯繫所有的房間,並提供morning call的服務。(照片來源/唐宜嘉攝)
在櫃台內的一疊塌塌米大小的小隔間,除了供櫃台人員歇息外,在旅社房間供不應求時,開放旅客住宿,也作為熟客臨時投宿的房間。(照片來源/唐宜嘉攝)
自梅花窗內,能夠及時看見門口處的動靜並招呼客人,是當年旅社服務生的休憩處。(照片來源/唐宜嘉攝)
窗戶上皮影戲的紙雕與童玩圖案裝飾,顯示著曾在二〇〇一年重整為童玩親子館的歷史。
(照片來源/唐宜嘉攝)
二〇一四年開始作為童玩咖啡廳經營的紅葉食趣,除了提供咖啡與輕食外,也保留了過去童玩親子館的懷舊玩具,讓大人小孩都能體驗童玩的樂趣。(照片來源/唐宜嘉攝)
走出旅社的正門,漫步到側門,在特別的角度裡觀看每一個紅色鐵窗,能夠看見當年旅社的一張張老照片,讓人緬懷紅葉大旅社與小西街曾經的繁華盛況。(照片來源/唐宜嘉攝)
![]() |
記者 唐宜嘉
完美主義、強迫症。 Work hard in silence, let success be your nois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