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青旅 打造台灣文創夢
1949青旅 打造台灣文創夢
記者 鄭宇茹 報導 2016/03/27
傳統菜市場旁的巷弄間,一家以臺灣歷史為主題的青年旅館隱身其中,外牆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為設計,而內部的擺設裝飾則與台灣的地形、人文相關,全都是圍繞著1949年國民政府來臺後的歷史文化作為發想主題。而這一切,是出自一群想要保存台灣文化的青年創業團隊「厝味文化」之手。
台灣的歷史文化是這間青年旅館的主題。(照片來源/鄭宇茹攝)
這群年輕人將創業公司取名為「厝味文化」,來由自他們蓋房子(旅館)起家,又想做自己有興趣且有趣的事情。創辦人陳慕天與許天亮都是交通大學畢業,且兩人從大一開始就是室友,同系的兩人也曾在系學會、學生聯合會共事過,深知彼此的做事能力。而在大四下,剛好一起到北京清華大學交換,他們在那時候注意到,由於中國的教育影響,當地學生對台灣的歷史非常有興趣,而且對台灣懷有憧憬,想要來台灣旅行、觀光和體驗文化。
抓住這點,加上當時陸客自由行剛開放,回到台灣後,他們便萌生了創業的念頭。暑假在陳慕天父親提供的空間裡「閉關」兩個月後,他們試著架設旅遊網站與籌備旅館,利用虛實整合的方式,雙管齊下去吸引客人上門。他們兩人原先構想利用旅遊網站客製化行程,讓想自由行的觀光客自己選擇想去的景點後,再協助規劃。但事情並非如兩人所想像的順利,市場上早有類似的服務,在無法競爭的情況下,便決定先專注在經營旅館上。
文化保存 住的博物館
台灣有許多特有的文化、工藝,因為工業化時代的關係而遭逢瀕臨消失的問題,卻也很少人重視這塊,但如果只是被保存在博物館內,埋沒它的文化價值,自然不會被大眾所記得。因此他們認為若能將這些文化與各式各樣的商業形式做結合,讓商業形式擁有一部份的文化意義,不但更具有特色,這些文化也能夠再一次被保存下來。於是,他們想到旅客一天花最多時間的就是在旅館內,如果能讓客人待在旅館的這段時間內就能認識台灣的文化,何嘗不是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蓑衣、布袋戲偶等等都是能在旅館內看到的裝潢。(照片來源/鄭宇茹攝)
許天亮以客家花布為例,他認為若直接放在博物館裡,以灌輸知識的方式介紹客家花布的歷史不但無趣,也沒創意,因此在旅館他們選擇用做成床單的方式,在客人選取花色的時候還能順帶介紹,就算無法全部記得,但至少會覺得有趣,「這就是我們的目的,每個客人離開的時候都能帶一份台灣的記憶這樣就可以了。」許天亮說道。
實驗性質的青年旅館
除了在裝潢的部份下苦心,請畫家將台灣特色呈現在牆上之外,團隊成員也蒐集像是舊鐵窗、書籍相片等等許多象徵臺灣文化的東西,讓臺灣的氣息存在在旅館的每一個角落。此外,他們和臺北在地的酒廠合作,舉辦讓外國人來體驗包餃子、粽子加上喝台灣酒的文化交流活動。打旅館知名度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推廣台灣的特色文化。
但店長顏敬家坦承,並不是每件規劃都是如他們所想。當初在設計樓梯的時候,是希望旅客能有爬台灣百岳的感覺,但旅客的行李內所裝的物品卻是千奇百怪,從米到甕都有人帶過,過重的行李就凸顯了這種樓梯設計的不便,也讓他們意識到設計是一回事,實際需求又是一回事。
而會這樣不斷地嘗試各種方式,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打算將這家青年旅館定位為只做四到五年的實驗性質事業,「一開始就算出這個東西是不太會賺錢的。」許天亮說。但相較於開民宿,青旅的好處是能接觸到更多人,因此,一方面蒐集越多客戶,並盡可能地嘗試各種可能增加顧客回頭率或打開知名度的活動,另一方面向往後的投資者證明這個團隊的能耐,也都是經營青年旅館的「實驗目的」。一切的努力,為的就是將這些經驗,轉換為下個事業的養分。
旅館也會不定期地舉辦和外國人推廣台灣文化的活動。(照片來源/1949 文創Café臉書)
昔搭上熱潮 今政策不利
回想甫推出青年旅館時就能有不錯的表現,同樣是「厝味文化」創辦人的邵璦婷認為,他們剛好搭上了Airbnb在台灣營運的熱潮,且那時較少人將房源放到平台上,加上以前沒有青旅主打臺灣文化以及前期床位便宜,天時地利人和之下,便建立了一點知名度。之後也陸續邀請部落客來試住寫文章,並規定部落客在標題的部分要出現「臺北」、「住宿」等關鍵字,以達到搜尋引擎最佳化,讓這家青年旅館能更容易被找到。如此的作法讓他們在今年二月以前一直都算是穩定的,甚至能有月收二十幾萬的營業額。
但三月卻開始出現轉折,除了經濟不景氣之外,加上因為政策限制中國團客來臺,連帶影響整個旅宿產業,讓以中國自由行觀光客為主的他們「很有感覺」。許天亮說:「我們大概半個月前就可以知道下半個月的狀況,頂多多一成,而現在的狀況和之前比就不太好。」由於公司也才成立一年,並沒有太多往年的數據能參考,他們只能推敲可能影響的原因,並做出因應措施,例如本來以外國與中國自由行觀光客為目標客群,現在臺灣觀光客也逐漸納入其中。
青旅出發 定位「文化銀行」
在經營青年旅館和創業成立公司的過程中,他們不斷調整方向,最後決定將公司定位為台灣第一家的「文化銀行」,主要目的是找出臺灣特有卻快消失的文化,並進行活化利用與推廣。像是邵璦婷目前就在進行九份的旅館規劃,計畫將九份過去的礦工歷史以及淘金的生活樣態,融入在旅館中。在此同時她也和當地的文史工作者合作,推出屬於九份礦坑文化的深度小旅行,而這也能和目前的青年旅館做結合,讓來住的背包客有更多的探索臺灣的選擇。
懷著成為台灣第一間「文化銀行」的使命,許天亮和其他夥伴努力不懈地朝著目標前進。
(照片來源/鄭宇茹攝)
目前,他們處理公司業務之餘,同時繼續上台大創新育成中心所提供的各種課程,也從一開始和家人、朋友借錢創業,到能自己尋找投資人,並成功說服對方投資。熱愛台灣文化的他們,工作之餘不斷精進自己,為的就是希望能夠以青年旅館為出發,繼續實現「文化銀行」的目標。
![]() |
記者 鄭宇茹
追星族,迷妹,從小就立志要走傳播業。 在高中意外地與韓國OPPA相遇,自此發誓有天一定要去充滿泡菜的地方體驗生活。 一切條件普普,不期待生活發生驚滔駭浪,只求一生安穩而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