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苦後甜 蔡湘怡的創業路
先苦後甜 蔡湘怡的創業路
記者 鄭宇茹 報導 2016/04/17
走進國立美術館附近的小巷子,改建自日式老房子的複合式甜點店隱身其中,從義式冰淇淋到台式伴手禮通通都有,每到假日店內常常都有絡繹不絕的人潮,成功的背後,其實也是老闆娘蔡湘怡,在餐飲界二十幾年的經歷和兩次創業失敗的經驗累積,才有今天的榮景。
森製菓是蔡湘怡第三次創業的店。(照片來源/鄭宇茹攝)
興趣使然 走向餐飲
六十六年次的蔡湘怡大學時期就讀觀光學系,並於畢業後遠赴美國攻讀服務業綜合管理碩士,回台後,擔任多年負責餐廳規劃的職位,她表示,是因為本身就很喜歡吃、很喜歡玩,當初才會朝餐飲業發展,沒想到一做就是二十幾年的光陰。
蔡湘怡談到,在某次的工作中,她需要同時訓練三班的人員,每天上班超過十二個小時,還需要近二十四小時待命,過度的疲勞讓蔡湘怡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全身蕁麻疹也讓父母心疼不已,不准她繼續做下去。辭去工作後,蔡湘怡應徵上僑光科技大學台德菁英班的兼任講師,但生性閒不下來的她,自嘲當時「很認真」,又找了一份正職工作,也就是跟著她第一份創業的老闆規劃伴手禮店。
初次創業 止血退出
那時,蔡湘怡跟著她的老闆以及另一位提供技術的夥伴合資入股,打算在南投山上的車埕推出結合當地產業特色的伴手禮專賣店,推動當地觀光產業。一開始,先以網路商店的方式販售,由於三位股東都非常賣力地宣傳,初期的營運還算不錯,生產、銷售不停持續著。
直到實體店面正式開張,所有的人力、房租等固定開銷出現後才發現,山上只有周末才有人潮,平日幾乎沒有客人。在經濟效益不高的情況下,負責提供技術的股東認為,花費同樣的心力、金錢,若開在台中市區能夠有更高的經濟效益,況且他也沒有資金繼續支持地方觀光,便提議拆夥。而蔡湘怡儘管認同老闆想要發展車埕觀光的理念,但當時她也同意拆夥的決定:「一方面是快沒錢了,但大家的立場都是對的,要繼續留在那邊也行,可是這樣我們會沒有技術,我不敢。」
東山再起 化為養分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帶著拆夥後分到的巧克力模具回到台中後,蔡湘怡體認到:「既然我想要經營,我必須要了解,我必須要學習。」她決定再次以網路商店出發,開始到處參加原料商、設備商所舉辦的講習會,加上當時有認識的師傅鼓勵她繼續做下去,也促使她報名了日本的法芙娜巧克力學校的短期課程,學了幾種她認為不錯的產品回來,新增到產品目錄販售,就這樣親自製作甜點在網路上賣了兩年多。雖然蔡湘怡的最終目的並不是成為甜點師傅,但學會了如何製作,也讓她在日後開業時,更能與甜點師傅們進行溝通、討論。
本來蔡湘怡是在家裡印刷廠的辦公室裡製作甜點,後來朋友提供了勤美誠品附近的房子,她便遷移了過去。原先只在二樓製作,之後又將一樓裝潢成可以讓客人來取貨的空間,她無奈地表示:「那時候覺得很煩哪,有單的時候怕做不出來,沒有單的時候很害怕。」
隨後,她便在同一地點創立了Choco Mission,重新以實體店面的方式營運,但當時堅持只在店面販售甜點,也讓她發現除了下午茶時間,幾乎沒什麼客人,但是店一開就是一整天該怎麼辦?她分析:「如果提供一些民生的必須消費,然後帶動客人後面加吃你的甜點,那是很容易的,可是你叫他專門只吃甜點,他還要去找一個地方吃飯,來客數相對就會少。」這次的慘痛教訓,也成為蔡湘怡下次創業時的寶貴經驗,讓她在第三次開店時,便將餐廳定位為早午餐店,目的就是希望讓客人在正餐時間吃鹹的東西,並帶動後續購買甜點的需求。
追求進步 不停投資
提到投資開業的這些年,由於一開始便是拿自己工作十幾年的積蓄,家裡的人並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蔡湘怡開玩笑地說:「其實自己現在蠻後悔的,因為是個無底洞,要不斷地投資開發。」她說,在這個產業為了要進步,不管技術、硬體、人員訓練都是得一直投資下去,因為「你停滯後面的人就趕過去了。」
憑著過往經驗的累積,蔡湘怡連新店的平面配置圖都親自處理。
(照片來源/鄭宇茹攝)
在選材用料上,蔡湘怡也會不停地問原料商現在最新最好的原料是哪些,並持續地更新資訊、試用,因為在她看來,現今的烘焙餐飲業,所有技術方面的學習是很流通、透明化的,所以在製作的細節和所使用的原料,都是與他人決勝負的關鍵。如果擁有很好的技術,卻隨便做;或是有好的技術和好的想法,在選材用料上卻很隨便,這些她認為都不能完成一個好的商品,因此她對於原料上有一定的堅持。
理智分析 把握時機
談到未來是否展店、擴大規模,蔡湘怡認為,開店創業不是想不想或喜不喜歡這麼浪漫,而是當時機點出現的時候,舉凡設立地點、資金是否充足、天時地利人和等都是需要進行評估的事項:「沒有說一定要開或不要開,是為什麼?今天很多事情就是必須要。」
最近蔡湘怡與友人便計畫在台中南區設立新店面,並考慮要從百貨公司撤櫃,除了百貨公司近期人潮不如預期外,在百貨公司設櫃不但需要配合百貨公司的營運時間、裝修以及宣傳等,都是一大筆支出。更重要的是,百貨公司有沒有想要炒熱甜點的櫃位,以及甜點店在慢慢有了一定的口碑的情況下,是不是還有必要設櫃在百貨公司,這些也都是蔡湘怡的評估之一。畢竟就像她說的:「開店就是要銷售,不是賣爽的。」
比起許多滿懷熱血與夢想開店的人,管理出身的蔡湘怡反而是冷靜地看待經營這件事情,身邊的人也常用「理智」來形容她。店員透露,蔡湘怡人很好,總是很認真地做事情,但同時也是有威嚴、有要求的老闆。對於現在這家店,蔡湘怡認為做了事情就要負責任,並不只是因為已經投資下去,收掉很可惜,而是覺得若有機會能夠創造、達成想要做的目標,便會一直朝這個目標往前走下去,因為她從不輕易地放棄有機會的事情,「我的現在、未來都在這裡。」她笑著說道。
![]() |
記者 鄭宇茹
追星族,迷妹,從小就立志要走傳播業。 在高中意外地與韓國OPPA相遇,自此發誓有天一定要去充滿泡菜的地方體驗生活。 一切條件普普,不期待生活發生驚滔駭浪,只求一生安穩而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