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禪寺 以農為本
現代禪寺 以農為本
記者 黃琪 報導 2016/04/10
一九七四年東初老人秉持以農為本、禪修等精神,興建農禪寺。農禪寺位於臺北市北投區,在繁華的盆地都市裡堅忍不拔地佇立,四周環繞青綠農田,自成一處清淨天地。二〇一〇年由建築師姚仁喜改建後,更多信眾們於此修煉心靈,其融入現代感及簡樸幽靜的氛圍,顛覆傳統對於宗教殿堂的建築風格,蔚為宗教建築的新潮流,亦吸引不少觀光客前來朝聖,感受農禪寺內斂的滂礡氣勢。
農禪寺歷經改建後,結合現代建築元素,外型簡約卻又不失其堅毅、穩重的氣魄。前方的水月池清澈明亮,映著大殿的倒影,彷彿道盡人生的虛實。(照片來源/黃琪攝)
連廊為通往禪寺的通道,以清水模混凝土構築而成,左右兩邊採不對稱排列,美感與信念兼具,其深遠狹長使人在進入禪寺之前能放寬心懷、拋開世俗瑣事。(照片來源/黃琪攝)

常會有被煩事纏身的人們坐於水月池畔,躲進農禪寺的寧靜,暫時逃離現實世界的紛擾。
(照片來源/黃琪攝)

(照片來源/黃琪攝)
入慈悲門位於大殿後方,為聖嚴法師所建,期許人們通過此門後可以秉持慈悲之心,善待芸芸眾生。
(照片來源/黃琪攝)

長廊的外牆上刻著禪宗教法──金剛經,五千多字的全文,剛硬的字跡震懾人心。(照片來源/黃琪攝)
農禪寺雖位於市區,但其四周為農田圍繞,隔絕都市叢林的壓迫,猶如世外桃源。(照片來源/黃琪攝)
置於大門前盤根錯節的竹編裝置藝術,像是替人們過濾外面世界的雜亂。(照片來源/黃琪攝)
全區皆使用石板材質的地板,利用其沉著冷靜告誡人們處事的踏實。(照片來源/黃琪攝)
![]() |
記者 黃琪
冷都女,一個冷漠的都市女子。 用理性看待所有事情 感性從不示於他人 對別人寬容 卻不容許自己犯錯 一個愛好自由、沉迷旅行的水瓶 希望能用最真摯的文字, 感動每一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