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 何謂自由
逃 何謂自由
記者 翁世樺 文 2016/03/27
在臺灣,每四十個人就有一個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勞工。臺灣人身在其中,卻從不了解這些熟悉的存在。
根據移民署的國際及執法事務組統計,二〇一五年初在臺行蹤不明的外籍移工總數高達五萬人。《逃/我們的寶島 他們的牢》收錄二十六篇逃跑外勞的故事。臺灣對我們來說是美麗溫暖的家鄉,對這些外籍勞工而言是個改變生命的契機,然而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甘願犯法,也不想再多停留片刻?本書由四方報集結來自各地逃跑外勞的投稿文章,並編譯成書,讓當事人親自現身說法,將最原始的情感與故事真相攤在眾人眼前。
《逃/我們的寶島 他們的牢》封面照。(圖片來源/潑墨書房)
出走的真相
故事的開頭通常都是這樣的,年輕的男孩女孩在故鄉環境困苦拮据,為了家中幼兒、老父老母,決定鼓起勇氣出國工作。然而一切卻不如想像,來臺後的工作與當初簽的合約不同,還備受雇主折磨,為了賺錢,他們咬牙忍下。在外勞來臺之前,必須先支付仲介公司一筆介紹費,「一位朋友初來臺灣時要交給仲介公司二十二萬臺幣,還不包含教育訓練費。」為了爭取來臺工作的機會,外籍勞工通常都在家鄉欠下巨額債務。即便踏上了臺灣,他們還須面對仲介的層層剝削甚至是欺瞞,做著與想像中截然不同的工作,兩年的合約到期如果雇主沒有意願續約且找不到新雇主,就必須回國,「我們來臺灣要花一大筆錢,但雇主如果不喜歡我們,卻可以像換衣服一樣換人。」這多半成為逃跑原因,孤注一擲的他們沒有餘力捲土重來,最後只有一逃。
如果在臺工作兩年後順利找到下一任雇主,也需在期滿三年後出境再入境,機票與仲介費無疑是一大筆數目,負擔不起的外勞有時便選擇逃跑。針對這個問題,立法院於二〇一四年開始審查《就業服務法》修正案,希望可以取消強制出境的規定,如此免去外勞多餘的開銷,雇主也不用面對外勞出境時的空窗期。不過,有部分人認為外勞等待的就是這個機會回家,修法可能會造成外勞長年無法返鄉,所以法律至今尚未定案。
族群差異 難以化解隔閡
同樣關於東南亞家事外勞的著作《跨國灰姑娘》,作者藍佩嘉解構臺灣雇主與外籍勞工間的關係,理性分析雙方心理與社會層面的變化。臺灣在八〇年代躋身亞洲四小龍,逐漸成為東南亞勞動力的集散地。依內政部統計處數據顯示,二〇一五年六月在臺外籍勞工與外籍新娘總數約七十七萬人,而其中近七十萬來自東南亞。多年累積的龐大人口在臺灣卻仍屬於弱勢族群,受到歧視與欺負的狀況時有所聞,造成此情形的原因,藍佩嘉提到,東亞國家擁有很高的族群同質性,對於不同族群的接納度較低。族群差異讓外勞在臺灣社會地位邊緣化,自然而然被歸類成次等公民與短暫停留者。不被認同加上社會的敵意眼光,外勞在臺犯罪的行為時常被誇大化,報導與輿論持續發酵,衍伸成整體外勞的本質與缺陷,族群的界線劃得壁壘分明。
《跨國灰姑娘》封面照。
(圖片來源/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因逃逸外勞的問題日益嚴重,二〇一五年八月,外勞仲介權益自救會到勞動部前抗議,認為現行法律不夠嚴謹審慎,要求加重逃逸外勞的懲罰,並提高檢舉獎金至每人新台幣兩萬元。仲介公司與雇主埋怨外籍勞工為社會帶來的負擔,卻從不細究這些問題的根源,除了外勞權益的相關規定仍不完善,臺灣社會素養的培植也很重要,膚色容易成為判定道德高低的依據,歧視現象仍待矯正。不過,在二〇一五年勞動部與印菲越泰達成協議,將四國家事外勞凍長十八年的基本月薪調漲至一萬七千元整,較過去增加一千一百六十元。此舉凸顯外籍勞工在臺重要性,也證明臺灣對外籍勞工權益的重視逐漸增加。
選擇的自由 逃
「逃」一詞的使用令人匪夷所思,本書導讀中寫道:「所謂的逃跑,也不過就是翹班、跳槽。選擇工作的自由應該是基本人權,怎麼被當成了犯罪?」逃跑的外勞實際上不過是想換工作,卻被安上犯法的罪名。簡單的要求卻難如登天,超時工作、性騷擾、拖欠薪水等因素,出走成為最好也最壞的選擇。很多人以為外勞犯法僅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薪水,卻沒有人想過這種「逃亡」的生活該有多痛苦。日夜躲避警察的追捕,既不能在同一個地點待太久,也不敢隨意拋頭露面,在找到下一份工作之餘,還必須顧到遠方的家人,心裡的煎熬與惶恐無法想像。錢,是他們遠離家鄉、支持下去的唯一信念,「等賺夠了,我會自首,我多麼期待回歸家鄉的那一天。」現實的困頓讓他們飛來了臺灣,卻沒想過連自由的權利也被狠狠剝奪。
恰巧被捕捉到的畫面。逃跑的外勞一臉驚恐,後面則是正在騎車追她的臺灣人。
(圖片來源/商周知識庫)
寶島枷鎖 無奈與辛酸
「我不偷、不搶、連罵人也不會,卻成為罪犯?為什麼明知將有帶著手銬的未來,我還是逃跑?」粗糙樸實的文句間,字字透露著離鄉背井的無奈辛酸,還有驚慌恐懼。社會以嚴苛的眼光評論外籍勞工,卻忘了考慮他們只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為了故鄉殷殷企盼的家人,在這塊陌生的土地上獨自打拼,然而在這本是充滿希望的寶島上,他們卻失去選擇的機會,錯過了追求夢想的可能。
![]() |
記者 翁世樺
南崁人,喜歡吃中壢的牛肉麵 最想過簡單充實的生活 有時候很享受一個人的安靜閒適 有時候很嚮往熱鬧歡騰的朋友相聚 但願有一天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