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期

熱情無限 無懼少年闖醫界

傑克.安卓卡歷經霸凌、失去至親等人生困境,決心投入醫學研究,找出胰臟癌最佳的偵測辦法,解救無數生命。

熱情無限 無懼少年闖醫界

記者 許馨仁 文  2016/05/01

十五歲,這個稚氣未脫,正值中學階段的年紀。青少年們過著規律的校園生活,與同儕玩樂互動,把握青春,毫無保留地做盡瘋狂事。來自美國馬里蘭州的一位平凡少年傑克.安卓卡(Jack Andraka),在這個年紀成就了不平凡的事。

傑克出生在一個熱愛動腦的家庭,家人時常聚在一起玩猜謎遊戲,父母親也支持孩子們在課業之外,找尋自己的熱情所在。傑克從小就對自然科學領域十分有興趣,平時喜歡觀察大自然中的各種現象。十四歲那年,摯愛的叔叔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最後不幸逝世,讓傑克第一次了解癌症的可怕,體會失去至親卻無能為力的痛。對醫學一知半解的他,決心投入研究。一年內,傑克從一個連胰臟是什麼器官,都不清楚的中學少年,蛻變成為癌症試紙的發明家。突破了現代醫學的限制,也拯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傑克.安卓卡在TED Talks中的演說。(影片來源/YouTube
 

霸凌歧視 黑暗角落的少年

擁有與生俱來對科學的敏銳和熱情,加上後天的努力耕耘,以及家庭的無悔支持。乍看之下,傑克是個標準的人生勝利組,但事實則上不然。在《發明癌症試紙的少年》(Breakthrough)這本傑克所撰寫的自傳書中,提及了他一路走來的種種困難。傑克在十三歲的那年,發現自己是同志,和喜歡的男孩告白後遭到拒絕,出櫃的他也因此在學校飽受霸凌,時常一個人躲在黑暗的角落裡吃午餐。當時的他,因為無法承受同儕壓力而罹患了憂鬱症,也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甚至在最後,成功研發出癌症試紙的製作方法,希望能和各大醫院借用實驗室進一步確認時,也遭到一百多位醫師的拒絕。


傑克在書中敘述自己處處碰壁的成長過程。(圖片來源/博客來

同樣與同儕霸凌議題相關,小說《事發的十九分鐘》(Nineteen Minutes)描述寧靜的校園突然闖入一名少年,十九分鐘內持槍瘋狂掃射,奪走了十條人命,也在所有目擊者心中留下陰影。這名少年成長過程中不斷遭受同儕霸凌,也曾對自己模糊的性向感到懷疑。痛苦不已的他,找不到適當的宣洩管道,便以暴力行為解決,毀了無數家庭,也毀了自己。雖然故事情節為虛構,本書仍將校園霸凌的現象,用血淋淋的案例警示了整個社會。

兩本書中對於校園霸凌,以及同志歧視議題有許多刻畫。在美國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孩子表示自己曾經遭受霸凌。而日本的研究則顯示,東京有超過六成的孩童曾在校園遭受同儕欺負。可見校園霸凌是全球當前值得重視的議題。事實上,美國官方以及非官方民間團體,已研討出許多政策對抗這些校園問題。幾乎每個州都設有反霸凌法,眾議院也在二○一三年提出情緒教育法案(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Act),試圖從教育青少年的情緒管理出發,減少校園霸凌的案件再次發生。儘管政策周全,霸凌案件至今仍沒有明顯的減少,法律的設立和現實執行之間的差距,仍必須靠時間和教育來改善。


小說《事發的十九分鐘》對校園霸凌所帶來的影響,
有更深層的刻畫。(圖片來源/博客來
 

日記書寫 嶄露個人特色

《發明癌症試紙的少年》這本書從傑克的角度,以日記的形式書寫,回憶過去成長生涯發生的點點滴滴。因此讀者可以在字裡行間中,看到傑克的個人特色,面對事情的態度,以及遇到問題時的思考邏輯,也能從口語對話中看出獨特的美式幽默。同樣出版傳記的美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艾倫‧狄珍妮(Ellen DeGeneres),也在自傳作品《認真的......我是在開玩笑》(Seriously...I'm Kidding)中,用十分口語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瑣事,讀者也被這種幽默輕鬆的敘事方式所吸引。這類傳記不重視詞藻上的鋪陳,或是修辭的運用等等技巧,反而能將作者的心裡世界原封不動地呈現出來,讓讀者更容易進入狀況。但是這個形式也有缺點,以《發明癌症試紙的少年》這本書而言,一方面能感同身受傑克的遭遇,但是另一方面,也因為太過於口語,讓讀者不易以一名「熱愛科學的少年」的角度切入,書中有許多艱深的科學詞彙,以及瑣碎的實驗步驟,對於對科學沒有特別研究的讀者來說,較不易理解,也可能造成分心。
 

從零開始 犯錯中學習

整本書想傳達給讀者的理念,便是永不放棄的重要性。對傑克而言,逃離學校生活的方法,便是全心全意地投入科學研究。當他決定要研究胰臟癌時,他連胰臟是個什麼樣的器官,長得什麼樣子,在什麼部位,都不清楚。但是他一次次不厭其煩地運用網路搜尋,拼拼湊湊出胰臟癌的起因,以及目前全球對胰臟癌的治療狀況。傑克在演講中曾提到:「要使用不同的觀點去看待網路的功能,它不只是用來上傳自拍,你可以改變世界。」喚起人們對網路世界另一種功能的想像,不僅是娛樂社交,網路世界能帶給人們的知識遠超乎想像。

當傑克得知要找到偵測胰臟癌的方法,必須實驗多達八千種蛋白質時,他不假思索地馬上動手實驗,一個一個地找出答案。雖然有著科學領域的天賦,但是對於醫學而言,傑克是個不折不扣的初學者。然而他不曾因為這些阻撓而放棄,遇到不懂的部分就利用網路查詢,出錯的實驗就再重新來一次。傑克在書中清楚敘述他每一次的失敗,以及最後如何再站起來,試圖讓讀者理解到,即便是天才科學少年,面對全新的領域時,也會遇到許多棘手的問題,而唯一的解藥便是不放棄,從犯錯中學習。也用自己的親身經驗,鼓勵每個曾經懷疑自己的人們,正如傑克在演講中提及:「如果一個連胰臟是什麼都不清楚的十五歲少年,都能找到探測胰臟癌的新方法,試著想像一下你們能做到什麼?」

記者 許馨仁
我是許馨仁,台北人。 鼻子過敏,很愛喝開水,食量很大,很杞人憂天,但看待事情很理性。 是最不像雙魚的雙魚座。  
記者 許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