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期

負面思考 讓你正面成長

大家不斷地說要正向思考、積極樂觀,但有時過度正向反而會帶來反效果。本文以負面思考為出發點,搭上近來流行的負能量語錄,探討現在負面文化盛行的風氣。

負面思考 讓你正面成長

記者 凃易暄 文  2016/09/25

「沒有人能讓你放棄夢想,你自己想想就會放棄了。」前半句是耳熟能詳的鼓勵金句,後半句卻道出真實世界的情況。「每天來點負能量」是近日竄紅的粉絲專頁,版主每天分享一段破除勵志箴言的文字,提醒網友世界並不是那麼美好。這樣的負面思考法,一反傳統正向吸引力法則,透過看清現實的原貌,轉化成為前進的動力。
 

壓抑自己 心情不會比較好

從小到大,人們被教育著要正向思考,遇到挫折別放棄,勇敢面對,成功終將到來;不如意的時候看開一點,不要想太多。但是,越不去想,其實會越在意。根據董氏基金會的調查指出,心情不好的人最討厭聽到的三句話:想開一點、別想太多、放下它。這三句話的共同關鍵都是要人撇開負面想法,但卻忽略了事實並不會因為自己不想,而變得比較好。

每個人失戀時都會傷心;考試考糟了難免不安;家人生病也會擔心;這些情緒都是自然生理反應,你沒辦法忘記,你只能試著不去想,來讓自己好過一點。心理學上著名的白熊效應證明了,當你試圖壓制某個想法,這個想法可能會暫時消失,但很快地就會再次出現,而且出現的頻率更頻繁。因為大腦會為了抑制自己去想而花更多心力在監控自己「不要去想」這件事上,自然而然想得更多。

根據精神科醫師林耕新發表的文章,罹患憂鬱症的人,往往是那些過度正面的人,因為無法適當宣洩自己的負面想法,導致無法適應現實,最終患上憂鬱症。適度地發展負面想法,其實更能幫助心靈放鬆自我,學會接受事實。接受事實之後,才能實際面對解決它。
 

負面思考 找出潛在問題

全球暢銷書籍「The secret秘密」,教人運用吸引力法則,只要一直往好的方向去想,就能心想事成,達成目標。但一味的正向思考,卻不見得都是好結果。


最上悠醫師出書教人運用負面思考(圖片來源痞客邦

相反地,如果多一些負面思考,其實對很多事都是有幫助的。心理學家Julie NoremNancy Cantor1986年發表的論文中提出「策略型的樂觀」(Strategic optimism)與「防衛型的悲觀」(defensive pessimism),擁有前者的人喜歡想像最好的結果並努力去實踐它,而後者的心態則是消極地思考所有可能發生的錯誤,並且小心地預防、降低風險。

人的心態也是一樣,覺得自己不夠美麗的人,會更用心去充實內在;覺得自己不被幸運眷顧的人,會認命努力打拚。活在期待中的人會因為結果不如預期而失望,相反地,意外獲得總是更讓人喜悅。

在經營學上,強調「批判性思考」,要求以懷疑的眼光看待每件事,用邏輯性思考去分析,不斷地質疑,逐漸養成習慣,最後就能不被表相左右,看出事件原本真實的樣貌,進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做法在服務業特別適用,服務業的本質即是提供商品與服務,若是能以負面思考去設身處地想顧客不滿的部分,就能搔中對方的癢處,提供更好更讓人滿意的服務。

業務員也是如此,不是樂觀地向你推銷產品的好,而是以反向去思考客戶的處境,切中客戶的要害,成功機率才高。

綜觀以上,樂觀雖然使人心情愉快,但在商業運作上,正向思考可能反倒蒙蔽了你不願面對的真相,些微的悲觀才能看清事情,找出潛在問題,並將焦慮轉化成行動,提高成功的機率。
 

聽膩老生常談 負能量語錄正夯

即使負面思考存在於大家心中,正面思考仍舊是社會主流,師長也都教誨莘莘學子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事情,這樣長期的壓抑下其實會讓人過得疲憊,於事反叛因子悄悄萌芽,網路上開始出現一種負面文化,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現真實的生活面貌,講出大家心中的話。

近期爆紅的社群粉絲專頁「每天來點負能量」,每則貼文超過一千分享數,破除傳統正向思考的迷思,把殘酷的現實攤在陽光之下,引起網友共鳴。以幽默的筆調說明「俗話說」背後的真相,例如:「人生很多事,終究是會隨時間好起來的像是很多人原本只是胖,久了就變好胖。」調侃語氣濃厚,卻說得讓人無法反駁。


粉絲專頁上線一年即超過57萬人按讚(圖片來源╱截自臉書

另一粉絲專頁「政大厭世陣線」更是極端,版主除了不時分享消極厭世的想法,甚至舉辦抽獎,但是第一名沒有獎品,用以表達人生的徒勞無功;第二名同樣沒獎,顯示了這個社會沒人在乎第二名是誰;如果幸運地抽到第三名,那得獎者必須要繳交10元給粉絲專頁,因為人生不只沒有得到,可能還會失去什麼。以極盡消極的口吻,平淡地訴說這些正面力量不提、但卻血淋淋存在的事實,無形之中也是要人別活在美好想像。即使抽獎這麼無釐頭,仍舊獲得廣大網友迴響。

負能量語錄與政大厭世陣線之所以受到歡迎,在於他們以自我嘲諷的語氣,詮釋社會上主流價值觀,戳破人對美好世界的幻想,比起企業家的勵志名言,更貼近人心。雖然不會在看完之後產生極大的動力想要奮發,但卻是為這個充滿壓力的社會,增添些許幽默,負能量語錄成為一種紓壓,讀者看完後莞爾一笑,然後繼續生活下去。
 

平衡思考 樂觀與悲觀並存

負面思考並不是所有人都絕對適用,如果過度可能也會造成消極厭世的心態,從此一蹶不振。最好的辦法是維持平衡,保持負面思考的態度列出潛在問題,再以樂觀的態度去思考解決辦法;正面看待事情,同時以悲觀的態度設想最壞的情況。

在緊繃的壓力之下,適時的收放情緒,讓偶爾的厭世態度轉化成為苦悶生活的一劑解藥,笑過之後繼續向前行。

記者 凃易暄
想回芬蘭的雪倫  
記者 凃易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