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新聞幕後 記者囧很大
直擊新聞幕後 記者囧很大
記者 許人文 文 2016/05/01
近年來,記者經常受到社會大眾嚴格檢視,凡遇到新聞出錯或是記者出糗,免不了成為社群媒體上眾人調侃的對象。《記者囧很大》作者林靜梅為現任公共電視記者,長期關心環境、生態及動物保育等議題,其作品【火蟻大對抗】曾獲得第四屆電視類卓越新聞獎。本書以作者自身豐富新聞實務經驗,由新聞事件帶出台灣媒體現況,搭配詼諧犀利的文字風格,深入剖析記者生態,寫實呈現新聞採訪現場。
真正的記者 以人性出發
記者走入每個新聞現場,都重複著一樣的步驟。他們透過文字和影像記錄著事件經過,確保每個瞬間都被如實地保存,並將其有條理地輸出。「如果記者能為社會貢獻什麼,也不過就是做個『真正的記者』。」所謂真正的記者,肩負著提供訊息、監督政府的重責大任。這樣的責任,也讓記者面臨嚴峻的道德考驗。有些人過度簡化各方說法,因其職務之便,火力全開批評權力者,不自覺過度消費正義;有些人則刻意美化事實,為了利益出賣閱聽眾。林靜梅面臨如此艱難的道德考驗,仍深信若以人性出發。抱持著「不偏信、不盡信」的態度,獲得更多元的說法及證據後,避免個人情感投射,試圖一步步還原事件經過,也許就能趨近事實。
然而回歸現實,專業形象不再的記者,不只被貼上文化流氓的標籤,更被定義成社會亂源。多數民眾遇到記者上前採訪,往往避之唯恐不及,可說是人見人厭。公關公司則大不相同,為求獲得客戶正面報導,對記者百般討好,甚至下重本送出豪華禮品。如此矛盾的處境,讓新聞記者的工作難度增加不少。林靜梅鉅細靡遺地將心中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拔河,忠實呈現在讀者面前。從中不難看出,她堅守古典新聞價值,出自於她對自我的要求及對記者的期許。
新聞背後 血汗交織的結晶
書中提到每日電視新聞的難處,在於每日都須如常,除了做好求證、平衡報導等基本功,更須兼顧時間壓力及篇幅限制,環境生態等議題還得仰賴記者多年專業知識累積,才得以精準掌握新聞脈絡。談及媒體生態,身為公視記者的林靜梅,與商業台記者相較之下,報導方向有較多討論空間,卻也免不了面對來自上級的壓力。舉凡堵人採訪失敗、獨漏畫面等狀況,或許還能以其他折衷方式處理,但採訪災難新聞則難以跳脫嗜血記者的角色。
災難新聞通常都要前進災區,不只要克服交通、安全問題,更時時考驗著記者的道德底線。當記者一拿起麥克風採訪,便不斷攪動著災民的痛苦,甚至是見獵心喜地消費著災難。這樣災難報導究竟是滿足了電視台的收視率,還是滿足閱聽眾知的權利。林靜梅詳述自身於莫拉克颱風的採訪經歷。她除了強忍災難現場帶來的震懾,更約束自己不過度消費災難,從字裡行間不難看出她在新聞專業與人性之間的拉拔。
回到林靜梅主要負責的環境、生態新聞議題,她提到政府資訊不夠公開,甚至是政府帶頭忽視記者採訪權等問題。從環保署的環評會議、農委會食安會議到營建署都市計畫、區域計畫甚至土地徵收等會議,仍須記者據理力爭,才能獲得部分採訪權,而最關鍵的審查階段還是不得拍攝。臺灣政府利用公權力約束媒體的種種跡象,一再指出政府對於環境議題的輕忽,不禁讓人質疑當中是否存在見不得人的秘密協商。即使每日新聞現場充滿挑戰,林靜梅仍堅守崗位,藉著自我調侃和反思,在這兇猛的新聞環境中站穩步伐。
《記者囧很大》集結林靜梅多年新聞工作經歷,
以犀利筆鋒寫實呈現臺灣新聞實況。(圖片來源/博客來)
熊貓新聞熱潮 獨家詮釋
二〇〇八年轟動一時的熊貓團團、圓圓,曾以可愛樣貌佔據各大新聞版面,林靜梅在書中以兩岸關係的角度切入,詳述台灣及中國兩方協議熊貓來台的經過。陳水扁執政時,以動物保育的原則婉拒了熊貓外交。馬政府執政時,中國堅持此為「國內贈送」,馬政府低調達成協議,接受此矮化國格的條件以獲贈熊貓。正當目光聚焦在熊貓來台的花絮新聞時,她試著呈現多元觀點,不僅採訪保育團體反對熊貓輸入的觀點,還捕捉到中國大熊貓飼養員動人不捨之情。而後來圓圓人工受孕成功,當眾人關注小圓仔剛出生的一舉一動,林靜梅卻以此深入探討動物人工繁衍與保育觀念。揭開人類以保育之名,美化贈送動物、人工繁衍和觀賞的動機,實為消費野生動物的生命、妄想掌控世界的貪婪。如此深入且獨到新聞點絕非靈光一閃,必須經過長時間關注動物保育議題,熟悉環境與動保等專業知識,才能從中推理出假說,再進一步採訪各方人士。
懷抱記者夢的唐吉軻德
本書以記者自述方式,平易近人的口吻勾勒出臺灣新聞環境,分成四個單元,前半段探討記者自律、媒體生態,後半段則偏向採訪實錄,最後則以她的主播經歷結尾。前半部對於媒體現況提出許多質疑,但採訪實錄部分結構較為鬆散,人物間的連結度不高,並以自身主播經歷結尾,缺乏較完整的結論,實為可惜。《給年輕記者的一封信》同樣是關於新聞記者的書籍,作者塞繆爾.弗里德曼(Samuel G. Freedman)則以書信體的方式,向所有抱持記者夢的年輕後輩,重申古典新聞價值的重要性,對於新聞教育提出精闢見解。
新聞業永遠歡迎懷抱理想與熱忱的唐吉軻德加入,但光憑熱情很難改變現況。林靜梅曾表示,當現今各大媒體因商業考量,以即時新聞取代深度報導,電視上充斥著行車記錄器和監視錄影畫面拼湊而成的新聞。這不僅拉長記者工作時數,也無法深入耕耘新聞線,記者難以從中累積專業素養,間接破壞了培養記者的環境。
而弗里德曼則認為新聞教育不該再強調戰地記者的英雄事蹟,而應從最基礎的新聞採訪工作開始訓練。若要求記者以「水門案」為目標,不如關心當前公共政策。以臺灣為例,同志人權、食品安全及居住正義等熱門議題皆須經過長時間耕耘,並從中累積專業知識、磨練新聞素養,對於臺灣社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期待懷抱記者夢的唐吉軻德們,投身推動臺灣媒體改革。
![]() |
記者 許人文
牙齒整齊,動作很慢,我是許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