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期

帥氣中性 戴安娜忠於自我

介紹戴安娜自我認同、出櫃、忠於自我的過程。

帥氣中性 戴安娜忠於自我

記者 呂安文 報導  2016/04/24

戴安娜身為一名藝人,外表中性的她對於自己的性傾向沒有太多的隱瞞,甚至成為事業生涯的助力。在二十五歲時回臺灣參加第二屆【超級星光大道】選秀節目,參賽期間演唱〈女人花〉而獲得佳評,最後雖然未能晉級十強,但是參賽結束後她陸續出了單曲、專輯,也曾接下主持工作,更得到貴人相助創立了經紀公司。然而看起來帥氣有自信的戴安娜,過去曾因不夠女性化遭受歧視,也不是從小便如此確定自己的性傾向,在成長的過程中,她經歷了許多自我探索及出櫃的過程。


戴安娜坐在自己公司的大廳,侃侃而談關於她的自我認同及出櫃的心路歷程。
(照片來源/呂安文攝)

 

自我認同的十字路口

戴安娜出生於臺灣,幼年時先後在洛杉磯及臺灣成長,到了國中再度搬遷至加拿大,之後便一直待在國外,二十五歲時因工作關係,再度回到臺灣。她說,小時候後的自己與現在的形象截然不同,是個留長髮、穿裙子的漂亮女孩,不過比起裙子,她更愛的是方便舒適的牛仔褲。雖然母親總是將戴安娜打扮的漂漂亮亮,像個洋娃娃一樣,但是相較於芭比、玩偶等小女孩的遊戲,她更愛刀、槍,甚至跟著父親到飛機棚,對於這類「男生喜歡的事情」特別有興趣。

她的青春期都待在溫哥華,戴安娜回憶國高中的生活,她說,那時候學校裡並沒有同性戀,只要看到高年級的女生,都是和男朋友出去約會,因此當她到了差不多的年紀,也開始與男生交往。當時的她正是校園電影中典型的「啦啦隊女孩」,在這光鮮亮麗的包裝下,戴安娜也坦言:「我就是你們看到校園電影那些啦啦隊的女生,所以我習慣打扮成那樣,但是你問我喜不喜歡?我好像很不喜歡。」

戴安娜也加入女子籃球隊,隊上的女生都十分美麗,甚至上場前還會化妝,然而卻看不起不施脂粉的戴安娜。她說:「在避免被她們嘲笑的情況下,我必須一直同化我自己,那時候我才感受到歧視的力量。」

與男友交往一段時間後,戴安娜發覺兩人的相處模式跟其他情侶不太一樣,對方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她說:「他也覺得奇怪,怎麼我女朋友有時沒事就在跟我聊其他女生的事情。」比起情侶,兩個人更像是朋友的關係。對於戴安娜來說,這是一個自我探索的階段,她笑說:「有時候你沒有真的在一起過,你也不知道呀。」戴安娜坦言,在那個時候比較少和女生玩在一起,倒是與男生一起打球運動比較多。另外,她認為比起男性,女性似乎對她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也因此開始懷疑自己的性傾向。然而在保守的社會風氣之下,戴安娜遲遲無法在自我認同的十字路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出櫃 信仰向不衝突

戴安娜從小生長在基督教家庭,再加上溫哥華是個較為保守的城市,因此當時戴安娜的身邊並沒有能夠參考或是諮詢的人。她不敢和別人傾訴,更擔心遭受異樣眼光看待,因此戴安娜對於同志的認知全都來自網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雖然歐美常被認為比華人社會更加開放,戴安娜卻說,自己當時用英文搜尋到的資料若不是十分艱澀,就是熟齡的女同志團體,反而以中文搜尋時,找到不少屬於年輕女同志的淺顯訊息,在這方面當時的臺灣反而比較開放。

