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期

失智老人 被遺忘的記憶

藉由《被遺忘的時光》與《去看小洋蔥媽媽》探討失智老人在面臨生命最後一段旅程時所有的愛與尊嚴。

失智老人 被遺忘的記憶

記者 謝萱穎 文  2016/03/27

失智症,是一種慢性的遺忘,伴隨更多對時空的錯置幻想。上一秒發生的事,下一秒即可能在記憶中消逝。失智症在每分每秒中,緩慢地吞噬一個人的記憶、一個家庭的圓滿。根據世界衛生聯合國(WHO)指出,全世界的失智人口每年增加七百多萬;二〇五〇年,將超過一億三千萬人。而台灣在二〇一五年,失智人口即達二十四萬人,其中老年人數就超過二十二萬人。

【被遺忘的時光】(The Long Goodbye)以許景珍遺忘丈夫的故事為電影揭幕,並道出失智症最常出現的症狀:記憶障礙。記憶障礙為阿茲海默型失智的一種,伴隨錯認、行動遲緩等問題。導演楊力州記錄養護中心內六位老人的失智症狀與其牽繫的六個家庭,在僅兩小時的片長中,紀錄每個家庭面對失智所經歷的成長與轉變。失智患者不被了解的無奈、家屬的恐懼與慌張,都真實地在鏡頭下呈現。
 

拋棄或盡孝 照護成難題

「你要做這種事啊?我是不會拋棄父母的。」

咖啡廳老闆不經意地一句話,已讓東方社會傳統的孝道觀念無所遁形。【去看小洋蔥媽媽】改編自日本真人真事,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呈現失智症的症狀,像是母親岡野光江忘記自己泡茶是為了招待朋友,而悠閒地享受一個人的下午茶;或是講電話時忘記掛電話,因而幸運躲過詐騙集團的騙術等,逗趣地化解沉重的失智議題。


岡野雄一將母親送至老人照護中心,卻因此受到朋友的質疑。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隨著病情的加重,男主角岡野雄一無法獨自照顧失智的岡野光江,選擇將她送進照護中心,這樣的行為卻受到旁人對他的質疑,認為所謂的「孝順」應該是在家中陪伴失智的父母親,而不是將父母送到陌生的照護中心。如此的既定標籤不僅讓長期照護更難以實施,無形中也增加家屬的照護壓力。【被遺忘的時光】雖然沒有在拋棄或盡孝的觀點上加以琢磨,但在如何盡孝卻多有著墨,「她對我們的照顧無微不至,我現在照顧她也是應該的。」許景珍入住照護中心時,女兒張淑潔在入住說明會中談到。照顧年邁的父母是理所當然,與送入照護中心與否無關;即使過去親子關係不佳,當家人生病時,照顧也將是跨越過往障礙的契機。

如片中患阿茲海默型失智的陳良文,他年輕時偶有暴力傾向,家人起初對照顧他的義務與責任感到不耐,但這樣緊張的關係卻也因失智而開始有了一點轉機。「我在拍的不是一群失智老人,我在拍的是我們的故事。」楊力州敘述的不僅是劇中人物的故事,更是每個家庭都可能面臨的徬徨與掙扎,貼近社會的劇情讓片末激起的強烈感觸直達人心,引發觀眾共鳴。
 

經濟負擔 長照難普及

難以突破的傳統觀念是長期照護的困難之一,而經濟考量也同樣成為影響長照推行的關鍵。【被遺忘的時光】中,七十四歲的阿蟳阿嬤因為肺血管阻塞住院,九天的看護費用就需花費一萬六千多元,幾乎是丈夫楊祥永一個月的生計。以一般的本國看護工來說,因為沒有國家健保給付,每天需支付二千元的薪資,長期累積後將是一筆可觀的數目。對經濟困難的家庭而言,照顧失智患者時所承受的經濟壓力與心理折磨都更為強烈,片中楊祥永的長嘆,讓人思考長期照護在市場供需上的不對等,人民在老年照護上應享的權利卻因費用而成為綑綁家屬的枷鎖。


老人照護的費用昂貴,並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記憶的缺口 由體諒補上

失智症是一種緩慢侵蝕記憶的疾病,【去看小洋蔥媽媽】對於母親失智情況越趨嚴重的描摹非常深刻,劇情一開始母親岡野光江老是「雄一、雄一」的喊著自己的兒子,但最後卻連兒子招牌的禿頭造型都認不出來。導演森崎東運用今昔穿插的劇情排列,帶領觀眾回到母親過去的時光,而那些時光正是僅存未被侵蝕的記憶,岡野光江最後的回憶只剩下早逝的妹妹孝代、孩提時代的友人千惠子以及已逝的丈夫。


岡野光江當晚在燈會第一次露出笑容,卻是因為看見了過去的親人及好友。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隨著母親沉浸昔日回憶的次數越頻繁,更顯得岡野雄一狼狽。他不斷地透過各種方式,試圖喚起母親對於周遭事物的回憶,像是帶母親和老朋友見面,或是參加母親過去喜愛的燈會,不願接受母親日趨嚴重的病情。岡野雄一的無能為力在片中展露無遺,他無法勉強母親對周圍的環境有反應,因為母親無神的雙眼只觀望遙遠的過去。

許景珍的失智症狀與岡野光江相似,但兩人的孩子面對母親失智卻有不同的回應方式,與岡野雄一的慌張相比,張淑潔體諒母親的病症,當許景珍忘記女兒時,張淑潔並未急於確認親屬關係,而選擇應和母親。失智症需要的也許不是回復正常,家人的愛與包容才關乎一切,這樣的概念從【被遺忘的時光】一直存在,六個家庭的故事並未因為失智產生缺憾,反而藉由失智讓彼此的關係更緊密。


張淑潔在母親面臨失智症狀時,選擇以愛與包容回饋母親一直以來的悉心照顧。
(圖片來源/
被遺忘的時光痞客邦
 

失智無須逃避 家人封存回憶

若說【被遺忘的時光】提倡面對慢性疾病患者時,家屬應有的關懷態度,【去看小洋蔥媽媽】則是討論面對失智,從不諒解到釋懷,家屬可能會經歷的所有過程。相較於前者將長達兩年的拍攝壓縮至兩小時,後者在故事的鋪排上細膩許多,角色也更鮮明,較容易看出家屬岡野雄一陪伴母親一路以來,心態上的轉變。

「失智也不見得是件壞事呢。」在【被遺忘的時光】片頭就點出的觀點,岡野雄一直到最後才了解,但他所面臨的掙扎其實也反映現實。失智初期,健忘的機率不頻繁,幾乎看不出太大的異常,可是情況卻容易隨著時間急轉直下,速度之快常讓沒有做好準備的家屬不知所措。許多機構提倡及早為失智準備,但失智症防不勝防,與其避免它的到來,家屬更應把握彼此相處的當下,當失智來臨時,一同守護那些終將消褪的記憶。

記者 謝萱穎
我可以很快融入人群,卻也很快消逝在人群中 我享受人群,卻也享受自己 我喜歡笑,卻也容易疲累而只剩沉默 在矛盾中,我終至找到自己 我是謝萱穎。
記者 謝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