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社會學 從動漫談社會
動漫社會學 從動漫談社會
記者 吳昀蒨 文 2016/05/08
《動漫社會學:別說得好像還有救》一書在二〇一五年八月出版,是一本從社會學的理論與概念來討論動漫遊戲的文章合輯,由數位作者撰寫、王佩廸擔任主編而成。作者群當中,有鑽研社會學的本科生,有動漫產業工作者,也有基於興趣而研究動漫文化的人,主編王佩廸則是美國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CUNY)社會學博士,近年在台灣致力於將動漫、性別議題與社會學結合。
《動漫社會學:別說得好像還有救》書籍封面。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文字淺顯明瞭 趣味十足
這本書從一開始就強調:「不使用艱澀的學術文字,內容要求有一定理論或實務基礎」,文章不賣弄詞藻,閱讀起來相當順暢、不費力;另外文章長度適中,因此可以清楚理解作者的想法,不會因為敘述太長而模糊焦點。在章節安排上,以主題作為分類,分別是「棄療入宅」、「真推坑之路」、「COSPLAY!二次元走入現實」、「妄想的共同體」以及「多層次的動漫性別政治」,每個主題下約有三到五篇文章。
本書的首篇文章〈棄療入宅之快問快答〉,以詼諧的問答方式呈現,題目是社會大眾對於御宅族的刻板印象,例如「因為現實中交不到男女朋友,所以才會喜歡ACG嗎?」、「喜歡動漫的宅宅人際關係都不好?」等等,然後由各篇文章的作者來回答。透過輕鬆有趣的問答,讀者可以很快了解御宅族對於刻板印象的反應,若是同為御宅族的讀者便能感同身受而會心一笑。
性別與社會 從動漫談起
這本書的文章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所有的討論都與「性別」有關。不論是代表男男戀的「BL」、女生之間感情的「百合」,或是「偽娘」、「蘿莉」(小女孩)、「正太」(小男孩)等,這些在動漫中經常出現的元素,其實都反映了讀者的「性癖」。在主編的引言中,她提到此書所說的「性癖」,意味著「讀者對動漫作品中的物件、角色、萌點或故事的偏愛,並連結到自身慾望」,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特殊的喜好。
在書本的其中一篇文章〈警察先生,就是這個人!〉中,作者認為當御宅族的好處就是能夠對自己的性癖誠實。現實社會中,礙於倫理道德的拘束,人們沒辦法太過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性癖」,或者是礙於電視媒體的框架,只會呈現出主流的價值觀,例如出現在電視上的大多都是皮膚白皙的高挑美女。這種類型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或者因為從眾的結果而讓某些人沒有真正去思考自己的喜好,但對於御宅族來說,通常都可以藉由動漫中各式各樣的角色,歸納出自己的愛好,在創作時也經常會將自己最喜歡的元素放到故事中。「性癖」,應該是隨著自己的喜愛而生,而不是接受他人選擇的結果。
對於御宅族來說,通常會有自己鍾愛的元素,在創作時經常會呈現在作品中。
(圖片來源/宅宅新聞)
對現實的不滿 對虛擬的愛
不論是動漫、小說、電影或是其他創作類媒體,常常是表達對現實社會不滿的一種方式,並且從這些創作中獲得慰藉。這本書從書名開始就在表達這件事,御宅族自嘲「棄療」(放棄治療)、「沒救」,是表達自己對某個角色或事物的喜愛程度已超乎他人想像,在一般人的價值觀中是種不正常的存在。主編王佩廸在書序中提到,他們不一定想要「被拯救」,身為御宅族其實是一種自我認同。
〈與虛擬美少女的日常戀愛〉一文以曾經紅極一時的任天堂DS遊戲《Love Plus》為例,分析與解釋為何此款遊戲在日本會造成如此大的迴響。除了遊戲設計上的創新以外,玩家對於現實社會的戀愛抱持悲觀的想法也是原因之一,他們認為與其將時間金錢和情感投注在充滿謊言與欺騙的戀愛中、倒不如去跟虛擬角色培養感情,只要有付出就不會遭到背叛。
《Love Plus》曾經在日本御宅族之間造成轟動,甚至有男性玩家視作品中角色為
真正的女友並且結婚。(圖片來源/fuwanovel)
〈好男人都在遊戲裡?〉一文則指出,女性向戀愛遊戲中的男性角色,並非只擁有社會中所規範的「陽剛特質」,更多的是對女主角的溫柔與關懷,使得對現實不滿的女性玩家更加投入在遊戲中。當讀者或玩家對於社會中充斥者男女戀愛題材感到厭倦時,便可能開始接觸同性或跨性別等議題的作品,這是許多女性御宅族成為「腐女」(BL愛好者)的契機。上述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將身心投入動漫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個人對現實的不滿。
改善小缺點 追求相互理解
這本書美中不足的地方,便是涵蓋的範圍太廣,幾乎所有關於動漫性別的主題都包含在內,導致每種主題的討論深度尚待加強。另外還有各種文本的比例問題,某些文本僅有一篇文章在探討,例如成人遊戲、蘿莉控;而關於「BL」的文章則占了將近一半的內容。當某個特定文本的文章太少,容易因為觀點過於單一,在理論方面產生盲點,書中內容比重失衡也容易給人不嚴謹的印象。未來若有系列叢書將目前所提及的主題延伸,各自聚焦於某個特定的討論對象,書中收錄不同人對於同一主題的想法,將會是一系列令人期待的精采書籍。
但是即使存在上述缺點,這仍然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它提供讀者一個不同的方向,思考「性癖」在動漫與現實中如何被呈現、基於什麼理由被呈現,又對於社會造成什麼影響。刻板印象或歧視產生的原因,是來自於彼此之間的不了解,此書的文章都出自於御宅族筆下,這群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試圖讓社會大眾對於動漫有更多的認識。未來若真有一系列更深入的研究書刊,也期待這些書籍能讓社會大眾了解到動漫不只是娛樂,也可以作為學術研究或者更多用途。有了相互理解之後,這個社會才會對於意見相左的人們有更多的尊重與包容。
![]() |
記者 吳昀蒨
我叫吳昀蒨,筆名是清凜雲蔚,大家都叫我阿清,但是叫久了就會忘記本名。 我喜歡畫畫、追動漫,課本上面塗鴉應該超過筆記的兩倍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