她透過留言板找到了另一名身在溫哥華的T(Tomboy的縮寫,打扮陽剛的女同志)。見了面戴安娜才知道,原來女生也可以剪短頭髮、穿得和男生一樣。戴安娜說:「一開始我只知道女生愛女生,所以我應該也要是女生的樣子呀。」所以她並沒有改變自己的外貌,一直到交了第一任女友,才在對方的要求下改變自己的穿著,讓自己盡量陽剛一點。

大約在戴安娜十七歲的時候,第一次向母親透漏自己的性傾向,她邊笑邊回憶當時的情景:「那時候,她就拿菜刀追我,追了大概五分鐘,大家都累了才休戰。」雖然講得輕鬆,仍然能夠看出戴安娜在與母親溝通上花了不少心力。當時的家長,對於「同性戀」還非常陌生,不知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再加上戴安娜過去曾與男性交往,也留長髮穿裙子,因此出櫃對於她的母親來說,是件非常難以接受的事情。

除了家庭的衝突外,信仰基督教的戴安娜直言,因為部分基督徒激烈的言論,造成外界常常認為身為基督徒與同性戀兩者是衝突的,不過她卻認為那些仇恨都是來自「性格」,而不是「宗教」,尤其現在連梵蒂岡的教宗都公開支持同性婚姻。戴安娜自豪地說:「祂(耶穌)從來沒有打算『治癒』我,因為我的主不覺得我有病。」
 

確定性向的最後一哩路 

一直到高中畢業後,戴安娜隻身前往多倫多學習錄音工程,因為東岸開放、做自己的風氣,她才能忠於自我,開始穿自己喜歡的服裝,留自己喜歡的頭髮,唱自己喜歡的歌。對戴安娜來說,搬到多倫多是一個轉捩點,讓自己從一個「漂亮寶貝」的形象變成現在螢光幕前帥氣的樣貌。

戴安娜選擇在多倫多就學,除了因為本身對於音樂產業的興趣之外,另一個原因是當時的女朋友。對方是個成績非常優異的人,考上多倫多的大學後,戴安娜也隨著前往,但是這樣的行動力與愛並沒有讓兩人從此幸福快樂,對方認為做音樂無法擁有穩定的收入,因此兩人經歷了幾番爭吵後,在這方面遲遲未能達成共識,最後只能分開。

再加上成長環境保守,戴安娜從發現自己的性傾向開始,不斷反覆躊躇、確認自己是否為一名同志,她說:「有些事情,你一定要跌倒過、經歷過才能知道。而且,我在這之後,就沒再交過男朋友了,我遇到這個女生之後,確定了自己的性傾向。」這件事對戴安娜的影響非常大,也是她最心碎的一段愛情。在這段戀情除了中確立性傾向,她還學到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戀愛,因此在往後的情路上,戴安娜自認走得十分平穩順遂。
 

身為同志藝人

戴安娜本身不排斥公開出櫃,這也是為什麼當戀情被媒體曝光時,她選擇大方承認,更因此成為臺灣第一個公開出櫃的女歌手。戴安娜雖因此經歷了不少批判的眼神,卻未帶來太多負面影響,反而讓她的事業更上一層樓。出櫃後,戴安娜遇到賞識她才華與個性的貴人,不僅促成她組成中性女子團體Misster發行專輯,也出版個人專輯,更協助她創立經紀公司。

對於其他想出櫃的同志,戴安娜表示:「如果不能出櫃就不要硬出櫃。」有意願承認性傾向勇氣可嘉,但是若是影響到身邊的人,進而造成麻煩,便不適合出櫃。在臺灣節目主持人蔡康永、香港歌手何韻詩等先進的努力下,現在的演藝圈更加能夠接納同志,進而增加同志議題的曝光率,讓同志不再只是躲在陰暗角落中,而是讓社會正視、認識同志。

記者 呂安文
喜歡藍藍的天跟藍藍的海,喜歡旅行,喜歡溫暖,喜歡笑容,我是呂安文。
記者 呂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