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原古的歌聲
聽見原古的歌聲
記者 林湘芸 報導 2016/05/01
頭戴鴨舌帽,身穿黑色外套、牛仔短褲,一襲輕鬆休閒裝扮,沒有任何明星光環,讓人難以想像他是一位歌手,還是第二十四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的得獎者。平凡的外表,有著滄桑渾厚的嗓音,堅持用族語傳唱卑南族古調,他來自位在山海交界的臺東知本卡地布部落原住民歌手──桑布伊。
來自卡地布部落的桑布伊。(照片來源/林湘芸攝)
傳唱古調 挫折當力量
原住民文化裡,歌唱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部落裡聽著老人唱歌,耳濡目染下,桑布伊從小跟著哼唱,在國小時,他進入傳統組織學習歌唱,開始接觸部落的傳統音樂。然而,讓桑布伊決定傳唱部落歌謠的契機,是錄音帶裡的歌聲,那是桑布伊從未謀面卻已逝世的爺爺,當時的感動一直存在桑布伊的心中,更讓他下定決心,為延續部落美好的聲音盡一份力。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過後,桑布伊收到在飛魚雲豹音樂工團工作的部落族人邀請,一同為家鄉賑災,在簡單的錄音室裡錄音製成唱片賣出,同時在街頭各處唱歌募款。踏出部落,一個人在街頭唱歌時,桑布伊才真正感受到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看待原住民。在都市裡,山上部落是被孤立的,原住民就好像是在邊疆地帶的人,是不被照顧、重視,甚至不被關心的,即使鄉公所會定期關心,但桑布伊認為這只是鄉公所例行性對縣政府的一種交代,並不是有心去關注部落裡所發生的事情。身為平地原住民的桑布伊走進原鄉賑災時,才發覺和平地、都市原住民比起來,山地原住民的處境更為艱困。
除了了解山上原住民的困境,桑布伊在街頭表演時,同樣嚐盡人情冷暖,有給予支持的觀眾,也有對他指指點點、甚至稱他「蕃仔」的路人,但他視這些批評為訓練,讓他了解現在的環境是如何對待擁有「原住民」身分的人。
雖然原住民音樂在臺灣不被重視,但飛魚雲豹音樂工團受邀到世界音樂節表演,卻得到許多國外音樂團體的讚美,甚至訝異是哪個國家竟然擁有這麼美麗的聲音,來自外國人的稱讚,讓桑布伊知道傳唱部落古調是有價值的,即便在自己生長的土地沒有人欣賞、甚至很少人傳唱,在國外得到的支持,讓他有力量繼續傳承部落音樂。他說:「會繼續走下去不是因為臺灣這個環境告訴我要繼續走下去,而是有外面的人對原住民音樂的欣賞讓我可以肯定自己的音樂是獨一無二的。」
金曲獎 不一樣的得獎感言
談到發行的第一張專輯《Dalan 路》,桑布伊說這是給自己一個紀念,紀念從離開部落到外地工作的這幾十年,把他的創作、想唱的歌,利用這張專輯做紀錄,同時也想藉由這張專輯,感恩他的傳統信仰以及部落的老人家,也鼓勵部落的年輕人以及喜歡這張專輯的人,記得無論發生甚麼事,要相信自己永遠能夠給自己力量。憑藉《Dalan 路》,桑布伊在第二十四屆金曲獎入圍五項大獎,成績只亞於入圍六項的林憶蓮,當年他也是少數非主流音樂,跨界入圍最佳新人獎、最佳專輯製作人及最佳編曲獎的作品,最終獲得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的殊榮。
桑布伊演唱的同名主打歌〈路 Dalan〉。(影片來源/Youtube)
公布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得獎者時,鏡頭轉向台下的桑布伊,除了得獎時的喜悅笑容,他的手裡拿著寫著「捍衛祖靈 拒絕遷葬」的黃布條,在台上,他單膝跪下,接受母親為他戴上象徵祝福的花環。桑布伊的得獎感言,除了感謝部落、感謝工作團隊外,他邀請其他入圍者一起上台分享榮耀,入圍者芮斯、舒米恩、阿洛.卡力亭.巴奇辣及達卡鬧,分別手持「反核反核廢料」、「拒絕不當開發」、「守護東海岸」、「拆美麗灣」等標語,站在他們前面的桑布伊,緩緩道出政府在卡地布部落掠奪祖靈之地,並喊出「美麗灣是不是要拆?」、「核廢料請遷出蘭嶼!」、「原住民存在的價值,就是要捍衛土地、捍衛海洋、捍衛水資源、捍衛山靈、捍衛空氣!」的訴求。
桑布伊獲得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的得獎感言。(影片來源/Youtube)
邀請入圍者一同上台領獎,桑布伊說道,在原住民的觀念裡,音樂是「分享」的,而不是用來比賽,「很多人一起分享同一件事情才叫有意義的、才叫得獎。」選擇在發表得獎感言時控訴政府不當對待原住民,桑布伊笑說,不是因為金曲獎受很多人關注,而是在別的節目裡,呼籲反核廢、主張環境正義的內容會被剪掉,他曾經在收聽自己參與的廣播節目中,發現最後播出的內容只剩下講述音樂及專輯概念,「金曲獎是直播,所以趁這個時候講,它來不及剪掉。找到上舞台的機會,我們才能很直接表達這些事情。」無奈的笑容中,透露出原住民議題不被聽見的哀傷。
用音樂 守護家園
「部落沒有文字,音樂是傳承歷史、文化的媒介。」老祖先告訴桑布伊,音樂在部落裡是一種療癒、抒發心情最好的方式,「就像人需要空氣、魚需要水、鳥需要天空,生活就是需要有音樂。」桑布伊說道。藉由音樂反省,用音樂記錄周遭發生的事情,像是核廢、土地、人心、對環境的態度、對宇宙的信仰、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甚至是唾棄不公不義的人事物。
和土地做連結,是桑布伊音樂的特色,土地包括人、規範、與土地的關係、無形的萬物、信仰,土地、環境則是桑布伊最在意的事情,「沒人有資格去利用、去出賣這個環境。」他認為環境是大家所共同享受的,在享受當中,大家要共同負責,為了金錢利益、個人私慾而犧牲大家的權益是不對的。因此,在許多社會運動的場合中,也能看到桑布伊不遺餘力地參與,有時甚至遭到經紀人的阻止。
二○一六年的反核大遊行,桑布伊受邀表演。(照片來源/林湘芸攝)
成為更有能力的人
「部落裡面,最好學習、傳承的東西就是音樂。」現在的桑布伊,只要有空就會回到部落傳承古調,他認為傳承和學習是並行的,在學習當中學到的,這才具有傳承的意義。「離開部落以外的地方就像獵場一樣。」就像老獵人回來後會根據經驗叮囑以後要出外的年輕人,桑布伊離開部落來到都市,將學習到的經驗帶回部落分享,但是他依舊強調要自己學習,才能夠累積成為實力。
對於未來的期望,桑布伊直白地說希望趕快結婚、成家立業,而最主要的事:「我更期望自己有更多的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唯有更大的影響力,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透過桑布伊的音樂及對社會的關心,不僅讓人了解臺灣如此純樸、美麗的聲音,更希望大眾能更重視原住民議題。
![]() |
記者 林湘芸
我是林湘芸,時而很感性,時而很理性的雙魚女。 喜歡和校狗玩。 看似瘦弱但其實很能吃,缺點是吃東西很慢。 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為世界帶來一點點的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