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健妤 幫助老人找回自我
廖健妤 幫助老人找回自我
記者 何書馨 報導 2016/10/02
網路發達的時代,年輕男女人手一機,每個人低頭滑著螢幕,就怕錯過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如此便利的資訊媒介,卻成為某一群人溝通的阻礙。他們老化的速度跟不上科技的進步,退休後的人生,頓時失去生活重心。
老玩客,一個由國立清華大學學生所組成的社會創業團隊,他們走入新竹在地社區,提供高齡創新服務,不僅教導爺爺奶奶如何「滑」手機,更希望集結年輕人的力量,為退休老人重新建立自我認同與價值。而老玩客的創辦人,正是目前就讀於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三年級的廖健妤,她認為比起「幫助」、「關懷」等單方面的字眼,「服務」一詞更適合強調團隊與社區老人之間,世代價值的交流。
為幫助家人 重返校園學習
留著一頭俐落短髮,說起話來沉穩而堅定。出生在台北的廖健妤,一路從北一女中考到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學士班。大學畢業後,廖健妤曾經在業界工作兩年。這段期間她發現父母的生活重心,只圍繞在家中的電視機,即使幫他們找到專業的健身教練,也無法成功鼓勵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的父母外出運動。
找不到能讓父母開心投入、持續參與的活動,廖健妤決定自己想辦法,設計適合兩老的退休生活。偶然在工作時接觸社會企業的概念,她發現透過企業的商業模式,可以有效率地解決自己看見的社會問題,因此她決定重返校園,深入攻讀服務相關的研究所。這顆想幫助家人的心,也成為她後來創辦老玩客的初衷。
老玩客在公園社區智慧型手機教學的結業發表會。
(照片來源/廖健妤提供)
拒絕的背後 天下父母心
為什麼會命名「老玩客」?廖健妤笑著分享,團隊當初在發想名字時,覺得「玩」這個字眼很有趣。小孩子能從玩樂中獲得啟發,相信老人也可以,因此選擇用「玩」來象徵從生活中學習的精神,也希望藉此轉換大眾認為老人頑固、容易受傷的標籤。
而廖健妤帶領老玩客設計的第一個服務活動,是教導新竹公園社區的爺爺奶奶使用智慧型手機。原本害怕弄壞手機而不敢使用的老人家,教學時發現他們其實玩得很開心,本來照相機功能打算只教10分鐘,這群學會自拍的老人卻玩了一節課。廖健妤觀察發現,老人其實和年輕人是一樣的,他們同樣喜歡新事物、玩自拍及使用通訊軟體。「只是他們年紀數字比較大,學得比較慢而已。」她說。
一開始還不知道如何與老人相處的廖健妤,透過這次活動近距離觀察他們的習慣、想法,以及社會上面臨的問題,她發現這群老人並不是不想學習,而是害怕接觸新事物。拒絕的背後,其實是那顆捨不得打擾子女的父母心。「像這種還滿健康的老人,他只是心裡覺得很孤單想要人家陪,但生活都有辦法自理的時候,其實很容易被忽略。」廖健妤感嘆,等到身體不好才注意到他們的時候,往往已經太遲。
第一次教爺爺奶奶使用手機。(照片來源/廖健妤提供)
新舊世代 相遇的感動
老玩客有一個著名且獨具匠心的活動,叫做「老TED」。廖健妤認為,如果能把這些「老」故事蒐集起來,用一種分享的形式鼓勵爺爺奶奶說給年輕人聽,那麼模仿TED這個講故事的舞台,就能成功吸引年輕世代的關注。當老人家說「我要去講TED」,就會和年輕人開始產生互動,成為最有力的說服媒介。
廖健妤的細心,從護貝平整而方正的獎狀,到私下打電話邀請老人的子女參加老TED,每一件小事,都能看出她多麼重視與這群社區老人的情感連結。因為她知道,老人家很希望呈現自己最好的那一面給家人看,就像小孩子期待父母來看他的表演一樣,尤其當他們要上台分享的內容是關於自己輝煌的歲月,甚至是埋藏心裡許久未曾公開表達的感謝時,家人的支持就是老人家最大的動力來源。
第一屆老TED社區舞台,廖健妤輔助長輩以問答的方式分享生命故事。
(照片來源/廖健妤提供)
幾次活動的經驗裡,廖健妤發現不管是提供服務的團隊本身,或者是被服務的老人家,生命或多或少都有產生細微的變化。今年五月,老玩客和磐石高中合作跨世代交流的服務學習課程,邀請高中生擔任智慧型手機教學的助教。一位高中男學生的心得回饋,特別讓廖健妤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寫下:「這些阿公阿嬤雖然看起來都笑笑的,但其實他們什麼都知道」。
她很驚訝高中生能觀察到老人家不善於表達、隱藏內心的一面,也很欣慰這堂融合生命教育與服務學習的課程,能為這些年輕的生命帶來正向的影響。而接受老玩客服務的爺爺奶奶,變得更加有自信,不再像之前一樣怨天尤人。他們在整理生命故事的同時,也梳理了自己內心的傷口,人生因此豁然開朗。
第二屆老TED社區舞台。磐石社區發表會的大合照。
(圖片來源/廖健妤提供)
高齡社會 親情疏離
「我跟她很親,但我對她一無所知。」廖健妤遺憾地說。從小帶她長大的阿嬤,歷經一段時間沒有聯繫,再聽到消息卻已經過世了。許多人與家裡長輩的關係也是如此,好像緣分盡了,家人之間就再也沒有關係。
近距離觀察社區老人的生活,廖健妤認為台灣當今面臨的問題與十幾年前的日本相當類似。當時的日本老人並不懂得規劃老年生活,退休之後便仰賴子女的照顧,與家人的連結就在情感的消磨中逐漸消失。當生活失去重心,這些老人家不知道還能為誰而活、為何而忙,因此變得沒有自信,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廖健妤體認到這樣的惡性循環,所以積極推動老玩客在健康老人階段投入服務,協助老人建立自我認同與價值,希望能幫助他們拉長健康的時間,減輕家人照護的負擔。
老玩客的下一步 成立社會企業
談到老玩客的下一步,廖健妤希望能成立社會企業,並創造穩定的通路來源。用企業經營的方式,去做非營利組織的事情,讓老玩客變成一個平台,使服務的年輕人和被服務的老年人,都能共同為社會創造價值。目前老玩客正規劃投入設計教育領域,與學校合作相關服務學習課程,使團隊資金來源能夠穩定,運作更有效率。將來希望能設計模組化的教材,協助培訓種子教師,讓高齡創新服務能迅速複製,將老玩客的精神帶進全台各地的老人社區。
廖健妤談論關於自己未來退休的人生規劃。(照片來源/何書馨攝)
「希望有一天能將社會企業實際變成可以溫飽的工作,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社會關懷領域。」她用期盼的眼神說道。廖健妤同時也為自己設立一個停損點。「如果30歲之前沒有成,那我們這群人就散」。而談起自己對於未來退休生活的想像,她希望能體驗一切有趣的事物,舉凡衝浪、學小提琴、環島旅行等,讓自己的後半人生仍舊能跟上世界的脈動,活出一個年輕人也羨慕的老年生活。
![]() |
記者 何書馨
天秤座B型,清澈的眼裡黑白分明,卻選擇用溫柔理解這世界。擅長於平凡中尋找偉大之處。願歲月靜好,窗台上的薄荷愜意生長。 |
