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危害知多少
手機危害知多少
吳維倫 文 2016/03/27
智慧型手機充斥在現今人的生活中已是不爭的事實,傳統手機受限於機體性能以及無線網路傳輸速度,用途主要為語音通訊與簡訊傳輸。如今的智慧型手機基於各項技術的提升,普羅大眾可以利用它玩遊戲、查看社交軟體和看電影等等。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赫爾辛基資訊科技研究院(Helsinki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研究顯示,智慧型手機的重度使用者,一天會確認手機內的資訊超過三十次,可能每十分鐘就必須要使用手機,而過度依賴手機的結果,對於普羅大眾的身心狀況都有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手機藍光與眼部病變
在睡前使用手機是現代人常見的習慣,然而手機多為LED(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會發出大量的藍光,藍光為可見光的一種,波長介於400到700奈米之間,在這個範圍之外的光波像紅外光與紫外光,會被眼睛結構中的角膜與水晶體阻擋,對於我們的眼睛並不會過多的傷害。然而,藍光卻會對視網膜造成嚴重的傷害,原因是因為藍光相較於其他的可見光,擁有極高的能量,而眼睛之所以能看到事物,是因為它無時無刻在進行光化學作用,由於藍光擁有極高的能量,會使眼睛的視覺細胞受到過度的刺激,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傷害眼睛的細胞,增加罹患黃斑部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的機率。
手機中的藍光,毫無受阻的進入眼球,傷害視覺細胞。(圖片來源/1111人力銀行)
黃斑部是人類眼球的核心構造,儘管只占眼球結構的一小部分,卻具有極高密度的視神經細胞。因此,一旦該構造受到傷害,往往會造成視覺的嚴重喪失。原本大自然中的藍光來源主要為陽光,因為有晝夜交替,人的眼睛並不會長期飽受藍光的侵害,因此,黃斑部病變的發病因素在過往與高血壓、抽菸和家族病史有較高的關聯性,然而手機以及平板電腦所發出的強光,會持續傷害眼睛,未來黃斑部病變,有可能提前發生在慣用數位產品的年輕人的身上。事實上,台灣曾經發生過類似的案例。在二○一三年,有高中少女躲在被窩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導致黃斑部出血,眼睛成像出現黑影,視覺嚴重退化,儘管經過治療,少女的黃斑部仍出現纖維化的結痂,視覺大不如以往。
睡前看手機 慢性病報到
手機所散發的藍光,也對於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有許多不良影響。人體中主要控制生理時鐘的激素為退黑激素(Melatonin)。該激素是由大腦中的松果體(Pineal)所分泌,退黑激素的分泌與光線息息相關,只要人體暴露在足夠強度下的藍光中,退黑激素就會停止分泌。不幸的是,手機所散發出的藍光,強度接近於正午的太陽,因此在夜間使用手機,相當於是誤導自己的身體,讓身體以為當下是白天,將會嚴重破壞睡眠品質。
台大心理系主任葉素玲指出:「曾經有研究將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在睡前閱讀電子書,一組在睡前閱讀紙本書籍,結果顯示閱讀電子書的受試者,不但不容易進入深層睡眠,在清醒後也較容易感到沮喪。」退黑激素也是身體抑制腫瘤生長的重要激素,旺盛的退黑激素分泌可以確保新陳代謝(Metabolism)的正常運作,反之會造成各器官的崩壞,缺乏退黑激素的人體入睡不易,也難以進入深度睡眠。短期內會影響人體的認知、記憶、協調及反應能力,長期的則會造成肥胖、消化問題、心血管疾病、癌症與失智症的可能性增加,並使人加速老化。簡單來說,在夜間使用手機相當於是讓自己變的老、醜、笨、憂鬱和一身是病的「最佳途徑」。
滑手機 小心頸椎老化快
眾人習以為常的低頭滑手機姿勢,其實讓頸椎的負荷很大。(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除了光線的危害外,長期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另一大問題,便是長期低頭滑手機所造成的頸椎病變(cervical spondylosis)。人的頭顱重達七公斤,但是低頭滑手機的姿勢,卻會使得整個頭顱的重量都由頸椎所承擔,頸椎原本就與腰椎並列為活動量最大、最容易老化與病變的脊椎,低頭滑手機的姿勢,並不符合人體的正常姿勢,會大量使用頸椎以及拉扯頸部後方的肌肉,長期下來,頸椎會變得容易痠痛,這就是頸椎病變的前期徵兆。
頸椎是人體大腦與軀幹的連接處,頸椎病變所造成的後遺症非常有可能會對於全身造成影響,除了常見的脖子與肩胛部位痠痛,透過神經的傳導,頸椎病變可能讓手臂出現麻木與刺痛感,甚至導致上臂無法順利施力,最嚴重可能會讓四肢無力、行走困難,通常到了這樣的時期,代表頸椎已受嚴重壓迫,病情會持續惡化,無法透過藥物與物理治療恢復,必須要接受手術,才能有所改善。但即使進行手術,仍然有一成的患者所受到的神經傷害無法回復,將會影響未來的生活。
頸椎骨與頸椎骨之間,由軟骨組織所構成,這些軟骨組織很容易因為不良的姿勢導致損傷,而這一些損傷無法完全修復,所以一旦過了青少年時期,人的頸椎就逐漸邁向老化,只能透過保養與正確的姿勢來延緩頸椎所受到的傷害。但使用智慧型手機,讓大眾長期保持著頸椎高負荷的低頭姿勢,卻是非常傷害該部位的行為,儘管現今因為頸椎病變就醫的民眾仍然以高齡族群為主,但是未來仍有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年輕人,因為不當的滑手機姿勢讓頸椎病變提早報到。
對手機的心理依賴
現今的大眾,過度依賴使用智慧型手機,也不禁讓人質疑,智慧型手機是否已成為了一種病態的上癮。事實上,《天下雜誌》指出,在南韓已經有手機程式在專門控管,青少年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狀況。精神諮商專家湯馬斯(Thomas Lee)也認為,使用智慧型手機作為放鬆及改善情緒的過程,幾乎近似於毒品對於心理行為的影響,在不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重度成癮者也會出現不安、憤怒與焦慮等與毒品戒斷雷同的情緒。智慧型手機應該是用來豐富生命的工具,但因為人為不當的使用,卻導致了許多文明病的發生。大眾在使用便利的科技工具時,必須要注意潛藏在智慧型手機中,對於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
![]() |
記者 吳維倫
Hi!大家好,我是吳維倫,我是個超隨性的人,喜歡無憂無慮的生活也是藍白拖的擁護者,最近學到西語中的諺語覺得很有道理:對於自己的人生不用太認真,因為那是你唯一無法活著逃離的事情~~期待一整學年的喀報發現更多動人美好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