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新偶像《杜拉拉》
中產階級新偶像《杜拉拉》
記者 李雪岩 文 2010/10/10
《杜拉拉升職記》是個話題,原著本身是、翻拍多版本比較後更是,內地著名才女導演徐靜蕾不僅把它大銀幕化,還當個商品營銷得如此出色。號稱打造中國版「慾望都市」的徐導帶著《杜拉拉升職記》以一種喜劇的,輕鬆的,同時也有內涵的身份進入了茫茫的電影市場,並一度高居電影排行榜榜首。
|
《杜拉拉升職記》的海報,寫著這樣一句話:「現實主義的職場寫照」。其中,「現實」二字讓人覺得格外透徹。電影的故事很簡單,講了一個名叫杜拉拉的姑娘,在現在「找工作難、找一份好工作更難、找一份有發展前景的好工作難上加難」的時代,從一名職場菜鳥殺出一 條血路,得到了全球500強企業DB的面試通知,又因為“狗屎運”成為DB的前台,最終靠著自己的奮鬥,獲得職場成功的故事。她不是通過什麼辦公室戀情,一躍而成豪門少奶奶的幸運兒,也不是從創業到擁有龐大事業的終極女強人,總的說來,杜拉拉就是杜拉拉而已,跟身邊的趙拉拉、張拉拉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她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她就是個更加生活化、大眾化的存在。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杜拉拉
杜拉拉面對的是大多數我們面對的「現實」:在事業上,不僅要面對強大的明爭暗鬥,甚至還有潛規則的。愛情,還是要講究門當戶對,也許還有那麼點風險地投資意味,創業不止是看別人的成功傳記那麼容易,因為人家經歷的永遠不是你靠傳記和做夢就能體會的。這樣一個杜拉拉,以年輕勵志女性的形像出現在大眾眼中,讓大眾得以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透視職場,使得很多人產生了共鳴和親切感,並且,使她自然而然地成為人數眾多的中產階級代表。
畢竟,並不是所有人參與的經濟都是在關注道瓊斯指數、亦或是貨幣交易加玩匯率遊戲,對很多人而言,經濟的變化就是工資、升職機會,甚至可以是對門的大餅有沒有變小的問題。平凡大眾需要知道的是如何謀生,不是捧著一大把錢考慮投到哪個市場更成功。而這些忙於謀生的大眾,必然像杜拉拉一樣,沒有什麼強硬的社會背景,依靠自己努力得來的高等教育證書,從零開始打拼,需要擺平精明的對手和客戶,需要考慮怎麼讓觀念不同的老闆接受自己的工作,需要跟身邊同一個平面上的同事努力相處,還要隨時掌控下級的工作情況,時時刻刻準備為自己的人收尾。這才是很多人的奮鬥現實,從一張白紙開始看透職場的潛規則,撞到頭破血流再掙扎著站起來,才能開始在工作上、職場上混得如魚得水的道路。杜拉拉的身上有的是彼此的影子,杜拉拉經歷的也是你我經歷的、或是將要經歷的生活,那麼有什麼理由不歡迎《杜拉拉升職記》呢?
|
(圖片來源:http://star.pclady.com.cn/pic/source/303931.html |
從大學生的角度來說,《杜拉拉升職記》有點預言意味,看著她在職場上生活彷彿看見了明天的自己,親切而真誠。同時,他們也在其中看到了來自未來的壓力,和現在必須做好的準備。《杜拉拉升職記》的存在,對於大學生而言,起著一種角色扮演類遊戲的作用。進入杜拉拉的角色,提前感受這個真實的社會,那樣的現實不是象牙塔里的我們,夢想的那麼簡單和輕靈,也不像我們懼怕的那麼黑暗和無助,只是一種存在於規律體系中,符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原理的客觀存在。杜拉拉預計的是我們的現實,下一站的現實,杜拉拉在職場裡的奮鬥就是一個模板、一個藍本,在大學生就業情況並不樂觀的今天,《杜拉拉升職記》無疑在潛移默化中,起到了一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作用,就把自己放在杜拉拉的位置上,替自己打算一下未來,當然,是在立足現實的基礎上。所謂下一站現實,正是這個意思,我們的下一站就是杜拉拉奮鬥的現在,總有那麼一天,我們會像拉拉一樣,奮鬥在自己的事業小中心裡,為了更好的生活,揮汗如雨地工作、小心翼翼地處理人際關係,但我們可以去相信,辦公室那一個小小的格子間不會是終點,我們會成功,像拉拉一樣;同時,我們也要努力,像拉拉一樣。
女人當自強
