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期

過去與未來 解析行動支付

二○一六年,行動支付將在臺灣呈現爆發性成長,你準備好拿出手機一起來感應、掃描付款了嗎?

過去與未來 解析行動支付

記者 楊淑斐 文  2016/03/27

過去,每到午餐時間,餐廳的收銀台總是排滿長長人龍,繁瑣的付款程序,使得消費者等待的時間越來越長。但現在,顧客只要拿出口袋裡的手機,使用行動支付,就能節省大量的時間,享受美味的午餐。


簡訊轉帳 裝置要求低

行動支付的定義為使用行動裝置進行付款的服務,它的應用模式並不僅止於智慧型手機或是個人電腦,而其主要分為簡訊轉帳、行動帳單與APP支付。

簡訊轉帳支付為消費者運用簡訊完成轉帳或匯款後,憑著簡訊內容或是密碼,到指定的電信商據點或是ATM無卡提現。這種支付方式雖然盛行於智慧型手機尚未發明時,但它現在卻在肯亞發光發熱。

肯亞因為內戰不斷、區域發展不均,導致二○一四年的國民平均生產毛額(GDP)僅僅只有臺幣三萬九千元。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下,當地人民並沒有辦法負擔昂貴的智慧型手機與行動上網費率,只能使用舊型的2G手機收發簡訊;於是他們藉此發展簡訊轉帳支付,進而成為全世界行動支付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肯亞的M-PESA簡訊轉帳服務,已成為非洲行動支付閃耀的一顆星。
(照片來源/The World Bank
 

轉變的浪潮 改變的起點

電子商務於九○年代起飛,手機價格也在後期大幅下降並開始普及化,電子商務業者與電信商推出行動帳單支付,而小額付款就是其中一個案例。小額付款是在購物交易完成後,將款項納入手機帳單,再由電信商代付的支付方式,它的推出為當時的消費者帶來嶄新的消費模式。

但隨著科技與網路的快速發展,運用智慧型手機內的APP付款已取代行動帳單支付成為世界的主流,各大廠商運用近場通訊技術(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簡稱NFC)、快速響應矩陣碼(Quick Response Code,簡稱為QR-Code)等技術結合信用卡、金融卡與APP平台,代替舊有的行動支付型態,也讓行動支付市場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

目前行動支付主要發展的技術是NFC與QR-Code,NFC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訊技術,不易干擾的特性,使其在設備密集而傳輸困難的情況下仍可以正常運作,蘋果(Apple)、三星(Samsung)、谷歌(Google)就是運用NFC推出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Wallet等行動支付服務。而QR-Code則是一種二維條碼,比起普通條碼能儲存更多資訊、更快速被解碼,且無論以何種角度掃描,資料都可以正確被讀取,臺灣知名團購網GOMAJI即利用此技術結合店家優惠,吸引消費者。


NFC與QR-Code的使用方式。(照片來源/Visualead
 

全球趨勢 一步之遙

市場研究機構高德納(Gartner Inc.)預估,全球行動支付技術的合計交易金額將從二○一四年的十兆臺幣躍升至二十二兆,丹麥政府更於今年宣布取消現金交易,全面採用行動支付,此舉意味著智慧型手機取代錢包的時代正式來臨。

中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也在當地盛行,支付寶為買賣家之間的中介,當消費者購買一項商品後,會先支付費用到支付寶,收到商品後再由支付寶支出,這個機制不僅保障買家資訊,也能防止雙方詐騙的嫌疑。當支付寶的消費群眾越趨龐大,提供的服務也就越來越多元,消費者可以使用支付寶轉帳、繳交水電費、購買交通票,甚至是貸款。各大企業瞄準的就是這塊商機,當行動支付平台成為消費者生活中無可或缺的「錢包」,它就能延伸到所有與金錢相關的領域。然而,相較於其他國家,臺灣顯然慢了一步。


支付寶付款的流程圖(圖片來源/T客邦

臺灣政府與企業在推行行動支付上不遺餘力,但許多的數據皆顯示,在臺灣,行動支付並不成功。根據二○一四年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所的調查,臺灣行動支付採用率僅有4.8%,而在二○一五年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市場研究調查也指出,臺灣的電子支付佔個人消費支出比率僅有25.8%;同樣位在亞洲的香港、中國、韓國、新加坡等卻已超過50%。 
 

與世界接軌 無現金時代

行動支付難以在臺推動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安全」,消費者擔心在行動支付的過程中洩漏信用卡資訊;二是「場合」,臺灣目前支援行動支付的商店並未普及,消費者即使擁有行動支付的裝置,也難以在臺使用;三是「裝置」,臺灣消費者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大多不具備NFC功能。消費者的疑慮加上場合與裝置的不足,使行動支付在臺的發展停滯不前。

為了改善臺灣行動支付的環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二○一三年通過「信用卡業務機構辦理手機信用卡業務安全控管作業基準」及「電子支付機構資訊系統標準及安全控管作業基準」,保障消費者的個人信用卡資訊。二○一六年臺灣也預計發行更多具備NFC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並設法提高商家裝設行動支付裝置的普及率。

在全球行動支付普及的情況下,二○一六年的臺灣仍是一片藍海(不完全競爭的市場),臺灣的電子商務業者、遊戲廠商、連鎖餐飲業者無不積極發展行動支付等相關業務,國外廠商也對臺灣行動支付這塊大餅虎視眈眈,只要誰能搶佔先機,誰就能在這個市場獨佔鰲頭。

行動支付的發展隨著科技日益茁壯,在不久的將來,手機將不再只是一部手機,而是存有個人金融資訊的電子錢包。與此同時,駭客竊取個資的技術也不斷精進,該如何讓使用者安心,將成為政府與企業的首要課題。

記者 楊淑斐
我是楊淑斐,對珍奶異常狂熱;對橘色異常偏愛;對韓樂異常著迷,喜歡一件事情就不會輕易放棄。
記者 楊淑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