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電影 立體新視野
3D電影 立體新視野
記者 李宜融 報導 2010/10/10
觀眾們所期待3D電影帶來身歷其境的影音效果。(圖片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各類電影不斷推陳出新,近幾個月來3D電影更是賣座。3D電影給人的想像無限,觀眾們期待觀看電影時能有身歷其境的感官享受,畫面上的人物彷彿可以被接觸一般接近,飛濺的玻璃碎片令人不自覺得用手向前遮擋,得克制住將手伸向前碰觸的渴望,這些,都是觀眾們對於3D電影的期待與想像。
但是在越來越多的3D電影紛紛上映後,聽到觀眾的評論卻往往是,「我都忘了我是看3D的電影了……」「最立體的東西根本就是字幕!」類似這樣負面的評論不斷出現,而3D電影的價格又比一般電影高,讓人不禁好奇是什麼樣的契機,使3D電影發展至今天的樣貌,將來又會怎樣發展下去。
3D科技 推陳出新
上網搜尋3D關鍵字,成串的資訊琳瑯滿目的在眼前展開,各種網站或廣告打著新科技的頭條,到處都有新款的3D電視或是賣座的3D電影等討論串。這樣打著3D稱號的電影廣告,對於現今的觀眾來說似乎已經不是新鮮事,想要欣賞能夠身歷其境的3D電影只要走進電影院,多花個幾十元,便可享受到新科技帶來的感官享受,但是3D廣泛的同時,評論也不斷沸沸揚揚的喧鬧著。
3D(Three Dimensions),中文翻譯成三維,意指可同時觀看到高度、寬度及深度,使人在觀看平面影像時能產生立體感。最早的3D電影是利用眼鏡上一邊紅一邊藍的色差疊合,使大腦對顏色判斷產生類似誤讀的現象,而造成立體感,不過大多都會在觀看10分鐘過後開始感受到眼睛不適,或是噁心嘔吐的現象。因此剛推出時並沒有普及到所有的影像創作,僅限於一些篇幅較短的影像。而近期的電影使用的同樣是視覺上的錯覺,較早期使用兩台攝影機,同步拍攝兩個角度的影像,使觀看時皆有左右側體的影像,而產生立體感。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其後大多使用CGI(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 電腦繪圖,使用計算機產生影像,因此應用的層面也較以往更加廣泛了。
![]() |
不僅票房高,《阿凡達》也成為3D電影開始廣泛被接受的代 |
《阿凡達》 3D電影代表作
提起3D電影開始廣泛推出的分界點,許多人都會想到《阿凡達》(Avatar),電影中潘朵拉星球的美景,巨大的岩石塊,奇特的植物和飄動的枝葉,營造出螢幕中深淺的立體感。這部創下了許多票房紀錄的電影,剛開始宣傳時便也強力的廣告3D版本,廣告的內容甚至包括他們所使用的科技器材,試圖讓觀眾對於電影的3D版本有更多的信心。
其實在《阿凡達》以前上映的3D電影也不在少數,像是《絕命終結站4》、《怪獸大戰外星人》、《天外奇蹟》等,不過大多仍以動畫片為主,2007年上映的《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則是部分的使用3D畫面。而《阿凡達》卻成為許多人印象中看過的第一部3D電影,可見其電影魅力確實影響不少觀眾對於3D電影的想像,也是3D電影開始廣泛被接受的一部代表電影。而接著這一年所推出的3D電影也越來越引人注目,像是《3D食人魚》,電影名稱就令觀眾有所期待,在這幾個月裡,也越來越多人願意購票進入電影院欣賞3D電影了。
3D氾濫 反對聲浪漸起
不過,3D電影所講求的立體感並不是大多數人都接受的,陸陸續續推出的許多3D電影中,也 有不少令觀眾大失所望的電影。撇掉劇情不談,大多觀眾失望的原因來自於3D效果的不足,在觀看電影預告片或廣告文字時候的期待,與實際觀看後的感受差異太大,而對於現今的3D電影技術不再信心滿滿。因此開始有反對的聲音出現,要求戲院不要再一直播放3D電影,而壓縮到其他電影可以播映的場次。
![]() |
觀看3D電影時需要配戴的眼鏡,卻很難使所有的觀眾 都能舒適的看電影。(圖片來源/清洗機新聞) |
3D電影相較於傳統的平面影像,對於眼睛本身的接受度就不同,因此許多人在觀看電影時會感受到眼睛疲勞或不適。尤其是對於本身有配戴眼鏡的觀眾,需要再帶上一層3D專用的眼鏡才能觀賞,如此兩副眼鏡互相交疊下的作用,當然不會是多舒適愉快的。若有實際去電影院欣賞過3D電影的話便可以發現,電影院所發放的3D立體眼鏡戴起來的確無法很舒適,有些人甚至需要墊衛生紙在鼻樑上,或是在中途將眼鏡摘下以舒緩不適感,這些小動作對於欣賞電影難免造成干擾或無法專心。因此反對的聲浪一波接著一波不斷增加,未來的技術能否改善這些不適,也是所有觀眾期待的。
3D=商機
但3D電影所帶來的錢潮不可小覷,一般來說,欣賞3D電影的票價大約比一般電影貴70~90元不等,偶爾看看或許不覺得太貴,但是越來越多的電影都推出3D版本,甚至將已經上映過的舊片重新設計成3D電影,再進電影院播映一輪,票價反而還比以前貴了許多,這樣的方式對於喜愛看電影的人來說,或多或少會吃不消。
不過,在現今盜版影片風氣盛行的時代,許多電影公司紛紛絞盡腦汁地思考,如何有效的杜絕盜版時,3D電影的推出對他們無疑地是個有利的解救方法。電影院所播映的3D電影對於防守盜版確實非常的有利,畢竟3D電影無法有效地在電影院被翻拍並複製,立體效果無法呈現的同時,畫面也不是一般所看到的2D畫面,加上欣賞3D電影所需要的配備昂貴也不普及,因此對於製作電影的公司來說,3D立體這個選項確實是他們目前較好的選擇,不僅僅是其聲光效果能吸引大量的觀眾進入戲院觀賞電影,也可稍減電影被複製的疑慮。
於是,越來越多的電影投身於3D的行列,期待藉此吸引觀眾走出電腦的螢幕框框,親身進入電影院感受電影的魅力,不僅為電影帶來新的商機,也不再讓盜版的潮流衝擊到電影院的生存。若是再搭配更新的技術及配備,3D電影這樣一項新的趨勢,必定會繼續向前發展並普及。
![]() |
記者 李宜融
自我介紹在於暴露自己害羞膽小不愛說話的個性 黝黑的小白兔有著衝突性的分享文字 相信電子報能帶給自己的成長 是地獄還是天堂要走一遭才會知道 晚一點再告訴你 喔 可以叫我小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