主人公杜拉拉的年輕女性身份,也讓電影具有其特別的作用和效果,在社會高舉“男女平等”旗幟的今天,我們依舊不得不承認,在這個社會中很多工作的招聘潛規則,都是同等條件下男性優先,甚至條件差一點的男性,還是比女性有優勢。因為很多工作單位會考慮女性結婚和生小孩等等問題,覺得女員工是很不方便的,而社會的普遍狀況是女性顧家,因此她們總要從工作中分出一部分精力,來照顧好家庭和孩子,而這卻成為了她們在尋求工作中的劣勢。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女人的劣勢是來自於生理的,是自然選擇形成、不能改變因素導致的劣勢;然而當今社會雖然正向著高科技、高素質工作的方向發展,但高速發展的社會就必然意味著平均工作量增大、工作要求提高、假日縮短等等。這無疑是將女性的生理劣勢放大成了社會多方面的劣勢,是不公平,但也是無法輕易改變的事實。而年輕的杜拉拉在職場中的打拼,是讓很多人感動的,特別是心思細膩的女性,不是羨慕也不是崇拜,而是一種同為女性,同在這個社會生活著的職業女性,感同身受一種自心底流出的惺惺相惜,不管她有多麼成功、多麼幸運,很多不得不經歷的打拼和無奈是一樣的。
![]() |
(圖片來源:http://lady.163.com/10/0105/15 /5S9C15DP00263BDB.html) |
唾手可得的夢想
《杜拉拉升職記》採用了一種第三方視角拍攝的手法,這種記錄讓人有一種分外真實的感覺。跟很多名人傳記類電影不一樣,名人傳記類電影會讓人羨慕,而羨慕不過是在別人的成功裡做自己的夢,而做夢是不可能直接夢到成功的,更何況大多數人連成為名人的夢都不會去做,因為名人畢竟是稀有的。這個世界上做夢的人很多,站在巔峰的卻很少,這就是現實,夢做得多了不可能成真,接受現實的時候,很多人就不做夢了。而杜拉拉的成功不是妄想,而是在下一站觸手可及的地方,等著我們去到達,到達的路徑也許我們都曾嘗試過,只是沒有找到正確通過的方式罷了,而她的存在就是給我們一點點小小的啟迪,讓我們在自己的領域裡學著成功,選擇更加正確的方式。沒有人要求你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茲,成為下一個美國總統,成為下一個麥克傑克森。但是你可以做最好的自己,成為蛻變的自己,這就是《杜拉拉升職記》告訴我們的。
杜拉拉精神─打不死的小強
杜拉拉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生活方式,是小強的態度,是不斷面對問題然後解決問題的生活方式。記得曾經看過關於一隻叫“刀刀的狗”的漫畫,漫畫裡有這樣一句話:生活的一半是煩惱,另一半是解決煩惱、面對問題,很多時候應該做的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解決它,放下它;杜拉拉這樣做了,於是她從坎坷中畢業了。一路上荊棘總是在所難免,幸福的是,可以在最後告訴自己,結果一切都好,只是中途多了些波折。不管有多大的磨難,過去了,就別總是在自己的傷疤上摩挲,那樣才能忘記了,也才能擁有了,繼承了,重生了。杜拉拉是個草根的女孩,也是個幸福的女孩,她懂得拋棄自己的劣勢,培養更有用的能力,她懂得去看,去想,去應用,所以她會成功,不過是早晚的問題。很早就萬事俱備,東風來的時候才能夠揚帆起航。成功的路上,總是要犧牲一些東西才能得到一些東西,重要的是要讓犧牲有它應該有的價值。重要的是在失去的過程中,除了痛徹心扉你還得到了什麼,如果痛苦過後只是緬懷過去的話,永遠都走不出來,從痛苦中瀟灑轉身,吸取教訓繼續奮鬥也是一種難得的能力。讀懂杜拉拉,就會領悟這樣一種精神,當個體本身足夠強大的時候,沒什麼理由能讓一個人一直平庸下去。
雖然《杜拉拉升職記》中也有感情的描寫和生活化的東西,但是與很多言情電影的感覺必然是不一樣的,這裡沒有家世顯赫、不用怎麼學習成績卻依舊很卓越,開著賓士藍寶基尼、拽著一張千年不化的冰山臉男主角;也沒有傻乎乎什麼都不會、就剩下單純一個優勢的灰姑娘;更不會有一個風流倜儻的王爺,甚至是皇帝陛下莫名其妙就喜歡上一個,琴棋書畫樣樣不通,除了思維詭異沒什麼特殊的浣洗女。生活不是童話,所以,別幻想了,大多數的我們就是杜拉拉,甚至更加草根,所以只能奮鬥。也許有人覺得《杜拉拉升職記》 描述的現實有點摻假的成分,但至少不是童話,是在這個時空的,普通人的故事,是艱難中帶著溫度的故事。很多人喜歡的故事。杜拉拉的成功,你準備好了嗎?下一站,杜拉拉,整裝待發。
![]() |
記者 李雪岩
李雪岩 一個名字簡繁體一樣的大陸孩子 喜歡隨性的走走,沒有目的地,甚至不知道起點;喜歡看電影,然後從很輕的電影里找尋很重的人生;喜歡拍照片,大愛相繼快門按下去的瞬間,用心去記錄下生活中的又一份真實。 不是個安分的人,幹過不少瘋狂的事兒。好比零下十五度在戶外守候拍流星雨、好比一個人背著包跑去香格裡拉、好比三天三夜不睡覺做了一個短片..... 還好比,離開安逸的環境,跨過一條淺淺的海峽,來了台灣 用上輩子說不清多少次的回眸,有幸換回來了今生與你們的相遇 我愛你們,我愛喀報,我愛這次最美好的相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